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四倍体小麦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四倍体栽培小麦Langdon(Ld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种植于黔中,进行了主穗重、主穗籽粒重、千粒重、籽粒长、宽和厚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与产量性状相关的QTL,LOD值为2.1~4.4,贡献率为7.4~39.4%。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分别为:1B染色体上有两个与主穗重有关;5A和7B上各有一个与主穗籽粒重有关;1A和4B上各有一个与千粒重有关;2A、3A、4B和5A上共有五个与籽粒长有关;5A和7A上三个与籽粒宽有关;5A上两个与籽粒厚有关。获得的QTL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相似文献   

2.
野生二粒小麦是现代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进行了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芒长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发现全部家系在5个性状上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14个穗部性状加性QTL被定位,LOD值为1.9~13.4,贡献率为7.3%~54.2%。控制抽穗期的QTL共3个,定位在3A(2个)和7B上;在2A(2个)和5A上共找到3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在5B上找到2个控制单株有效穗数的QTL;控制穗长的3个QTL分布在5A(2个)和7A上;在4B,5A和7A上共找到3个控制芒长的QTL。获得的QTL可用于今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相似文献   

3.
野生二粒小麦与我国栽培小麦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掘野生二粒小麦丰富的种质资源,对来自以色列Mt.Hermon地区的119份野生二粒小麦和我国不同地区36份栽培小麦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与我国栽培小麦在个体和整体水平的面筋、蛋白质、沉降值等性状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以上指标间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显示,各质量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并且与我国现代栽培小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我国栽培小麦品种的品质改良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升小麦的品质,以来自于以色列Hermon地区的110个野生二粒小麦和2份国外栽培小麦为供试材料,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籽粒多组分营养成分,以发掘新的基因资源。结果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籽粒蛋白质、植酸、氨基酸、总酚和农艺性状指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在籽粒营养性状间都呈现出较多的正相关,但是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营养性状与农艺性状多呈现负相关。对两年环境中野生二粒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含量的筛选中,发现基因型HP1籽粒氮素营养表现出极低值。同时,基因型HP143籽粒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表现出较高值。通过对两个环境下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基因型HP143存在明显的分离,且HP143籽粒多组分营养性状的含量都较高。筛选到的小麦籽粒各组分含量极端的基因型个体,将为今后小麦遗传与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基因材料。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改良小麦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
罗闰良 《世界农业》1992,(10):17-18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在全世界种植3000万公顷左右,占小麦总产量的8%。发展中国家中,约80%的硬粒小麦种植于西亚和北非。而在西亚和北非,97%的硬粒小麦在没有灌溉的天水条件之下栽培。近几年,一些有良好栽培条件和高投入农业措施的国家,引进半矮秆硬粒小麦改良品种而增加了产量。但这些品种在西亚和北非的非灌溉  相似文献   

6.
在黔西北地区生态气候下,对来源于以色列的18个野生二粒小麦群体200个基因型的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黔西北地区,18个野生二粒小麦群体能够正常生长并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统计分析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群体和基因型间的物候特征及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性;物候期及各农艺性状特征相互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野生二粒小麦良好的性状和差异特征,为黔西北地区栽培小麦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期与主要农艺性状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色列6个不同地区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的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这6个地区的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性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有3个物候期和7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这些指标间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显示,小穗重与旗叶期、出芒期和开花期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小穗裸粒重与每穗及其每株小穗数则成正相关。将这些指标与各群体起源地的14个生态地理因素作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结果显示,大多数彼此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源自不同地区的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性状差异明显,这些差异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长期适应性选择进化的结果,是产生野生二粒小麦遗传多样性的基础,并为现代栽培小麦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8.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小麦属的栽培种当中均占第2位。硬粒小麦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产品营养价值高,食味好,便于贮藏和食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硬粒小麦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44份一粒系小麦1Ay亚基的检测结果表明,一粒系小麦中普遍存在表达的1Ay亚基。供试的乌拉尔图小麦、野生一粒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的分布频率依次为42.86%,81.25%和100%。同时,1Ay亚基的迁移率在物种间也存在明显多态性。3种供试物种中分离出齐平于和快于1Dy12,齐平、快于和慢于1Bx7,以及齐平于1By8共6种迁移率类型。其中,乌拉尔图小麦的1Ay全部在1Dy12亚基附近,而野生一粒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则以集中在1Bx7附近为主。尽管一粒系小麦1Ay的表达与地理来源有关,但也存在变异,体现在来源地不同的同一物种的1Ay表达频率相异,又体现在来自同一地区材料的1Ay迁移率存在明显多态性。一粒系小麦具有的较丰富的1Ay亚基变异类型,为小麦育种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刘畅  杨足君  肖燕  李光蓉  任正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30-4531,4541
以提莫菲维小麦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设计的小麦种子醇溶蛋白的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插入pMD-18T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长度为1 002 bp,包含一个完整的284个氨基酸的编码区,基因库登录号为DQ861428。序列比对表明,该序列为-αgliadin基因家系成员。利用-αgliadin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序列建立系统树,分析表明该序列与栽培小麦供体物种一粒小麦的-αgliadin基因聚在一大类中,因而被定位在提莫菲维小麦的A染色体组上。  相似文献   

