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工厂化撒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品种选用、精细整地、种子处理、精量播种、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工厂化撒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苏北地区的关键环节,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淮麦20号特征特性及苏北高产群体动态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麦20号系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适于黄淮南片(苏北、皖北、豫中、豫北等地)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36为材料,通过二因素裂区试验,以稻秸全量还田(S1)、稻秸不还田(S0)2种秸秆还田模式为主区,以免耕(T1)、旋耕(T2)、翻耕(T3)3种耕作方式为副区,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出苗、干物质转运、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土壤墒情适宜(两年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8.6%和72.5%)条件下,稻秸全量还田免耕处理的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较不还田处理分别下降了14.04%和28.46%,有效穗数降低4.37%,差异均显著。翻耕可减弱秸秆还田对小麦出苗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改善播种质量,增加拔节后光合面积,促进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增粒增重,最终实现增产,使产量较免耕平均增加12.85%。稻秸还田与翻耕均可改善小麦加工和营养品质。综上,稻秸全量还田结合翻耕有助于实现高产优质小麦的生产,适宜在沿淮下游稻茬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减氮"成为优质食味粳稻种植措施之一,但减氮后的氮肥科学运筹方案尚不够明确,需进一步研究。2018—2019年,选用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和‘南粳2728’为材料,前茬麦秸秆全量还田,采用机插方式,在总施氮量较当地常规施氮量减少20%条件下,设置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分别为5∶5、6∶4、7∶3和8∶2四种氮肥运筹比例,研究了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精确运筹。结果表明,随着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 7∶3处理产量最高, 2年达11,134.80~11,280.19 kg hm–2,较CK增产1.23%~2.54%,但差异不显著; 7∶3处理群体高产,在于能获得充足的群体颖花量、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基蘖肥比例增加,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抽穗期、成熟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率,呈先增后降趋势,均以7∶3处理最高。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通过增加前期施氮肥比例(7∶3),能确保群体后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较小,但显著提升了氮素吸收利用率,较CK高14.10%~...  相似文献   
15.
淮麦33在淮安市淮阴区稻茬麦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淮麦33在淮安市淮阴区种植表现,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科学肥水运筹、化学调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淮安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2011-2014连续4年在全市开展了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优质粳稻南粳9108群特特征、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步研明淮安市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南粳9108的产量结构、生育性状及品质参数,并集成了相关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淮安市及相似生态条件地区规模种植南粳9108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淮北地区机插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关键。以中熟中粳金粳818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其产量、群体特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施氮量27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以225 kg/hm~2处理最高。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穴苗数增加,各处理产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以270 kg/hm~2条件下的5苗/穴处理产量最高,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呈降低趋势,均以3苗/穴处理最高。施氮量270 kg/hm~2结合栽插密度5苗/穴的处理群体茎蘖动态升降平稳,中后期具备较高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最终实产最高,且群体的氮素吸收利用率达44.28%,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作为当地机插稻节肥高效生产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杂交粳稻3优18的亲本特征特性,对提高3优18制种产量的合理群体结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提高3优18制种产量的基础,提高母本结实率是获取制种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3优18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选配的高产、早熟、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被农业部列为2002~2004年重点示范推广的新品种,并获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保护,2003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淮安市从2000年开始在苏北进行小面积试制种,通过6年的摸索与实践,掌握了通过合理的群体结构来提高制种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色冰淇淋西瓜是由上海市农科院培育出的西瓜新品种.该品种呈圆球形,外表绿色,花皮有深色纹路,果肉奶黄与粉红色互为镶嵌呈双色,肉质细嫩松脆,多汁欲滴,风味高雅,中心含糖量13度以上,边糖9度,平均单果重为4~5千克,果皮薄而韧,耐贮耐运,可放置15天不影响品质.在淮安地区春季2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即可收获上市.一般亩产2 500~3000千克,高产可达5 000千克,亩收入可达5000~6000元,效益是普通西瓜的2~3倍,已成为淮安市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种植方式.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