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8篇
  5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旨在探明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体系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在甘肃省农科院白云试验站分别采用裂区设计和原位根系行分隔法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梯度试验和根系分隔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下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对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蚕豆地上部生长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地抑制了蚕豆结瘤,产生了“氮阻遏”效应,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和蚕豆生长,“氮阻遏”效应愈加明显。随着蚕豆与玉米两种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根系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显著地促进了根瘤发育,且产生了“减缓效应”,平均为14.4%;根系互作相对于无根系互作处理蚕豆结瘤平均增加10.2%。【结论】蚕豆/玉米种间根系相互作用促进了蚕豆结瘤,减缓了”氮阻遏”效应,显著提高了蚕豆产量性状而实现了蚕豆增产。  相似文献   
22.
秸秆厌氧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批式厌氧消化技术和排水集气法,以沼液为启动菌源,在室内分别模拟中温条件下(35℃)不同长度和不同接种量的麦秆和玉米秆产气量、甲烷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结果显示,麦秸秆在长度<0.5cm、接种量为10%时产气量和产气质量达到最优;玉米秸秆在长度为0.5~1cm时产气量和产气质量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23.
丽格海棠叶片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丽格海棠叶片作外植体,通过试验,分析不同激素配比对芽的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筛选出丽格海棠叶片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及试管苗最佳移栽基质。结果表明: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8mg/L,不定芽诱导率达100%;最佳继代培养基是MS+6-BA1.0mg/L+NAA0.5mg/L,增殖倍数达6.5倍;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0.4mg/L,生根率达100%;试管苗最佳移栽基质为用1/2MS大量元素浇透的草炭,移栽成活率为85%。  相似文献   
24.
为西北1熟制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田间根系分隔试验,研究蚕豆/玉米2种作物间根系分隔和施氮对作物根系空间分布、根系形态的影响.采用根系行分隔法进行田间作物间根系分隔,并用根钻法采集根系.蚕豆和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分别在0~40 cm浅土层和0~60 cm土层,且间作玉米根系在60~120 cm比根系分隔的多,较深根系分布有利于玉米的后期竞争恢复生长.玉米根系可以占据蚕豆地下部空间,而蚕豆的根却较少到间作玉米的地下部空间.种间互作和施氮增加了玉米和蚕豆在纵向和横向2个尺度上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体积.蚕豆玉米间作和施氮扩展了2种作物根系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生态位,改变了作物根系形态,从而增加了作物水分和养分吸收的有效空间.  相似文献   
25.
施氮量和蚕豆/玉米间作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于2006—2007年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N 0、75、150、225、300 kg/hm2)蚕豆/玉米间作体系与其相应单作体系土壤无机氮的时空分布规律,旨在为河西走廊灌区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用土钻法采集土壤剖面样品,CaCl2浸提,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的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和蚕豆/玉米种间相互作用对土壤无机氮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灌漠土无机氮以NO3--N为主。蚕豆和玉米无机氮含量在蚕豆收获前种植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蚕豆收获后至玉米收获,间作显著降低了两种作物各层无机氮含量;无机氮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蚕豆收获后间作体系0—100 cm土层无机氮累积量略高于单作体系,且0—100 cm 土层无机氮累积量高于100—160 cm土层;玉米收获后,间作蚕豆和玉米土壤无机氮累积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平均降低了51.7%和16.6%,在100—160 cm土层平均降低了42.1%和6.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蚕豆和玉米无机氮累积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平均增加了40.1%和81.5%,在100—16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69.6%和40.6%;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体系0—100 和100—16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分别降低43.4%和34.1%。因此,施氮肥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的累积,而豆科/禾本科间作减少了土壤无机氮的残留。  相似文献   
26.
[研究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共表达苦荞过敏蛋白的两个亚基,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包涵体复性研究和免疫学活性分析;[方法]用已构建的表达质pET-28a-TBa和pET-32m-TBb,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利用双抗生素筛选法,获得稳定遗传的双质粒转化子,经IPTG诱导,两个基因在同一宿主菌中共表达,在共表达产物复性过程中,两个亚基互为分子伴侣,相互促进了蛋白质的重新正确折叠;[结果]表迭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ELISA检测表明:复性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得到了提高;[结论]由此获得了有活性的蛋白质,并且建立了不相容双质粒共表达外源基因和包涵体复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正> 1 疏附县绿洲生态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疏附县绿洲地处中亚大陆腹部,属暖温带干旱荒漠大陆性气候。其地理坐标为东经75°18’-76°56’,北纬38055’-39°40’,东西最长113公里,南北最宽91公里,总面积4 040平方公里,是塔里木盆地西缘喀什绿洲的组成核心,古丝绸之路的要冲。  相似文献   
28.
旨在为开发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物资源以及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监测点进行了微生物时空分布的调查,并结合理化检测,采用污水生物系统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中线水源区水质做出评价.结果表明:中线水源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丰度有时空变化,总的趋势为丹江库心的各种类群数量比库边3个监测点的都较低;水理化检测指标中除总氮指标外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综合评价中线水源区为寡污型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符合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猪肉大多是经过检疫的,因此病害肉少见,但种猪肉、泔水猪肉、注水肉等劣质猪肉还是存在的。这些肉不仅口感上不好吃,还对人体健康有害。如何鉴别猪肉的质量,买到好质量的猪肉,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笔者根据多年的检疫  相似文献   
30.
多年来,淮阴区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在改善蚕桑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充分发挥了其网络优势,较好地为蚕农解决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与流通问题,成为蚕农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