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陇南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病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陇南地区,从1973年起对里勃留拉、N.斯特拉姆潘列、成农4号、清农1号、中梁5号和清农3号6个品种抗杀锈病的持久性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陇南小麦生产品种太多仅经3~8年即丧失抗务锈性的情况下,里勃留拉和N.斯特拉姆潘列在近30年间表现了突出的持久抗性。里勃留拉一年表现免疫,其余年份均发病,但病情指数仅为0.01%~5%。N.斯特拉姆潘列则以表现免疫为主,少数年份发病,病情指数0.1%~2.5%。成农4号也已大面积种植20余年,表现感病的反应型,少数年份病情指数较高.但多年来均能保持正常落黄和较为稳定的产量。此外,清农1号抗性保持16年,但以后却成为高感品种。本文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对小麦蒂锈病抗病性的持久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抗条锈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兰天1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天18号是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以持久抗条锈性品种Flinor为母本,以洛夫林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甘肃省天水市高山组区域试验,2005~2006年进行生产示范,2007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7009).  相似文献   
33.
抗病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兰天19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天19号是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以抗条锈基因Yr12载体品种Mega为母本,以兰天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4~2006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高山组区域试验,2005~2006年进行生产示范,2007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7010).  相似文献   
34.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植株绿色器官的光合功能受损对穗粒重的影响及其补偿效应,用剪叶、包穗、包穗下节的方法对8个冬小麦品种在8种处理下的单穗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扬花后,各部分绿色器官的光合功能受损对单穗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包穗使各品种穗粒重损失22.33%~53.11%,多数品种间差异显著;包穗下节及同时剪上三叶片,各品种穗粒重损失4.44%~25.87%和10.08%~30.59%,品种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剪旗叶各品种穗粒重损失5.23%~14.42%,品种间差异多不显著;各处理对粒重和穗粒数均有影响。在此条件下,不同品种其植株各部分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影响各有特点,并且植株个体对穗粒重、粒重的损失能产生一定的补偿效应。不同品种产生补偿效应的能力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补偿效应也不相同。参试各品种中,小偃6号在所有处理条件下的穗粒重损失率都较小,补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不同抗条锈性类型品种的反应特征,以利于抗条锈种质资源的选择和抗锈育种选育,在大田成株期、条锈病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对分属不同抗性类型的五个冬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感染响应动态和产量损失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感快锈类型(HX型)、高感中度快锈兼具高温抗性类型(L1型)、高感中度慢锈兼具高温抗性类型(L10型)、慢锈类型(LB型)、慢锈兼具高温抗性类型(NS型)的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呈现规律性变化,随生育进程的推进,五个类型小麦在不同生育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慢锈类型品种潜育期最长,特别是与高温抗性结合的品种,对锈菌的生长发育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发生;HX型品种潜育期最短,其他类型居于二者之间。LB和NS型品种不会出现免疫现象,反应型一般为0;~2型。高感类型千粒重和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36.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实现陇南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目标,以遗传多样性为原则,组建以提高生产品种抗条锈基因丰富度、在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和持久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成株抗性等多种抗性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控制技术体系。利用Yr10、Yr12、Yr13、Yr16、Yr26、YrC591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载体品种、Flinor 等持久抗性品种及中四等其它抗源材料育成一批综合性状优良、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品种和类型,其中2004年以来育成的10个品种产量性状有明显提高,在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增产7.3%~28.9%。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7.
38.
 连续4年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 采用对52个感病反应型小麦品种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和千粒重损失率3个指标综合评分的方法, 进行了慢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筛选出高度慢条锈品种6个, 中度慢条锈品种7个, 低度慢条锈品种12个, 分别占11.54%、13.46%和23.08%。鉴定评价体现了慢锈性特点, 结果可靠, 简便易行, 适合筛选慢条锈品种并为生产上加以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此外, 通过研究对小麦品种慢条锈性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杜久元  白斌  周祥椿 《作物杂志》2008,24(2):110-113
为总结小麦抗条锈育种的经验,分析了1993~2000年对22个重要抗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抗源材料92R137、Ibis具有较好的配合力,在育种中容易利用成功;各材料中优秀组合出现的随机性很大;优异农艺亲本兰天10号对组合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提出在抗锈育种中注意发现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好的优异亲本,运用优异农艺亲本与集中选配组合相结合是提高抗源利用成功率较为稳妥的方案。  相似文献   
40.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北移区(武威)和原种植区(清水)两地生长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生育期表现为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延长,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抽穗至成熟期也缩短.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株高降低,单株成穗数增多,并且主穗与分蘖穗的差异缩小,千粒重提高,主穗穗粒数减少,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等均明显提高.若加强北移区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产量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