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通过测定不同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各项指标,为评价陕北白绒山羊产肉性能及明确其适宜屠宰月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农户饲养条件下不同月龄(分别为6、8、10和12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进行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羊10 月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最高。除屠宰率、净肉率和内脂率外,其他指标均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2)试验羊10 和12 月龄瘤胃重显著大于6 和8 月龄(P<0.05),其他胃室重和肠重在各个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胃室及大小肠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均在6 月龄最高。从各胃室占复胃重的比例看,瘤胃比例最大,其次是皱胃,瓣胃比例最小,但在各月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试验羊内脏器官重量均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或显著。10 和12 月龄肾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小于6 月龄(P<0.05),其他指标在各个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陕北白绒山羊羯羊在10~12 月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且产肉性能较好,因此得出在农户饲养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羯羊在10月龄即可出栏屠宰。  相似文献   
52.
基因编辑动物是研究动物生产性状及基因功能的良好载体,目前关于各类基因编辑动物的研究广泛开展。然而,基因编辑动物繁殖性能方面是否与野生型个体具有明显差异则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比较野生型绒山羊与MSTN、FGF5基因编辑绒山羊对同期发情处理的响应差异,确定其与野生型绒山羊同期发情效率的差异。以野生型和MSTN、FGF5基因编辑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在繁殖季节采用同种处理方式(CIDR + PG)对试验羊只进行处理,研究两类羊只在繁殖季节同期发情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绒处理后同期发情率为100%,基因编辑绒山羊处理后同期发情率也为100%,两组无差异;比较MSTN和FGF5基因编辑的羊只在处理后同期发情效率的差异,发现两组无差异,与野生型绒山羊相比同样无差异。本研究结果证实了MSTN及FGF5基因编辑后不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为基因编辑动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3.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科学绿化、草原保护修复等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陕西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造林绿化空间确定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在拟定造林绿化空间范围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造林绿化适宜性评估,提出规划统筹造林绿化空间应避让的各类安全底线并与相关专项规划做好衔接等优化造林绿化空间确定过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首例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诞生以来,各种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相继成功克隆,但其克隆效率很低(低于10%)以及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器官衰竭或发育畸形等。猪体细胞核移植在异种器官移植和克隆性治疗上具有重大意义,但其克隆效率更低(1%-2%)。利用胞质注射技术对比不同供核细胞、是否经血清饥饿和不同时间段激活对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在其重构胚卵裂率上,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细胞与胎儿成纤维细胞无显著差异(43.37%,45.98%;P〉0.05);血清饥饿与否无显著差异(45.61%。50.71%;P〉0.05);在核移植后1-3h和3-5h激活显著高于立即激活(51.82%,56.98%。8.51%;P〈0.05)。  相似文献   
55.
我国绒山羊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偶蹄目、牛科(洞角科)、羊亚科、山羊属,具有适应性强、品种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作为山羊的重要组成类型之一,绒山羊是我国独特的生物资源,在经过了长期的科研选育后,我国拥有了世界上产绒量高和绒纤维品质好的品种。绒山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其主要产品山羊绒和山羊肉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绒山羊遗传育种研究的推进,绒山羊在产绒、繁殖、生长等多个重要经济性状上得到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再加上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及国民对优质畜产品的迫切需要,使得绒山羊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本文应用大数据和数据库分析等方法对绒山羊产业的现状,品种分布,产业概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角蛋白关联蛋白6.2(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 6.2, KAP6.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内蒙古绒山羊生长性状和绒细度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内蒙古绒山羊遗传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598只雌性内蒙古绒山羊耳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检测KAP6.2基因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 InDel)突变,分析突变位点与生长性状和绒细度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育成羊中,该突变位点与胸围和十字部显著相关(P<0.05),与体长、胸宽和胸深极显著相关(P<0.01);在成年羊中,该突变位点与胸宽显著相关(P<0.05),与胸围、十字部高和胸深极显著相关(P<0.01);在育成羊和成年羊全部群体中,该突变位点与体长、胸围、十字部高、胸深和胸宽极显著相关(P<0.01),与绒细度显著相关(P<0.05)。上述结果提示,KAP6.2基因外显子区24 bp InDel突变位点与内蒙古绒山羊部分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绒细度显著相关,可作为内蒙古绒山羊部分生长性状和绒细度性状选育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角蛋白相关蛋白9.2基因(KAP9.2)和Hoxc13基因在羊绒生长不同阶段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对产绒量的影响,为羊绒生长的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以奶山羊作为对照,利用qRT-PCR方法,检测羊绒生长期和休止期高产、低产绒量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中KAP9.2和Hoxc13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对于KAP9.2基因,在羊绒生长期高产绒量陕北白绒山羊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低产绒量陕北白绒山羊(P<0.01),而在羊绒休止期高产绒量陕北白绒山羊的相对表达量却显著高于低产绒量陕北白绒山羊和奶山羊(P<0.05);对于Hoxc13基因,在羊绒休止期高产和低产绒量陕北白绒山羊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奶山羊(P<0.01)。高产和低产绒量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中KAP9.2和Hoxc13基因在生长期、休止期平均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生长期极显著低于休止期(P<0.01)。【结论】KAP9.2对绒毛生长有抑制作用;Hoxc13对KAP9.2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为揭示陕北白绒山羊哺乳期羔羊体重生长发育规律,为羔羊培育方案制定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以24只1日龄羔羊为研究对象,在每天准确测量其体重的基础上,分别绘制出哺乳期羔羊的累积生长量、绝对生长速度和相对生长速度曲线。结果表明:(1)1~75日龄羔羊体重随日龄增加呈近似于直线的曲线变化,且羔羊累积生长量与母羊累积产奶量呈极强正相关;(2)羔羊出生后1~10日龄日增重随日龄增加而快速增加,11日龄后日增重随日龄增加开始逐渐下降,其中11~20日龄期间羔羊日增重下降速度较快,21~75日龄期间羔羊日增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59.
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的能量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对能量的适宜需要量。选择1.5岁陕北白绒山羊母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控制各组试羊粗蛋白质摄入量一致(实测值为74.0 g/d),测得各组消化能摄入量分别为7.6、8.3、8.9和9.6 MJ/d,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前10天为预试期);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3只羊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空怀母羊对4种饲粮总能的消化率和代谢率分别为(65.3±3.23)%和(54.7±3.16)%。空怀期母羊平均日增重随能量摄入量增加呈线性增长。空怀母羊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DE(MJ/d)=0.507 0W0.75+0.026 3 ADG和ME(MJ/d)=0.413 0W0.75+0.024 5 ADG(式中DE为消化能,W0.75为代谢体重,ADG为平均日增重,ME为代谢能)。综合得出,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饲粮中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以9.17~10.14 MJ/kg和7.70~8.60 MJ/kg(风干基础)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0.
家兔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病理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角膜缘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为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源泉并保持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理论。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将角膜缘上皮全周或半周板层手术切除,或用1mol/LNaOH直接擦除等方法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探索制作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失病理模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处理后4周,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1mol/LNaOH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全部血管化、结膜化,未发生睑球粘连,角膜基质胶原纤维完整未见溃疡、穿孔等病变,细胞印迹学检查为结膜表型,可作为实验性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病理模型;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有2只为结膜表型,另3只为角膜表型,观察期内结果不稳定;半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透明,全部为角膜表型;直接用1mol/LNaOH擦除角膜缘和中央角膜上皮的试验家兔,有4只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断裂、溶解,并伴有严重的溃疡、穿孔、睑球粘连等病变,不能用于移植试验,另1只角膜表面透明,未见结膜和新生血管长入,细胞印迹学检查为角膜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