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2%“红芋宝”、福气多和神农丹三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可用于甘薯生产。从投入产出比看,红芋宝和神农丹的较高,更适于推广应用。而生化型杀线虫剂红芋宝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特性,更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2.
甘薯及近缘野生种耐病毒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比较,从资源圃中选出了50个病毒症状较轻的品种用于进一步试验。对部分的脱毒苗进行接毒试验,通过对比接毒与不接毒两种处理的植株生长势、病毒症状表现、地上地下部的产量来确定品种的耐病毒能力。10个品种接种病毒后各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量退化,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筛选出耐病毒品种徐薯18、徐薯2—2、红东等。鉴定的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及日本朝颜(Ipomoea nil)均易感染病毒,但源自南美洲的Ipomoea cairica。表现较耐病毒。筛选的耐病毒材料将用于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3.
甘薯对马铃薯腐烂线虫分泌物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分泌物滴注到甘薯感病品种薯块内,孔壁周围组织出现褐变和轻度腐烂。同样方法处理抗病品种,仅孔壁变褐。石蜡切片检查发现感病品种褐变组织细胞离析崩解,而抗病品种孔壁上的薄壁细胞形成木栓层,与接种该线虫悬浮液的反应是一致的。将分泌物定量滴加到抗病和感病品种的甘薯片上,结果抗病愈伤组织被刺激产生肿瘤,组织增生,感病品种无这种现象。经组织切片染色镜检,肿瘤部分的细胞比正常增大2~3倍,无淀粉粒和晶簇,但细胞壁不破裂。处理30天,愈伤组织的肿瘤表层细胞发展成木栓层。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分泌物含有18种蛋白质,最大分子量为93000,最小分子量为16000。  相似文献   
24.
徐紫薯2号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AIS35-2×徐薯22-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在2007—2008年的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0 185.3 kg/hm2,平均干物率29.26%,平均薯干产量8 868.7 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0 683.9 kg/hm2,平均薯干产量9 399.0 kg/hm2;区域试验多点取样分析可知,鲜薯块花青苷含量104.6μg/g。该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花青苷,商品性好,抗根腐病,较耐湿和耐贮藏,是一个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的紫肉甘薯品种,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应合理密植早栽早收。  相似文献   
25.
甘薯茎线虫病抗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ipsaci (Kuehn) Filipjev]抗性鉴定方法:病地自然诱发鉴定法、薯片接种线虫钌红染色鉴定法、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客观评价,并对甘薯品种抗甘薯茎线虫病侵入和扩展特性进行评述,提出室内人工接种鉴定与病地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的鉴定模式。  相似文献   
26.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徐薯22在江苏省甘薯品种联合鉴定、江苏省甘薯品种区试及国家长江中下游甘薯大区区试中薯干产量稳居第一位,平均鲜薯产量2323,0kg/667m^2,与对照相比鲜薯增产5.7%、薯干增产13.8%。该品种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高,产量高,适应性广,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研究表明,徐薯22高产形成的主要因子为干物质转化快、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27.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甘薯产业化发展需要,采用淀粉含量高的新品系96-31-5为母本,以引进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优异资源AIS35-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4。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淀粉率、抗病性好等优点。不仅可作为淀粉加工用,还可作为再生能源的植物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甘薯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薯22等8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嫁接SPVD,测定了甘薯生物学产量及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嫁接SPVD后,所有甘薯蔓长变短、基部分枝数增多、单株地上鲜重增加;不同品种小区产量为6.53~12.75 kg,与其对应的健康处理差异显著;病毒侵染后能提高甘薯地上干率;病毒降低了甘薯薯块干物质的积累、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薯块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组合对甘薯生长增产的效果,以‘烟薯25’为试验材料,开展甘薯苗期与田间药效试验。苗期试验中,167 mg/kg的0.02%二氢卟吩铁SP分别与50 mg/kg的NAA、IBA和IAA进行复配处理,3个复配处理组甘薯的发根数及根鲜重高于清水对照,其中0.02%二氢卟吩铁SP与NAA复配表现最佳,发根数与清水对照呈显著性差异。田间试验中,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处理的甘薯产量均高于清水对照,其中0.02%二氢卟吩铁SP分别和IBA、NAA的复配处理小区平均产量高于对照药剂(50 mg/kg 60%氯化胆碱AS),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增幅分别为12.2%和21.3%。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处理后,甘薯的大薯率和中薯率均高于清水对照,植物生长调节的施用加快了薯块膨大速度,这可能是甘薯产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田间施用各处理药剂均无药害发生,各处理裂薯率为5.3%~6.7%,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167 mg/kg的0.02%二氢卟吩铁SP与50 mg/kg的NAA复配对甘薯的生长增产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0.
为了明确3株甘薯干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对其菌丝生长和产孢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F1Y和GF2Y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而菌株GF3Y对酸碱度不敏感;GF1Y和GF2Y对光照不敏感,而GF3Y在完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最慢;3个菌株在不添加碳源或氮源条件下均能较快生长,但是其菌丝均较稀薄;3个菌株的产色素能力随着pH值、氮源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GF1Y的菌丝致死温度为58℃,10 min,GF2Y和GF3Y的菌丝致死温度均为60℃,10 min;GF1Y的孢子致死温度为48℃,10 min,而GF2Y和GF3Y的孢子致死温度均为50℃,10 min;GF1Y和GF3Y的产孢量很低,因此不同条件对其产孢量的影响较小;GF2Y的最适产孢条件为pH 9、完全光照、以葡萄糖为碳源,以尿素为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