11.
热胁迫下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耐热性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灌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35个),在小麦灌浆后期通过人工升温鉴定耐热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热胁迫处理与正常环境相比千粒重降低幅度在1.2%~30.2%间,穗粒重降低幅度在0.5%~40.0%间。不同基因型间的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感热指数在0.09~2.86间,有3个材料千粒重感热指数S<0.2,表现较强的耐热性。耐热材料(S<1,n=17)的平均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较热敏感材料(S>1,n=18)分别低0.43g、0.22g和2.19粒。晚熟材料较中熟材料的丰产性好、耐热性差。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热胁迫下的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穗粒重感热指数、千粒重几何平均产量与穗粒重几何平均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 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往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 5),千粒重稍弱(P3.4=1.332 4),667 m2穗数较弱(P1.4=1.072 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3.
张保民  黄芳  李萌  李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97-6397,6406
为了研究玉米不同时间套种浇水对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良星66为试材,套种浇水时间按2006年5月162、12、63、1日和6月5日设5个处理,重复3次,研究了玉米套种浇水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5月16~26日小麦需水量较大。5月21日套种浇水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最高,千粒重为48.92 g,产量为7 000.0 kg/hm2,分别比其他时间套种浇水的提高0.14~3.91 g1、33.0~1 066.4 kg/hm2。5月31日以后套种的玉米麦收前不宜浇水,否则严重影响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5月21日前后浇水最有利于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粘、易、偏和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籽粒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异源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组配成不同组合的杂种小麦,研究了这4种不育系细胞质源对杂种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它们所配制的杂种小麦在千粒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籽粒硬度等性状上均高于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相同核型杂种小麦,尤其粘、易、偏型某些组合在千粒重、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性状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利用这4种不育系很有希望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种小麦,其细胞质亦可作为改良常规小麦品种品质的细胞质源。  相似文献   

15.
持续干旱对大田小麦光合作用及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9个小麦组合在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的光合等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对千粒重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小麦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Pn),用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因素在干旱胁迫下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从叶绿素的变化趋势来看,在干旱的前阶段,叶绿素下降很快,而到中后期,下降很慢,说明小麦对干旱有一个适应机制。Pn在干旱胁迫前期中期均呈下降趋势,在后期部分品系还出现一定幅度地升高。在影响Pn的光合参数中,Pn与叶肉导度强烈相关,其次是蒸腾速率和水分有效利用效率。在对两年的千粒重影响因素分析中,干旱中后期的叶绿素含量、有效光合叶面积及干旱中期的光合作用对千粒重起重要作用。[结论]大田小麦对持续干旱具有一定的适应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三系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不育系:金23A、11-32A、优IA、珍汕97A;恢复系(品种):桂99、广陆矮4号、桂朝2号、窄叶青8号、特青、胜优2号、比四稻、常杂3号、晚三、培C311、明恢86、明恢63、南京11号、9311、金陵57、盐籼1号、93—9、贵辐籼3号、黔籼2号、IR36、IR24、IR72、密阳46、密阳54、密阳42、水源287、水源290。  相似文献   

17.
三系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系杂交稻谷的遗传动态,探索不育系和恢复系各自对杂交稻谷粒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华中地区常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与27个恢复系(品种)为供试材料,组成4×27NCⅡ交配设计,对三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等4个性状均为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同时受到父母本的影响,但受父本的影响比受母本的影响大。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都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9.65%、98.31%、95.27%和98.81%。相关分析表明,粒长与千粒重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粒长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未达显著相关;粒宽与粒长和长宽比达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对长宽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246、-0.5559和-0.0158。[结论]该研究系统分析了不育系和恢复系对杂交稻谷粒性状的影响,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新春8号等6个春小麦品种,用Richards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通过T测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籽粒灌浆参数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灌浆各阶段不同灌浆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从灌浆时间来看,灌浆持续时间T1和T3变异系数较大,Tmax.R、T、D和T2则相对稳定;从灌浆速率看,Rmax.R、R、R2变异系数小,比较稳定;R1和R3的变异系数较大,易受环境影响.渐增期灌浆速率R1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快增期持续天数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灌浆活跃期D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参数对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灌浆活跃生长期>最大灌浆速率Rmax.R>缓增期灌浆速率R3>渐增期灌浆速率R1>快增期持续天数T2>快增期灌浆速率R2,延长灌浆活跃期对稳定和提高千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子粒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河北省近年生产上推广种植的3个冬小麦品种,用Logistic方程对子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通过T测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子粒灌浆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经过2年的重复试验,得出以下结果:在灌浆各阶段不同灌浆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从灌浆时间看,灌浆持续时间T1和T3变异系数较大,Tmax、T、T2则相对稳定;从灌浆速率看,Rmax、R、R2变异系数较小,比较稳定;R1和R3的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R3达到28.82,说明易受环境影响;T和R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千粒重作用较大,R的作用大于T;灌浆持续时间(T)、平均灌浆速率(R)、快增期灌浆速率R2和灌浆时间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和灌浆时间T3对千粒重(Y)作用显著。从栽培角度考虑,适当的农艺措施可以提高R和延长T。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