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0篇
  3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2:15和F2:16的447个RIL家系为遗传群体,绘制SSR遗传图谱,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检测到9个与小区产量、茎粗、有效分枝、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别位于J_2、I、M连锁群上,其中小区产量、茎粗、株高、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说明增加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7对影响小区产量、茎粗、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共发现14个与环境存在互作的QTL。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对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大。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又要注重上位性QTL,才有利于性状的稳定表达和遗传。  相似文献   
82.
为给大豆亲本选配和育种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对197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归纳出山西省大豆品种的祖先亲本和骨干亲本。山西省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主要来源于晋豆1号、晋豆19和徐豆1号三大家族。84份大豆品种基因库源于110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110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有39个。核遗传贡献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有大白麻,其次是滨海大白花、铜山天鹅蛋、Mamatan等16个种质。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大白麻,其次是丹66-12、京谷玉。山西省育成的84个大豆品种中,形成系谱的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0.95%。晋豆1号作为亲本育成36个大豆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42.9%,为山西省大豆育种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3.
刘学义 《中国蜂业》2015,65(2):58-61
<正>人人都想有一个魔法棒,实现自己健康长寿的愿望。北京蜂业公司的蜂系列产品,就是这样一根魔法棒,拥有了它,可以守住健康,握住幸福,生活甜蜜。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市蜂业公司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致力于蜂产品的研发,将真材实料、工艺先进、安全有效的蜂产品奉献给广大消费者,因此,消费者才有了这根守住健康的魔法棒。  相似文献   
84.
汾豆7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1996年在研究分析山西省育成大豆品种现状,重新确立选育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豆新品种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以抗旱、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晋豆23为母本,早熟、高产、抗旱、抗倒伏优质品系827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抗旱育种程序,选育出的抗旱、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紧凑,整齐度好,花多荚多,丰产性好,产量表现3 000kg/hm2左右,适宜山西中部及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春播,晋南地区及黄淮海中部地区夏播。该品系200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审委审定,审定编号2007002。  相似文献   
85.
作物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是制约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了解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是选育抗旱品种的前提。综述了作物的耐旱机制、水分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及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
依据冬小麦冬前壮苗所需积温,以及冬小麦适宜播期的温度指标,结合当地23年来的气象资料,研究了该地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并对2017-2018年度冬小麦播期情况进行比较,以期为该地冬小麦适期播种提供依据,并针对晚播麦田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7.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接续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是QTL定位的唯一目标,对数量遗传性状的遗传分解也很重要。因此需要多个研究单位协作对不同世代、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态环境下所有QTL进行定位。开发更强大的作图软件、制订更有效的实验方案,提高定位的效率和精密度(Asins,2002)。进一步加强QTL与  相似文献   
88.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接续一 )2 6 杂种优势利用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来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 ,大豆具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但利用大豆杂种优势的前提之一是需要有适合的不育系。有关利用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专利已早有公布 ,但实施起来很难操作 ,故没有商业化应用。 80年代美国的Davis曾在专利中声称找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但始终未见进一步报道。进入 90年代 ,我国的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整体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 993年吉林省农科院育成了野生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 ,1 995年实现了栽培大…  相似文献   
89.
晋豆31号是通过杂交育种,利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程序,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进行抗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鉴定,其抗性为抗病,2003-2004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为200 kg/667m2左右.该品种为我国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的新突破,适应山西中部、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同类地区,特别是胞囊线虫重病区春播及南部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90.
山西省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各个大豆生态区的抽样调查,了解该省大豆生产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对策,以确保山西省大豆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