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N. Strampelli是由意大利引入我国的小麦持久抗病性品种,对我国目前多数的条锈菌流行小种均有良好的抗性。为了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机制,利用小麦条锈病小种CYR30、CYR31、Su-4和Su-14对N. Strampelli与中国春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N. Strampelli对CYR30、CYR31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互补控制,对Su-14、Su-4的抗病性各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将其中控制Su-14抗病性的隐性基因暂时命名为YrNS-1。利用分离群体分析法(BSA)对接种Su-14的正交F2代群体进行SSR分子标记,在1BL上找到4个与YrNS-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wmc719、Xgwm124、Xwmc44Xcfa2147,遗传距离分别为3.2、4.6、5.7和10.3cM。与已知位于1BL染色体上的抗条锈基因比较分析表明,YrNS-1可能是1个新的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22.
一、实现陇南小麦条锈病控制的重要意义小麦条锈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小麦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爆发性强、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我国  相似文献   
23.
24.
红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5.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0号是以"Cappelle Desprez"为母本,"兰天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5-2006年天水市及甘肃省陇南市高山组区域试验中,2 a 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686.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梁22号增产15.61%.苗期对混合菌免疫,成株期对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致病类型水4、水7、水14及混合菌免疫,中感条中29号,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150.5 g/kg、赖氨酸4.1 g/kg.适宜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高山区和二阴半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27.
冬小麦抗条锈品种兰天1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天17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92R137/兰天6号,母本含Yr26抗条锈基因.2003、2004年在天水川区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7 614.8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11.07%;该品种在条锈菌接种鉴定中,苗期对混合菌免疫至高抗,成株期对所接小种及混合菌全部免疫,高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测,其籽粒含粗蛋白15.34%、赖氨酸0.5%、粗脂肪2.0%、粗淀粉63.22%、灰分1.67%、湿面筋29.10%,沉降值60 ml;主要适宜在甘肃陇南、天水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28.
小麦慢条锈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条锈性对于保持抗病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意义。2003~2004年选用10个具有代表性的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在清水县进行慢条锈性研究。结果表明:里勃留拉、斯汤佩利和武都白茧为高度慢锈性品种;清农3号和咸农4号为中度慢锈性品种;兰天1号和清农1号为低度慢锈性品种;天选15和幅63为快锈性品种。慢锈性品种的抗病特点为潜育期长,反应型表现感病,普遍率低于50%或严重度低于25%,病情指数小于15%或终期病情指数小于60%,千粒重损失率低于9%或相对千粒重损失率低于40%。  相似文献   
29.
冬小麦品种兰引1号引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农业学校从意大利引进品种中筛选出的冬小麦品种兰引 1号 ,在 1997- 1998年度天水市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 70 5 3.0 kg/ hm2 ,较对照品种清农 1号增产 9.5 0 % ,1998- 2 0 0 1年度在天水市高山组区试中 ,平均折合产量 4 179.0 kg/ hm2 ,较对照品种天选 4 1增产 12 .37%。该品种生育期川区平均为 2 5 1d,高山区平均为2 88d;1998- 2 0 0 1年度抗寒性鉴定结果 ,越冬死亡率为零 ;经对条锈菌分小种接种鉴定 ,苗期对混合菌免疫 ,成株期对条中 2 8号、2 9号、30号、31号及混合菌免疫 ,对洛 13 为 31 02 0 ,在高山组 3a区试中 ,多数点 (次 )未发生白粉病 ,适宜在甘肃省陇南高海拔川区和高寒阴湿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抗锈基因Yr18在甘肃省冬小麦新品种(系)中的分布,验证标记的有效性,选育慢锈小麦新品种。【方法】以含Yr18基因的CP90-02-4-1为抗源,以洮157为农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培育小麦新品系,并利用分子标记csLV34和形态标记Ltn1对42份冬小麦新品种(系)、21份抗源亲本及洮157衍生后代进行Yr18基因鉴定。【结果】(1)csLV34有2种多态性,凡含有Yr18的材料均能扩增出150 bp的片段,不含Yr18的材料能扩增出229 bp的片段。但Ltn1对应的叶干尖不具有唯一性。(2)检测材料Yr18的分布频率低,主要原因是亲本携带目标基因的频率低。(3)以含慢条锈基因Yr18的材料为抗源,改良高产优质抗性丧失栽培种的可操作性强,是培育丰产、优质抗条锈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结论】标记csLV34可用于慢条锈基因Yr18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但叶干尖不能准确鉴别小麦品种(系)携带Ltn1;冬小麦新品种(系)Yr18的分布频率低,但Yr18的转育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