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通过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测定陕北白绒山羊日粮CP、EE、NDF、ADF、DM、OM的消化率.结果表明:AIA法测定各营养成分消化率比全收粪法偏高,两种方法间差异显著.外源指示剂法(Cr2O3)测定CP、EE、NDF、ADF、DM、OM的消化率与全收粪法差异不显著,Cr2O3的回收率87.75%.研究认为Cr2O3可以作为测定陕北白绒山羊日粮消化率方法.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陕北白绒山羊体尺和产绒量相关回归分析,建立了体尺和产绒量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深可以作为预测陕北白绒山羊产绒量和选择的主要体尺指标,陕北山羊体尺-产绒量最优回归模型为=0.323X4.  相似文献   
73.
以转VEGF基因和转Tβ4基因陕北白绒山羊与野生型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新鲜粪便样品,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后,分别接种LB固体培养基、TPY琼脂、胆硫乳琼脂、肠球菌琼脂、伊红美蓝琼脂和甘露醇盐琼脂培养基,37℃恒温过夜培养,再分别对平板上生长的所有需氧菌、双歧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落计数,并做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转VEGF基因和转Tβ4基因陕北白绒山羊与野生型陕北白绒山羊粪便中的需氧菌菌群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转VEGF基因和转Tβ4基因陕北白绒山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4.
用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和去除Descemet膜的角膜基质体外快速构建角膜内皮组织.分离家兔角膜内皮细胞并传代,将2~4代的角膜内皮细胞以1×105~5×105/mL的浓度接种到去上皮的人羊膜和去除Descemet膜的兔角膜基质上,体外快速构建角膜内皮层.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和去除Descemet膜的角膜基质上培养48h.细胞就可形成与在体角膜内皮类似的单层角膜内皮组织,并发现角膜基质透明度随着内皮细胞的增殖而逐渐增加的过程.以1×105~5×105/mL的浓度接种到去上皮的人羊膜和去除Descemet膜的兔角膜基质上,48 h可构建与在体角膜内皮类似的单层内皮组织.  相似文献   
75.
为充分了解国内、外山羊产羔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山羊繁殖领域提供新思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山羊产羔数”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92-2022年)和CNKI数据库(1958-2022年)中进行主题精准检索,并运用Excel 2019、GraphPad Prism v5.01和VOS viewer等软件分别对1958-1991年、1992-2001年、2002-2011年和2012-2022年四个时间段的年度发表文献数量、各国家发表论文情况、机构、作者、期刊、关键词、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概述。研究发现:我国在“山羊产羔数”方面的研究呈整体上升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渐走向世界领先地位,但我国发表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仍与法国等国家存在差距;我国学者在注重发表论文数量的同时,还应注重研究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从而使得所发表论文在国际上展现更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陕北白绒山羊优秀种公羊个体。【方法】以特别优秀成年陕北白绒山羊种公羊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的陕北白绒山羊卵母细胞作为受体,利用显微操作方法对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操作,然后将供体细胞注射到其卵周隙内,经电融合将其导入去核卵母细胞内形成核移植重组胚。利用钙离子载体Ionomycine联合蛋白酶抑制剂6甲基氨基嘌呤(6-DMAP)对核移植重组胚进行激活处理,挑选激活后完整的胚胎继续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在2~16细胞期时将克隆胚胎移植到相应的同期发情受体母羊体内,利用PCRRFLP技术鉴定克隆羊。【结果】构建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253枚,重组胚胎的融合率为71.54%(181/253),体外培养后的卵裂率为68.33%(123/180),囊胚发育率为25.20%(31/123);在此基础上,构建了537枚克隆胚,将其中卵裂的359枚分别移植到32只代孕母羊体内,移植60 d后,有2只受体母羊确认妊娠,最终1只受体母羊妊娠第4月流产出2只死羔;另1只受体母羊维持到期并顺产体细胞克隆羊1只。经遗传学鉴定,2只流产羊羔与1只存活个体均为体细胞核移植后代。【结论】获得陕北白绒山羊克隆个体,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陕北白绒山羊克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7.
通过研究不同补饲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绒的生长和产绒量的影响,探索陕北白绒山羊在冬春季节枯草期放牧时的补饲方案.试验抽取横山县某羊场同年龄段体重相近健康的陕北白绒山羊成年母羊12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对照组,每天补饲0.2kg玉米;三个试验组分别每天补饲配合精料0.2、0.3、0.4kg.结果表明,在自然放牧条件...  相似文献   
78.
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也称FecG基因,是影响家畜繁殖力的常染色体主效候选基因,此基因在性腺轴相关组织及内脏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shRNA下调GDF9基因的表达可能对动物生长轴的调控造成影响,因此,推测GDF9基因对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GDF9基因作为山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山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陕北白绒山羊(n=638)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已有报道利用DNA池检测GDF9基因的InDel位点,评估InDel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在638只陕北白绒山羊GDF9基因3′调控区存在12-bp的插入缺失(InDel),群体共出现3种基因型(II,ID,DD),其中I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1和0.539,优势基因型为杂合型(ID)频率为0.874。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与陕北白绒山羊体高显著相关(P<0.01),同时显著影响十字部高性状(P<0.05)。其他性状虽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其体重、体长等重要生长性状也表现相同的趋势。因此,GDF9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选育的候选基因,为陕北白绒山羊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80.
本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常用4种精料和5种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陕北白绒山羊,采用尼龙袋法测定9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瘤胃消失率与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豆腐渣在48 h的DM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精料(P<0.05),谷糠和豆腐渣DM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精料(P<0.05);粗饲料在72 h的DM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均以柠条最高,醋糟最低。精料CP有效降解率从大到小依次是谷糠>酵母>棉籽粕>豆腐渣,且差异显著(P<0.05)。粗饲料在72 h的CP消失率和CP有效降解率以柠条最高。综合来看,精料中谷糠的降解性能最高;粗饲料中柠条的降解性能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