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159篇
基础科学   210篇
  130篇
综合类   1043篇
农作物   171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夏季热应激对猪群的影响与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各类猪群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创造良好的猪场环境、改善饲养管理、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喂方法,可极大地改善热应激给猪场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2.
Ⅰ型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死亡鸭多呈角弓反张,其肝脏常有特征性的出血性病变.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是本病病原,目前归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未确定种,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Ⅰ型呈世界范围分布,Ⅱ型仅限于英国,Ⅲ型则限于美国.DHV还存在一类毒株,与Ⅰ型仅有部分血清学相关性,Sandhu等(1992)称之为Ⅰ型的变异株,命名为Ⅰa型。  相似文献   
63.
张大利 《蜜蜂杂志》2006,26(4):26-26
随着养蜂科技的普及,许多养蜂者都认识到了引种的必要性,为了提高蜂种的生产性能都适时地从蜜蜂育种场引种。然而,由于受长期落后的饲养管理模式的影响、缺乏用种经验,引种后不能科学用种,从而导致引进的蜂种和引进后培育的蜂种的生产性能不佳,如蜂王产卵不好、育王后蜂王的生产力不高等,于是就把原因归咎于供种单位。其实蜂种的好坏,除了蜂种本身的因素外,是否得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更是至关重要,它受多种因素制约。本文就引种后如何科学用种和在用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类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希望对广大养蜂者能有所启发和帮助。1蜂种是否适…  相似文献   
64.
舍饲羊饲喂加工柠条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是一种营养性良好的豆科灌木植物,是草食家畜的重要营养来源。但由于其适口性和可消化性较差,特别是带刺或粗硬的枝条,使柠条的利用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了柠条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现象。内蒙古的柠条资源丰富,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为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为此,笔者进行了柠条加工舍饲养畜试验。  相似文献   
65.
植物激素在灰枣组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枣原产于河南省新郑,为当地的主栽品种,栽种株数占当地枣树的80%。近年新疆南部引种栽培,表现良好。该品种可食率97.3%,适宜鲜食、制干和加工,品质上,耐贮运。树势中强,适土性广。进入结果期较早,产量高而稳定。为加快开发,组培快繁有重要意义。植物激素是植物组培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本文对激素在灰枣组培快繁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6.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采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葡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葡萄灰霉菌可在田间潜伏侵染,采后由健康果实携带进入销售市场,该菌的显著致病症状为果实软腐和脱落。灰霉菌与葡萄的其它采后致病菌,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 sp.)、芽枝霉(Cladosporium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ar)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相比,不仅表现出明显的潜伏侵染优势,而且具有较强的低温(4℃)条件下的致病优势。4℃低温下灰霉菌在寄主葡萄体外和体内分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力均显著高于以上各菌,而在25℃下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该2种温度下灰霉菌接种果实后的症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67.
栽培防病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栽培措施对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作用,通过不同栽培措施对病情产生不同影响的大量田间调查,明确了小麦早播、密播,过量水、肥条件下的旺苗和种植高度感病品种,都会加重小麦秋苗带菌量。短期播种、合理密植、视墒灌水、配方施肥、培育小麦壮苗及避免种植高感品种等均能减轻小麦秋苗带菌量。小麦秋苗带菌量大,则翌春病菌越冬菌源量也大。种植高感品种在田间有发病中心的作用。应把栽培防病措施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充分发  相似文献   
68.
北京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及其血清型的分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北京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及其血清型的分布张大丙郭玉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aanatipestifer,RA)以前曾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鸭疫莫拉克氏菌和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aanatipes...  相似文献   
69.
在百年未遇的洪涝水灾中,许多养殖场、户都不同程度的受淹,此时应加强消毒防疫工作,消灭畜禽体表和用具及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制或消灭畜禽传染病.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畜牧生产的正常进行.现介绍几种不同对象的简单易行且有实效的消毒方法.供生产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