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58篇
综合类   45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辣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对辣椒叶片相对含水率(RWC)、叶绿素(Chl)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遮阴程度和土壤水分的增加,叶片RWC,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土壤水分增加主要有利于叶绿素a含量的增加,遮阴主要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的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遮阴程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的降低而下降。MDA含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升高,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光照相同,在干旱和高水条件下,保护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水分条件相同,保护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随遮阴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保护酶对光照强度的敏感性为SOD>CAT>POD。2)保护类物质(脯氨酸与保护酶)与伤害类物质(MDA)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膜保护酶与叶绿素含量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综合以上认为,将遮阴30%和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0%~85%作为适宜的遮阴和灌溉指标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32.
随着陕北日光温室黄瓜栽培面积的扩大和连作面积的增加,黄瓜生理性病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现已成为陕北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中发生面积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种灾害。几乎所有的日光温室大棚黄瓜都有发生,一般减产15%~20%,严重高达30%以上。因此,准确诊断病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确保陕北日光温室黄瓜持续优质高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原因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设施蔬菜生产在农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其位置相对固定、投入相对较高、水肥用量较大、种植品种相对单一的特点,促成并加剧了土壤的连作障碍,已成为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所谓连作,狭义是指在同一地块里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科作物),广义是指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或感染同一种病原菌或线虫的作物。连作障碍就是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生长发育状况变差、品质变劣等现象,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除此之外,还会引起农药、化肥对…  相似文献   
34.
黄土塬区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一个地区的作物生产潜力可以发现提高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 ,为合理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依据。本文以长武试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为例 ,计算了黄土塬区光温潜力、气候潜力 ,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该区光温潜力多年平均值冬小麦为 691 0 .5kg/ hm2 ,春玉米为 1 0 663 .4kg/ hm2 ,年际变化不大 ;气候生产潜力多年平均值冬小麦为 590 4.6kg/ hm2 ,春玉米为 81 48.4kg/ hm2 ,年际波动较大。冬小麦 WCR为 0 .84;春玉米 WCR为 0 .76。试区大田产量冬小麦为旱作产量潜势的 57.7% ,光温潜力的 46.3 % ,春玉米为旱作产量潜势的 82 .8% ,光温潜力的 61 .6% ,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5.
药害是指因农药或激素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作物植株的病态反应,包括组织损伤、生长受阻、植株变态、减产等一系列非正常生理变化。由于设施蔬菜所处环境的特点是低温、弱光、高湿,因而蔬菜长势弱,抗性及自然补偿能力比较差,极易发生药害,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15%,严重的超过30%,甚至绝收。药害已成为设施蔬菜生产中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6.
黄土丘陵区川道地种植业结构分析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川道地村为研究对象,对种植业用地结构、系统生产力、产值结构、系统稳定性和种植业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显著,坡地明显减少,林草地明显增加,种植业用地结构由坡地与川道地为主转变为以川道地为主;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由粮食与经济作物为主转变为粮食与蔬菜特别是保护地蔬菜为主的种植结构,蔬菜已成为种植业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产值结构趋于平衡,系统稳定性有所提高;种植业产投比较低,种植业已步入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轨道,基本实现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种植业效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7.
黄瓜是需水量大且对水分敏感的蔬菜作物之一,水分管理的好坏是实现日光温室黄瓜高产高效的关键。为此,本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日光温室黄瓜形态指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①保持80%~9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T3),植株生长发育良好,根冠比适宜,生物量、单瓜重及产量高,畸形率低,均显著高于低水处理(T1:60%~70%,T2:70%~80%),而与高水处理(T4:90%~100%)差异不显著;低于此含水量(如T1、T2),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瓜条畸形率高,单瓜重小,产量低;高于此含水量(如T4),则植株徒长,水分利用效率低,同时也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②从光合特性及其日变化来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光能利用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T2、T3与T4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光能利用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峰出现在11:00时,第二峰出现在15:00时;而T1则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时,比T2、T3、T4提前1小时,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日光温室黄瓜发育和产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沼肥、有机肥、叶面施肥能明显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增强先合作用,日光温室黄瓜发育过程表明,沼肥肥效快,有机肥肥效慢,施用有机肥、沼肥和叶面肥比对照增产幅度分别为12.0%,5.7%和11.1%。增加施用沼肥和喷施叶面肥,能够促进黄瓜健壮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和杨凌两地春季蔬菜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地区及栽培方式下的蔬菜pH值、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陕西延安春季蔬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较杨凌的高;杨凌露地蔬菜的硝酸盐污染指数为轻度,延安露地蔬菜除绿叶菜类为硝酸盐中度污染外,其余菜类为轻度污染。从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分析,延安蔬菜的品质优于杨凌蔬菜的品质。延安露地蔬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都较拱棚和日光温室的高。除拱棚葱蒜类受到硝酸盐中度污染外,其他菜类为轻度污染;露地和拱棚中的蔬菜受到硝酸盐的轻度污染。从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上比较,露地蔬菜的品质比拱棚和日光温室的蔬菜品质要好。  相似文献   
40.
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诊断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分别建立了二级层次和综合指标健康诊断模型――健康指数。采用比较生态学方法,分析研究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在不同途径生态恢复措施实施过程中,流域健康指数呈逐年波动式上升趋势(由建设前的0.2125增大的现在的0.5188),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以现实生态经济最佳水平为目标,引入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对该区中尺度系统健康进行空间维上的障碍和优势诊断,并据此提出了不同模式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