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0篇
  3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水稻丝氨酸蛋白酶S8基因家族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资源,分析水稻中丝氨酸蛋白酶S8基因家族,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找到46个该类基因。通过其结构分析发现,每个基因的内含子数目从0到10各不相同,但氨基酸序列是非常保守的,都有催化活性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这46个基因分为3个亚家族,S8-1亚家族最大。该家族基因的进化主要是通过基因重复复制的方式进行,其表达模式发生了变化,并且多个基因在穗部具有表达。  相似文献   
122.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ultrastructural traits of three kinds of typical leav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 including lanceolate, broad-ovate and dentate broad-ovate leav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optical microscope.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leaves changing from lanceolate shape to dentate broad-ovate shape, their structure obviously tended to be xeromorph: developed palisade tissue, undeveloped spongy tissue, thick cutin layer and sunken stomas. The amount of mitochondria tended to be increased, and the shape of chloroplasts varied from regular spindle to irregular rotundity or oval. The leaves were cov- ered with wax without cilium, and the stomas on the upper and lower epidermis of the leaves opened unevenly. The stomas on the lower epidermis were deeper than those on the upper epidermis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ersiform-leaves of P. euphratica are related to its eco-adaptability.  相似文献   
123.
棉花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的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有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  相似文献   
124.
细菌聚羟基脂肪酸酯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短链、中链及含短链与中链两类单体的细菌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本研究所获得的短链与中链PHA合成酶基因的特征。以及向拟兰芥、油菜等植物中转化这些基因时,启动子和表达载体的构建,代谢流的控制,转基因烟草生产PHA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5.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40个植物抗病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明确,有利于深入研究病原菌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本文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策略、结构与功能、抗病分子机制,以及植物抗病基因在转基因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6.
抗旱、耐盐基因类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不良的环境因子如干旱、盐碱等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培育高抗性和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成为缓解世界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在抗旱、抗盐碱等抗逆基因的类型、作用机理以及相关转基因作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7.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是植物遗传转化的一种首选方法。为了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往往需要选择对转化目标植物敏感的农杆菌菌株。本实验利用冻融法将农杆菌LBA4404/pCG-Ⅱ中的目的片段转移到农杆菌EHA105中,通过PCR扩增、斑点杂交和测序,证明了农杆菌LBA4404/pCG-Ⅱ中的目的片段已成功转移到农杆菌EHA105中。利用该方法更换农杆菌菌株,可满足不同植物对不同农杆菌菌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8.
分析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所需SSR引物的数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大豆资源。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农艺性状来分析其遗传变异,但农艺性状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明显。随着大豆育成品种的增加,有限的表型变异已难以详细阐明我国2万余份大豆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需要从DNA分子水平深入研究我国大豆资源遗传变异分布规律。本研究以190份为大豆为初选核心种质的一个无偏样本。用60对SSR引物扩增,获得60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10个等位变异。位点多态信息量范围从0.55到0.99,平均为0.83。对190份大豆相似系数矩阵的标准误分析表明。SSR引物数增加到50左右时。再增加引物,标准误变化很小。共表型矩阵之间的相关性测验显示,当等位变异数达到570以上,相互之间相关性极显著。从实验材料中选取东北春大豆类型作为一个小样本进行共表型矩阵相关性分析也有类似结果。用SSR方法分析中国栽培大豆(G.max)遗传变异关系时,只有等位变异数达到一定的范围时,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品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当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变得相对较小时。分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所需的等位变异数目也相应降低。结合SSR位点在大豆基因组中的分布和基因多样性水平。能够找到分析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的核心SSR引物。只有获得等位变异数在570以上。才能客观地反映出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变异关系。  相似文献   
129.
甜菜碱合成途径及其在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良的环境胁迫条件下许多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甜菜碱,甜菜碱是一种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它可以调节细胞渗透势,保护蛋白质结构和代谢酶类。由于甜菜碱的合成途径相对简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甜菜碱生物合成途径导入到不能自身合成渗透调节物并对胁迫条件敏感的重要农作物中,赋予其合成甜菜碱的能力,最终提高其抗性,已经成为当今抗逆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同生物体内甜菜碱的合成途径、催化酶类、反应底物有所不同。在高等植物体、大肠杆菌和土壤细菌中,甜菜碱以胆碱为直接底物,经一或两步氧化而成。其底物胆碱来自于生物体内丝氨酸衍生物的甲基化。反应涉及的相关酶类和基因已经获得,该途径的基因工程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转化株的抗性,但底物限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嗜盐隐杆藻中存在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途径,以甘氨酸为底物由2个不同的甲基转移酶催化完成几个连续的甲基化反应生成甜菜碱,该途径不存在底物限制。本文全面地介绍了不同生物体中甜菜碱合成途径、相关酶类基因及各途径在植物抗逆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的同时总结了个别途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0.
互叶白千层组织快繁及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报道了互叶白千层快速繁殖方法及运用秋水仙碱诱导处理培养多倍体的几种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白千层幼嫩茎和叶作外植体均能再生成完整的植株;无菌扦插繁殖是最理想的快繁方法,繁殖系数为(3~5)^2n;利用秋水仙碱作诱导剂,成功地诱导出了多倍全植株,其形态特征为叶色浓绿、叶片增厚、根系肥大,染色体数目由2n=2x=22变为2n=4x=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