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为探究溪边凤尾蕨的地理分布规律,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搜集了世界30个大型植物标本数据库中溪边凤尾蕨的标本采集信息,采用Arc-GIS软件、Excel软件建立溪边凤尾蕨不同地理范围的地理分布图和海拔高度分布图,分析其地理分布与河流分布、气候因素、地形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亚洲为溪边凤尾蕨分布中心;在亚洲范围内,中国和日本为分布中心;在中国范围内,长江流域附近为分布中心;在日本范围内,中南部沿河地区为分布中心。从气候类型来看,溪边凤尾蕨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少量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这都表明其喜温暖的环境。同时,其分布地点主要为大陆内部的河流附近、临海地区或者岛屿,表明其喜欢湿润的环境。在海拔分布上,溪边凤尾蕨在洲间、国家间、省区间的海拔分布范围差异明显,这可能与经纬度、地形、细胞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对海口市10所医院户外空间的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共有123种园林植物,其中,乔木67种、灌木35种、草本植物21种、无藤本植物,约41.5%原产中国。详细分析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各自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并总结归纳了其观赏性特点、植物配置形式等。结果表明,海口市医院乡土植物偏少,缺少热带特色,同时也存在色彩单调、乔灌草比例失当、缺乏医院场所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凤尾蕨属(Pteris L.)隶属于凤尾蕨科(Pteridaceae)。由于自然杂交和多倍化的频繁发生,凤尾蕨属拥有多个复合群,属内种间界限模糊,部分类群孢子体形态极为相似。该属的分类学研究主要经历了经典分类学、微观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4个阶段。由于叶脉联结的不稳定性,经典分类学阶段主要以叶脉联结的情况作为该属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微观形态学阶段发现,孢子表面纹饰有助于揭示该属的种间关系,而气孔器类型则是该属区分于其他属的有效依据;细胞学阶段揭示,该属主要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而且该属存在多个复合群;分子系统学阶段进一步揭示该属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目前正逐步对该属复合群展开研究,主要集中在条纹凤尾蕨复合群(P.cadieri complex)和傅氏凤尾蕨复合群(P.fauriei complex)上,其研究范围尚有待扩大。理清复合群的起源问题和成员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解决该属的分类学问题,还有助于推动该属物种起源与分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连作障碍中广藿香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改变,本研究对头茬(FP)、连作一年(SP)和连作两年(TP)广藿香的4个关键生长时期的根际土壤进行检测,分析了广藿香根际土壤pH值、有效磷(AP)、速效钾(AK)、碱解氮(AN)、以及有机质(OM)等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包括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RE)、碱性磷酸酶(ALP)、蔗糖酶(SUC)在内的多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合两方面探讨了连作问题对广藿香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壤pH值、OM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降低,AN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下降显著,AP和AK的含量则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广藿香根际土壤中ALP、URE、CAT和SUC活性均下降且逐渐显著,表明连作显著抑制了土壤酶活。本研究探索了连作广藿香土壤中理化特性的动态变化,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消减连作障碍的措施和施肥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佛罗里达大学园艺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进行总结和研究,提出要构建园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专业课程和特色教材体系、构建层递式专业学习模块等建议,以利于园艺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18.
19.
海南广藿香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对广藿香的化学成份(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份)、生物活性、遗传多样性以及活性成份和遗传多样性间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并提出了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