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建立了茶汤中两种不同溶解度农药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浸泡时间、温度、次数、茶叶形状和茶叶中残留量对两种农药浸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水温100℃时,浸泡不同时间,15 min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虫嗪浸出率达最大值分别为81.2%和88.6%;25 min时碎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达到最大为5.5%,此时整叶茶中为0.41%。不同水温下冲泡15 min时,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均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100℃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虫嗪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3.9%和89.1%;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也达到最大,分别为0.55%和4.1%。恒定水温100℃,冲泡15 min 3次,整叶茶实际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随浸泡次数增加而逐次减小,总浸出率最大分别为93.25%和1.94%。茶汤中噻虫嗪总浸出浓度与它在成茶中的残留量呈线性关系Y=0.9267X-0.0336,R2=0.9954;高效氯氟氰菊酯总浸出浓度与它在成茶中的残留量呈二次函数关系Y=0.0026X2-0.0023X+0.0096,R2=0.9765。在此基础上对茶叶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饮茶摄入两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172.
利用莱州市第2次土地调查成果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获得最新的未利用地现状数据。运用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选择的评价因子建立了莱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以此对未利用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定量化的评价结果,为莱州市未利用地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3.
淡水鱼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了五倍子等8味单方中药和单方组合而成的12味复方中药以及16种西药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该菌对五倍子、鱼腥草、黄芩、金银花较为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2 cm、1.68 cm、1.62 cm、1.51 cm.以五倍子组合的复方中药抑菌圈直径达2.97 cm.对SMZ.TMZ合剂(100 mg/L)、氧氟沙星(200 mg/L)、盐酸环丙沙星(50 mg/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 cm、3.6 cm、2.2 cm.SMZ.TMZ合剂(100 mg/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 mg/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 600 mg/L;氧氟沙星(200 mg/L)MIC为50 mg/L,MBC为100 mg/L;盐酸环丙沙星(50 mg/L)MIC为25 mg/L,MBC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74.
将巴西陆稻IAPAR9种子置于不同水分处理的土壤中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IAPAR9的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体素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含水率80%处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故IAPAR9种子萌发的最佳土壤含水率在土壤田间持水率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175.
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4.88±0.90)g、体长为(4.85±0.32)cm的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为养殖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4‰、6‰、8‰的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尾鱼,饱食投喂2次/d(投喂时间为08∶30和14∶30),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表明:添加虾青素组的红小丑鱼胃肠消化酶活性均高于未添加虾青素组,当虾青素添加量为4‰时,红小丑鱼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6‰时,其胃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8‰时,其胃和后肠的蛋白酶以及后肠脂肪酶的活性达到最高(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4‰~8‰的虾青素能够较有效地提高红小丑鱼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6.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草鱼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8,FGF8)cDNA序列。实验结果显示,草鱼FGF8 cDNA序列长度为887 bp,其中5′-非翻译区长100 bp,3′-非翻译区长157 bp,开放阅读框(ORF)633 bp,编码210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包含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利用已知的FGF8序列绘制系统发育树,发现草鱼与两种鲤科鱼(班马鱼、墨西哥脂鲤)聚为一簇,显示亲缘关系很近,而与其它脊椎动物如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这与形态分类学的结果一致。此外,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草鱼FGF8的分子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7.
广西禾花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广西禾花鲤(Rice flower carp)形态形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随机选择全州禾花鲤(QZ)和融水金边禾花鲤(RS)各133尾,分别测定体质量、体长、全长、体宽、体高、头长、吻长、眼间距、尾柄高、尾柄长共10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以体质量为依变量,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相关指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全州禾花鲤的全长、体宽和体高3个形态性状和融水金边禾花鲤4个形态性状(体长、全长、体高和头长)与体质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2个群体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R均大于0.85,说明所选形态性状是影响体质量主要性状。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以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头长(X_6)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QZ与RS的回归方程:lgY=-0.990+1.735lgX_1+0.432lgX_4+0.790lgX_3和lgY=-0.774+1.022lgX_1+0.438lgX_3+0.574lgX_2+0.689lgX_6。综上,在全州禾花鲤的选育过程中,全长、体高、体宽可作为重要的测量指标,而在融水金边禾花鲤的选育过程中,则以全长、体长、体高和头长为重要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8.
旨在探究奶山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对乳腺上皮细胞(goat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GMECs)凋亡及乳成分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21-5p与PDCD4的靶向关系,通过RT-qPCR、Western blot试验检测miR-21-5p对PDCD4的调控作用;将PDCD4干扰小RNA(si-PDCD4)与PDCD4过表达载体(pc3.1-PDCD4)转染进GMECs以探究PDCD4对GMECs的影响,通过EdU、CCK-8试验检测转染后对GMECs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对GMECs凋亡的影响;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转染后GMECs中β-酪蛋白和甘油三酯(TG)的分泌情况;最后通过Western blot试验检测转染后GMECs中PI3K、mTOR、S6K、ERK、Bcl-2、Bax等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PDCD4与miR-21-5p靶向结合;EdU、CCK-8及流式细胞术试验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4后GMECs活力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79.
饲料生产许可条件(原农业部公告第1849号),从机构与人员、厂区、布局和设施、工艺与设备、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制度等五大部分逐一做出规定,对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安全生产,提高饲料品质,本文介绍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现场审核的流程、要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饲料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宣传和监督,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饲料行业协会力量加强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80.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明确果树栽培与技术管理对果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结合鲁北地区具体的实践经验,从对影响果品质量的原因分析,提出优化果树栽培技术、提高果品质量的措施,旨在更好地为果农使用栽培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