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8篇
  39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新疆地区某牛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多例病牛的肺组织中分离得到3株牛副流感病毒3型,分别命名为XJ03、XJ022、XJ023,对其中两株病毒XJ03和XJ023的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显示,XJ03和XJ023毒株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474 bp(Gen Bank登录号为KU198929)和15475 bp,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9.89%。同代表性的牛副流感病毒基因组比对发现,与我国的山东毒株SD0835同源性最高为99.3%,均属C型BPIV。在C型毒株中,与南韩12Q061分离株(C型)同源性最低为97.5%。F、N、HN、L、P、M蛋白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与SD0835毒株相应序列对比,同源性分别为99.63%、92.15%、99.48%、99.28%、98.50%和100%,部分氨基酸发生了新的变异。试验结果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BPIV3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菊花遗传背景复杂,传统育种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目的。生物技术为菊花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就菊花基因工程中的遗传转化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菊花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并概述了菊花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孙明 《齐鲁渔业》2011,(3):52-53
发展远洋渔业是渔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利用和参与公海渔业资源分配、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具体行动,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外延和有力补充。目前,山东省沿海各地发展远洋渔业积极性很高,在国际海洋渔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发展远洋渔业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仅做以下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4.
基于流域算法的谷物籽粒图像分割技术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为解决谷物外观品质检测过程中获取图像的籽粒粘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流域分割算法。首先,设定合理的区域面积阈值Ath,标记并去除图像中的单个籽粒区域,结果记为M;然后,设定有效腐蚀次数Eth,对粘连籽粒区域进行流域分割,结果记为Mc;最后,取Ms与Mc的并集,作为分割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分割效果较好,分割精度达到95.4%。  相似文献   
65.
施肥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抗盐施肥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小麦、玉米、棉花和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相比,优化施肥处理(OPT)、化学抗盐施肥处理(CHP)和有机抗盐施肥处理(ORP)分别使小麦产量增加了16.0%、17.9%和28.0%,生物抗盐施肥处理(BIP)和ORP处理分别使玉米产量增加了18.3%和17.6%,OPT、CHP、ORP及BIP处理分别增加棉花产量14.0%、18.2%、21.0%和24.6%,ORP和BIP处理分别增加花生产量15.6%和13.7%。说明合理施肥配合生物、化学和有机抗盐措施可显著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6.
氮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施氮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当减量施氮,既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减量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旨在为保证作物高产和兼顾环境友好的氮肥减量施用技术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7.
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l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为研究Asia Ⅰ型FMDV VP1蛋白功能及建立Asia Ⅰ型FMDV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从pGEM-T-Easy-Asia Ⅰ型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A,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eHTA-VPl再转入DH10Bae感受态细胞,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emid-VPl,然后转染Sf9昆虫细胞.PCR鉴定证实VP1基因正确地插入到Bacmid中,成功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emid-VP1,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约26.5 ku的VP1蛋白.将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通过ELISA分析,能特异性地检测出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Asia Ⅰ型FMDV VP1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Asia Ⅰ型FMDV VP1蛋白的抗原性及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在山东平均降雨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褐土各组分无机磷含量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模拟降雨后,在0~10 cm土层中,各施磷处理的无机磷总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土层的加深(10~50 cm),各土层无机磷总量是施磷量为P2(180 kg/hm2)时最高.而在10-30 cm土层,是施磷量为P3(1440 ks/hm2)的土壤无机磷总量高于P1,而在30~50 cm则是P1高于P3.同时,不同施磷量对磷组分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都发生了改变,当施磷量分别为P1、P2和P3时,各无机磷组分的含量及所占比例按高低排序分别为:Ca10-P>Al-P,O-P>Ca8-P>Fe-P>Ca2-P;O-P>Ca8-P,Ca10-P>Fe-P,AI-P>Ca2-P和Ca10-P,O-P>Fe-P,Ca8-P>Al-P>Ca2-P.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O-P、Fe-P和Ca10-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有效态无机磷源(Ca2-P、Ca8-P和AI-P)有降低的趋势;在小雨强度下,不同施磷量处理的土壤磷淋失量差异不显著,而随着降雨强度的加大,P3处理的土壤磷淋失量明显高于PI和P2处理的磷淋失量.以上结果说明,施磷量显著影响无机磷总量、各组分无机磷含量及其转化;在大于中等降雨条件下,高磷处理磷淋失量明显高于低磷处理磷淋失量.  相似文献   
69.
灌溉和翻耕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一个灌溉和翻耕循环时段的土壤呼吸测定,了解灌溉和翻耕后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闭合动态法(LI-Cor6400)在晋中盆地进行了灌溉和翻耕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比较测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灌溉和耕作能明显增强土壤呼吸。灌溉地土壤呼吸的平均值大约是未灌溉地的2.3-2.4倍。耕作地土壤呼吸的平均值大约是未耕作地的1.9-2.0倍。灌溉处理的土壤呼吸值是对照的3.0倍左右。t检验表明,对照和灌溉处理之间的土壤呼吸差异均为极显著。[结论]灌溉和翻耕均能明显增强土壤呼吸。  相似文献   
70.
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0年6月和8月辽东湾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了28种鱼类和26种无脊椎动物的营养位置。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处于2.98~4.84,集中在3.70~4.56;相比6月δ15N值的分析结果,8月有50%的鱼类δ15N值增加,孔鳐(Raja porosa)增幅最大,增加了1.06‰;9种鱼类δ15N值减少,鯒(Platycephalus indicus)减幅最大,减少了1.84‰,可见鱼类样品的δ15N值随季节的变化因种类而各异;8月有87.5%的无脊椎动物δ15N值减少,其中,减少幅度大于1‰的有6种,占37.5%,可见无脊椎动物的δ15N值随季节的变化较明显。通过对不同采样点同种生物δ15N值的比较发现,辽东湾近岸海域的10种无脊椎动物的δ15N值均高于远岸海域,差值范围为0.05‰~1.49‰,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陆源污水排放使近岸海洋生物的δ15N值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