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发生规律目前对灰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灰葡萄孢上。因此,本文所述主要是灰葡萄孢引起的各种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但所有的灰霉菌具有相似的发生规律,在防治其他种引起的灰霉病时,可参考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3.1侵染循环灰霉病菌主要以病残体中的菌丝、菌核和分生孢子越夏。飞散出的游离孢子一般寿命较短,用玻片法测定灰葡萄孢的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8h,因此不可能起到越夏的作用。而埋在土中的病果上的菌丝和菌核寿命可达70~80d,对越夏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有人对灰霉病菌在土中的越冬方式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瓜类蔬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最早发现于北美的古巴(1886年)。我国最早报道于1912年,在湖南省的南瓜上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有记载的霜霉病的寄主有黄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瓠瓜、笋瓜、西瓜、冬瓜、丝瓜、苦瓜、佛手瓜等11种栽培植物及1种野生植物总状盒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 vat.racemo—sum,台湾)。但是,其中主要是在黄瓜、甜瓜等少数蔬菜上为害较为严重。因此,本文的内容主要根据黄瓜及甜瓜霜霉病进行描述及介绍。  相似文献   
3.
以枯斑三生烟为材料,用细胞化学沉淀法测定了TMV侵染对烟草叶片细胞中Ca^2+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Ca^2+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枯斑三生烟健叶中的Ca^2+主要分布于细胞间隙和液泡,接种TMV后,细胞间隙中的Ca^2+逐渐向细胞内转移,在接种后48h,Ca^2+主要分布于过敏性坏死细胞和近坏死区细胞,远坏死区细胞间隙缺Ca^2+;以后由于枯斑停止发展,在接种后96h远坏死区细胞逐渐恢复钙稳态。  相似文献   
4.
VA系统诱导烟草对TMV抗性与细胞内防御酶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枯斑三生烟(Nicotiana tabacum L.“Samsum”NN)经植物源抗病毒剂VA诱导处理后第7天(清水处理作对照),在其长出的新叶上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结果表明,VA可以诱导枯斑三生烟对TMV产生系统抗性,其枯斑抑制率可达57.25%,枯斑出现时间推迟10h。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酶的活性均比对照明显提高,其中48h时增加幅度最大;VA处理使枯斑三生烟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接种48h时降低幅度最大。此外,在接种TMV后的12h内,清水对照的枯斑三生烟新叶中POX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PAL活性几乎无变化,随后呈上升趋势,而经VA处理的枯斑三生烟新叶中的POX、SOD和PAL,活性自接种后,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也高于对照;MDA含量的变化与3种酶活性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5.
葡萄溃疡病菌巢式PCR高效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葡萄溃疡病(grape canker)在世界葡萄种植区普遍发生,可引起葡萄的顶梢枯死、枝干溃疡、果实腐烂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整株死亡,给葡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已知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中的17个种可引起葡萄溃疡病[1]。  相似文献   
6.
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7.
4 瓜类蔬菜霜霉病的防治 瓜类蔬菜霜霉病的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改进栽培管理技术、加强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这一策略涉及到品种、管理和用药3个方面,这3个方面在不同的地方各有侧重。如:选用抗病品种是一个最方便和节省的方法,而且可以减少因农药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但在保护地生产中,目前高抗霜霉病的品种还比较少,而且有的抗病品种在前期产量及品质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有时不能过分强调以利用抗病品种为主。此外,近些年在生态防治、药剂防治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技术,可以弥补抗病品种在病害防治中的不足,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还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瓜类枯萎病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或蔓割病,农民常叫死秧,是瓜类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最早在1889年美国的西瓜上发现与报道.我国1955年报道在黄瓜和甜瓜上发生,但是当时并不十分严重,真正造成大面积为害是在20世纪80年代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大发展以来.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中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70 7 mg/L;其次是咯菌腈与氟啶胺,分别为0.079 8、0.116 4 mg/L。生物制剂寡雄幅霉菌与多抗霉素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宁夏和北京地区甜椒上分离到3个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宁夏分离物为CMV-NX1,NX2;北京分离物为CMV-BJ)并保存在普通烟上。从叶片中提取该病毒RNA,经RT-PCR扩增到780bp的全长CP基因的cDNA,PCR产物纯化并测序。2个宁夏分离物(NX1,NX2)核甘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它们为同一株系。与已报道的部分CMV株系的CP基因序列相比较,表明3个分离物与CMV亚组I同源关系比亚组II更密切,因而3个分离物都属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I,通过DAS-ELISA进一步验证它们都属于亚组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