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73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记述了中国白环蘑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 娇柔白环蘑Leucoagaricus tener (P.D.Orton)Bon,标本采自中国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表面具暗灰褐色的鳞片,担孢子椭圆形,菌褶缘囊状体近柱状、窄棒状或纺缍状,盖表栅状排列,菌丝末端细胞无明显分化、圆柱状。  相似文献   
22.
中国白环蘑属真菌1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记述了中国白环蘑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娇柔白环蘑Leucoagaricus tener (P.D.Orton) Bon,标本采自中国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表面具暗灰褐色的鳞片,担孢子椭圆形,菌褶缘囊状体近柱状、窄棒状或纺缍状,盖表栅状排列,菌丝末端细胞无明显分化、圆柱状。  相似文献   
23.
利用木麻黄小枝能水培生根的特性,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9个无性系木麻黄的生根水培苗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木麻黄水培苗在盐胁迫下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抗盐能力.结果表明:极显著影响木麻黄水培苗生根的临界盐浓度为5~10 g·kg-1;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的评价木麻黄水培苗抗盐的主要性状指标是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细胞膜透性)和POD活性;综合评价法筛选出3个抗盐性强的无性系是粤501、湛江01、闽7012.  相似文献   
24.
车八岭闽楠种群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样方法调查了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楠种群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闽楠种群呈增长型,种子在林下萌发良好,但Ⅰ级苗木死亡率较高。该文探讨了限制车八岭闽楠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对闽楠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5.
为系统揭示麻楝种源间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7个国家22个地理种源麻楝2.5年生造林幼树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于秋季初期对麻楝的光台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楝的光饱和点为1 000μmol/(m2·s);在同一生境条件麻楝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在生长速率方面,泰国TH2的高生长速率和直径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他种源;平均净光合速率为15.55μmol/(m2·s),变幅为7.5~24.1μmol/(m2·s),CN1最大,VN3最小;平均气孔导度为0.25 H2O/(m2·s),变幅为0.13~0.36 H2O/(m2·s),TH2最大,VN3最小;胞间CO2浓度的平均值为228.72μmol/mol,变幅为177.2~294.9μmol/mol,VN3胞间CO2浓度最高,CN1最低;蒸腾速率的平均值为5.25 mol H2O/(m2·s),变幅为2.1~8.6 mol H2O/(m2·s),MM1蒸腾速率显著大于其他种源,而VN3蒸腾速率最弱;TH4 WUE最高达到6.96μmol/mol,LK1最小仅为2.11μmol/mol。根据不同种源麻楝生长和光合参数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将22个麻楝种源分为3个集群,其中第1集群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26.
山地木麻黄菌根菌的筛选和接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7、蜡蘑E439,可在山地木麻黄苗期接种应用.  相似文献   
27.
巨桉苗期矿质营养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桉苗期矿质营养试验*仲崇禄关键词巨桉、苗木、矿质营养、施肥巨桉(EucalyptusgrandisHilexMaiden)营养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1~5],但对巨桉苗多种施肥处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热带地区,多数林业用地的土壤是贫瘠的,但通过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28.
广东省电白县5年生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及评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木麻黄(CasuarinajunghuhnianaMiq.)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属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树干通直,生长快,抗干旱,耐水湿,可生长于多种类型土壤,成熟林木高可达35m,胸径可达65~100cm。其天然分布为7°~10°S,110°~127°E,海拔1000~3100m的山地,但海平面附近地区也有出现,降水为夏雨型,年降水量为700~1500mm,有的高达2000mm,年平均气温13~28℃。山地木麻黄木材热值高,适于作薪材、木炭产品、建筑用材、矿柱和电杆等。国内外对山地木麻黄的研究主要涉及分类、分布、引种和生长表现[1~11]。1985年,中澳合作项目ACIAR8457我国首次引进…  相似文献   
29.
华南地区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与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首次建立在华南地区的各含 2 8个种源的两片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数据 ,分析了 1~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 4个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在地点间、种源间及种源×地点互作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当不考虑种源×地点互作效应互作时 ,3~ 4a生性状种源广义遗传力 ,树高变幅为 11 0 0 %~ 13 80 % ,胸径为 3 32 %~ 5 5 5 % ,单株材积为 5 4 0 %~ 8 30 %。以用材林为培育目的 ,依据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计算的综合评定值大小 ,分别对两个试验的参试种源进行了排序和选优 ,以 2 5 %的入选率 ,每试验各有 7个种源入选。E96 8试验的优良种源为 1884 4、194 89、192 4 0、17877、194 91、194 90和 192 39;E96 6中优良种源为 192 38、1884 7、1885 3、17877、1895 0、1885 2和 1894 9。筛选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参试种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树高早期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极其显著 ,可用于树高的早期预测。最后 ,预测了山地木麻黄优良种源在中国潜在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30.
在广东省阳西县,对赤桉、巨桉和细叶桉进行10个P处理水平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1-64个月期间8次测定的树高和9-64月期间6次测定的胸径在10个P处理水平间和3个树种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肥对促进3种桉要树树高和胸径生长的肥效果显,3个参试树地P肥的需求也有明显差异,表现为6-24个月期间观察的生长指标存在树种与P肥的交互交应。各树种肥效明显的高峰区域的开发和持续时间也不同,为筛选施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