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22.
为探讨盐胁迫下燕麦幼苗耐盐性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沙培法对6个栽培燕麦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0、1、2、4、6、8g/kg NaCl),在播种7、14、21d时测定各处理下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并用单因素方差、相关性网络、隶属函数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耐盐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与耐盐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与耐盐指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耐盐指标、过氧化物酶及叶绿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
二穗短柄草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温带禾谷类植物和牧草的模式植物.本文对来源于以色列4个不同地区105个生态型二穗短柄草的根、茎、叶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州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以色列二穗短柄草根、茎、叶部位的GSH-Px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叶>茎>根;不同生态...  相似文献   
24.
野生二粒小麦是现代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进行了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芒长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发现全部家系在5个性状上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14个穗部性状加性QTL被定位,LOD值为1.9~13.4,贡献率为7.3%~54.2%。控制抽穗期的QTL共3个,定位在3A(2个)和7B上;在2A(2个)和5A上共找到3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在5B上找到2个控制单株有效穗数的QTL;控制穗长的3个QTL分布在5A(2个)和7A上;在4B,5A和7A上共找到3个控制芒长的QTL。获得的QTL可用于今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相似文献   
25.
为普通栽培小麦改良提供基因资源,采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分别于2005年种植在以色列干旱和湿润环境以及于2007年种植在中国黔中地区,进行千粒重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家系在3...  相似文献   
26.
为了筛选极端蛋白质含量或氮素营养含量的大麦材料,以采自以色列不同生境的9个群体90个野生大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种植于黔中地区4个环境条件下(Y2012 Farm、Y2013 AS、Y2013 Garden和Y2013 9F),测定并比较其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含量。结果显示,Y2012 Farm环境下的籽粒总氮含量显著高于Y2013 AS环境;Y2013 AS环境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环境;在Y2012 Farm 和Y2013 AS两个环境下,籽粒总氮含量最高的是Tabigha群体,最低的分别是Golan High和Hermon群体,两者均与Tabigha群体有显著差异;Y2012 Farm、Y2013 AS及Y2013 Garden 3个环境中,Gilboa群体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说明野生二棱大麦籽粒氮素营养积累既受种植环境的影响,又有一定的保守性。Y2012 Farm 和Y2013 AS两个环境下,总氮含量较高的基因型有T8R23R3,分别为3.42%、3.04%和3.12%,较低的基因型是GN26,平均值为2.01%。综合比较发现,在供试的野生二棱大麦基因型中,有利用价值的氮素含量极端高和低的基因型分别为T8HM17,可用于现代栽培大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2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和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分别对种植于黔中地区,来自我国五省大麦种植区的9份啤酒大麦品种籽粒中的铁和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份栽培啤酒大麦品种籽粒铁锌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含量范围Fe介于36.45~140.85 mg/kg之间,Zn介于47.99~98.69 mg/kg之间;云啤6号Fe的含量最高,Zn的最高含量是苏啤4号,Fe、Zn含量两者最低的是甘啤3号.研究表明,籽粒中铁锌的含量与不同品种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初步结果为进一步展开大麦籽粒铁锌含量差异的基因型研究和培育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28.
TILLING技术是"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的简称。它以EMS诱变为基础,将高通量技术与PCR检测相结合,TILLING技术在提高分子育种水平上具有突出优点。本综述主要对TILLING技术的原理、基本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介绍,并阐述TILLING技术在水稻、玉米、麦类作物、杂粮、其他作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TILLING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育种研究手段,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能够直接用于新品种选育、诱导突变的群体、野生突变体与自然资源的遗传评价等,它的出现对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阐述了TILLING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以期为作物功能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技术。  相似文献   
29.
EMS诱变剂处理对苦荞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浓度对苦荞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加快苦荞品种改良的进程。本研究以‘川荞1号’、‘川荞2号’和‘川荞3号’3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使用EMS对苦荞种子进行诱变。分别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EMS(0.4%,0.8%,1.2%,1.6%)处理苦荞种子,相应设置空白对照组。每个处理进行5次重复,室内调查萌发指标以及移栽后观察记录诱变植株的田间相关性状。结果显示:EMS除了对苦荞茎粗有一定的促进以外,随EMS浓度的增加,苦荞各品种全生育期延长。EMS对苦荞发芽率、根长、芽长、种苗鲜重、田间成苗率、株高以及产量方面影响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个指标呈递减趋势。说明EMS对苦荞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合苦荞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田间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等方面考虑,综合得出EMS诱导苦荞适宜浓度为0.8%~1.2%。本研究为苦荞EMS诱变提供诱变时间和适宜浓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对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所组配的300多个青贮玉米组合进行田间鉴定,筛选出10个比较优良的青贮玉米组合进行1年4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0个新组合平均单产产量在3762.1~4573.7 kg/667 m2之间.即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筑青饲1号>筑青饲区51>筑青饲5168>盘江7号(对照)>筑白1号>筑黄3726451>筑黄BDZ>筑黄64372>筑黄6451>筑黄9868.其中组合筑青饲1号的产量最高,达到了4573.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6%,增产幅度最大;其次是筑青饲区51,产量为4551.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1%;而组合筑青饲5168的产量为4483.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4%.本试验条件下,筛选出了3个综合性状比较好、产量较高的新组合分别为筑青饲1号>筑青饲区51>筑青饲5168,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