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蒙古栎人工更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蒙古栎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播造林,蒙古栎的生长量较小,受晚霜危害严重;植苗造林要以栽植1年实生苗,选择具有一定上层木、郁闭度在0.2左右、坡度在10°左右山的中上腹造林最佳。植苗造林喷施叶面肥可提高生长量27%;修枝可提高生长量11%以上。  相似文献   
22.
<正>漂白粉是养蚕制种生产上重要消毒药物,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只有全面掌握漂白粉的特性及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原理,才能正确使用,从而达到全面彻底有效的消毒目的。1漂白粉的特性1.1漂白粉的化学成分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生石灰中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OCl)2,另含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  相似文献   
23.
间作冬小麦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在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种植体系(‖与/分别表示间作和套作)中,研究了小麦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主要结果:(1)高产田间作冬小麦最大根深200cm左右,160~200cm深层土壤根量持续增长至灌浆蜡熟期。(2)根系含水率自上而下由低向高变化,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下降趋势。(3)根系鲜重自拔节期以后,0~80cm土层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减低趋势;80~160cm于开花期达最大值,之后下降;160~200cm土层到灌浆期和蜡熟期值最大。0~200cm土体总根干重于灌浆期值最大,之后下降。(4)拔节、开花、灌浆和蜡熟4次结果平均,0~20cm土体根鲜重和干重分别占到0~200cm总重的46.90%与47.63%,40cm以上占到57.90%与59.89%,80cm以上占77.00%与78.62%,120cm以上占到92.26%与93.07%,120cm以下土体占不足10%。根系重量密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0~20cm高密度区、20~120cm中密度区、120~160cm低密度区及160~200cm稀密度区。(5)根系TTC还原强度呈上大下小变化,0~160cm土体平均根活力拔节期较高,开花灌浆期下降,蜡熟期反弹上升。(6)拔节、开花、灌浆和蜡熟期四次结果平均,0~20cm土壤根系TTC还原总量占到0~160cm土体的53.84%,40cm以上占到66.01%,80cm以上占到83.40%,120cm以上占到94.77%,120~160cm深层土壤占5%左右。  相似文献   
24.
自 198 7年以来 ,基因枪转化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转化 ,转化系统得到了优化 ,在水稻抗病虫、抗逆、品质改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冬小麦‖早春玉米 /夏玉米条件下 ,研究了麦田间作地膜覆盖早春播种玉米 (简称早春玉米 )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主要结果 :(1)间作地膜覆盖早春玉米拔节期根深 10 0cm左右 ,大口期 140 cm左右 ,乳熟期达到最大根深 160 cm左右。 (2 )随生育进程推进 ,根量与根重密度基本呈小→大→小变化 ;根系数量及重量密度在垂直土体中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密度层 ,2 0~ 4 0、 4 0~ 80 cm为中密度层 ,80~ 12 0 cm为低密度层 ,12 0~ 160 cm为稀密度层。根系相对稳定后 ,约有 75 %的根干重分布在 0~ 2 0 cm土层 ,85 %左右在 4 0 cm以上 ,95 %左右在 80 cm以上。 (3)根系含水率在垂直空间呈上低下高趋势 ,随生育期推进 ,含水率呈下降趋势。 (4 )根系活性与根量相反呈倒“T”型分布 ,根系活性随生育进程推进 ,呈减低趋势 ,且活力高位点又呈下移变化 ,拔节期 2 0~ 4 0cm根系活性较高 ,大口期 4 0 cm以下较高 ,乳熟期和成熟期以 80 cm以下较高。 (5 )根系 TTC还原总量及总量密度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低→高→低变化 ,以大口期为高。上下又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量高密度区 ,2 0~ 80 cm为中量中密度区 ,80~ 12 0 cm为低量低密度区 ,12 0~ 160 cm为稀量稀密度区。 (6)成熟期 2 0  相似文献   
26.
不同荔枝品种采后果皮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核荔枝、妃子笑、紫娘喜3个荔枝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耐贮性荔枝品种果实采后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果皮褐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贮藏阶段,3个荔枝品种中无核荔枝褐变指数最高,妃子笑次之,紫娘喜最低。不同处理条件下妃子笑、紫娘喜果皮PPO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常温贮藏时无核荔枝果皮PPO活性逐渐下降,低温贮藏则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果实贮藏前期,PPO结合酶、游离酶与总酶活性以无核荔枝最高,妃子笑次之,紫娘喜最低。新采收果实中,紫娘喜果皮PPO同工酶仅2条带,妃子笑3条,而无核荔枝有4条。不同处理对同工酶带数无影响,但低温减少了无核荔枝某些阶段果皮PPO同工酶带数。不同品种荔枝果皮褐变进程差异与果实贮藏前期果皮PPO酶活性差异及同工酶带数有关。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影响红花槐硬枝扦插成活的因素,加速红花槐的繁殖速度,文章采用不同的温度(19℃,22℃,)和不同药剂(100 mg.L-1 ABT生根粉1号+1.5%蔗糖1∶1,100 mg.L-1 ABT生根粉1号,1.5%蔗糖)处理插穗,以自然室温清水处理为对照,通过比较分析扦插温度和处理药剂对红花槐硬枝插穗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最适合红花槐硬枝插条产生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插条经过1.5%蔗糖处理后,22℃是较理想的温度;在细河沙+泥炭土比例1∶1的基质中培养。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春露地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茄子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29.
研究18种食品添加剂对荔枝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100μg/mL浓度下,邻苯基苯酚钠、叔丁基对苯二酚、脱氢醋酸钠、3-叔-4-羟基苯甲醚、联苯对3种病原菌的平均抑菌活性大于70%,其它13种食品添加剂的平均抑菌活性小于50%。在常温下,维生素E、甘草抗氧化剂对荔枝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防效大于38%,邻苯基苯酚钠、异抗坏血酸钙、叔丁基对苯二酚有促进荔枝果皮褐变的作用,其他13种食品添加剂对荔枝的防腐保鲜效果介于0~30%之间。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维生素E、甘草抗氧化剂处理的荔枝花色苷降解较对照缓慢,能显著抑制PPO、POD酶活性,延缓SOD酶活性下降,从而延缓荔枝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30.
【研究目的】为研究荔枝果皮接种不同致病力炭疽菌后,果皮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用不同致病力炭疽菌株在荔枝果皮上进行了离体接种,以不接种的为对照,观察果皮内各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所有处理的果皮的总酚和花色素苷含量都逐渐降低,但在同一时间点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变化幅度高于其它处理;PPO、POD和PAL活性都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增强幅度和同一时间点的活性都明显较高;所有处理的CAT、APX、GR活性都增加,SOD活性下降,但接种强致病力菌株的酶活性增加和下降的幅度都比处理显著,活性也更高;所有处理的MDA含量都呈增加趋势,但接种强致病力菌株的含量和增加幅度都远大于其它处理;所有处理的PG、纤维素酶、CHT和β-1,3-葡聚糖苷酶的活性都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接种强致病力菌株的处理中这几种酶的活性和增加幅度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荔枝果实在不同致病性炭疽侵染后,果皮内酶活性变化显著.强致病性菌株引起的酶活性变化强度尤其强于弱致病力菌株和对照处理的果皮内酶活性变化。弱致病力菌株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对照相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