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0篇
  3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胡杨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该文以胡杨试管苗叶片为材料 ,进行了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影响因子对胡杨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影响的试验 .结果表明 :胡杨叶片再生的最适培养基是MS +BA 0 .5mg L +NAA 0 1~ 0 2mg L +腺嘌呤 4 0mg L +水解乳蛋白 5 0 0mg L +白砂糖 2 5g L +琼脂 5g L ,再生频率达 10 0 % ;叶片培养的最佳取材位置是自茎尖展叶始第 1~ 3片叶 ;叶片正面向上或正面向下接种培养 ,对其形成不定芽无显著影响 ;由丛生芽和愈伤组织两个途径得到的无菌苗上的叶片在再生能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  相似文献   
72.
甘氨酸甜菜碱是一种非毒性的渗透调节物质 ,在植物体内是以胆碱为底物 ,经两步氧化而合成的 .菠菜中 ,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为胆碱单氧化酶 (CholineMonooxygenase ,CMO) .为了研究胆碱单氧化酶基因的功能以及转基因植物的抗逆能力 ,在 30 0mmol L高盐浓度 (n(NaCl)∶n(CaCl2 ) =5 7∶1)的条件下 ,作者分离纯化了菠菜mRNA ,经RT PCR得到全长 (1.3kb)胆碱单氧化酶 (CMO)cDNA ,与已经报道的基因序列相比较 ,同源性为 99% .根据其核苷酸序列推导得到了氨基酸序列 .将PCR纯化产物与pET 30a+ 连接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CMO ,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 1(DE3) ,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 .  相似文献   
73.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类产碱假单胞菌YSl(Pseudomonas psuedoalcaligenese YSl)染色体DNA中扩增并克隆了调控短链与中链PHA生物合成的两个关键酶基因:phaCl、phaC2基因。同时利用套叠PCR技术对phaCl基因进行了改造,经过基因拼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3C1(嵌合phaCl)、pC3C2(嵌合phaC2)和pC3C1C2(嵌合phaCl和phaC2双基因)。将构建好的嵌合phaC1和phaC2双基因的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3C1C2,用冻融法转入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HAl05)并且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Nicotiana tobacum Honghuadajinyuan)。2个月后获得了一批卡那霉素抗性烟草植株,抗性植株大田生长表型正常,生长速度相对缓慢。抗性植株经过PCR、PCR-Southern、Southern检测初步确定有32%烟草稳定整合了phaCl和phaC2。用氯仿一次氯酸钠直接从部分Southern检测阳性转化植株中抽提纯化得到PHA,在产物合成水平确证有25.6%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74.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遵循自身生命活动程序,并受多种因子调控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死亡方式,它是植物和动物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动物中PCD研究的深入,植物PCD亦得到相应的研究。本文从PCD的形态学类型、植物PCD一般特征、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及植物—病原物互作间的PCD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5.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 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 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 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 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 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 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 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 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房孝良  刘炜  安静  王庆国 《作物学报》2011,37(10):1904-1909
以水稻品种“中花11”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对水稻基因OsESG上游调控序列扩增,获得长度约为1.4 kb 的特异性条带,命名为OsESP1。以OsESP1与带有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连接,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转基因水稻阳性植株。结合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US报告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由OsESP1所调控的GUS报告基因仅在水稻种胚中特异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均未被检测到,初步证明OsESP1为水稻种胚特异性启动子。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以杜仲树叶总RNA为模板扩增出杜仲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EuFPS,克隆至质粒pUCm-T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序列全长1271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20个氨基酸残基,其核酸序列与拟南芥菜、银胶菊和巴西橡胶树FPP合酶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87%,82%。  相似文献   
78.
植物抗病基因特异性分子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原物与寄主间长期的相互选择与适应,使得植物的抗病性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根据基因对基因模式,植物中存在的抗病基因和病原物中具备的无毒基因的互作进化可视为连续的步步适应的相互选择的过程。随着抗病基因的分离以及抗病性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病基因保持对无毒基因的识别从而不断进化的分子机制逐步得到阐明。本文综述了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植物对病原物的特异性识别,由此获得的对于该病原物的专化抗性,并且随病原物的变异而进化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病基因的结构特征,无毒基因的多样性,抗病基因的基因组结构,抗病基因之间在起源和进化上的关系以及重组、复制、删除、转座子等对植物保持对不断变化的无毒基因特异性识别所起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9.
S位点受体激酶(SRK)和臂重复蛋白(ARC1)是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的两种重要的信号元件,SRK-ARC1之间的互作决定着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进程。本研究利用PCR技术获得结球甘蓝(Brassicaoleracea var.capitata)SRK激酶结构域(SRKJ)的编码区以及羽衣甘蓝(B.oleracea var.acephala)ARC1基因不同片段长度的基因组DNA与编码区,分别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长度依次递减的ARC1a、ARC1b、ARC1c和ARC1d的重组诱饵质粒和以pGADT7为载体的SRKJ的重组猎物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株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结果显示:羽衣甘蓝ARC1存在5个连续的臂重复区,与结球甘蓝ARC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到98%;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在酵母细胞中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产生;3个实验组Y2HGold[pGBKT7-ARC1a]×Y187[pGADT7-SRKJ]、Y2HGold[pGBKT7-ARC1c]×Y187[pGADT7-SRKJ]和Y2HGold[pGBKT7-ARC1d]×Y187[pGADT7-SRKJ]同时激活了4种报告基因AUR1-C...  相似文献   
80.
Total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leaves of Ginkgo biloba L. by the method of hot CTAB. After determining quantification of DNA sample by microclorimetric spectrophotography, Arabidopsis-type telomere primer and Sau3AⅠ cassette primer were used to isolate telomere-associated sequences from G. biloba L. by the method of cassette-ligation-media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this method, two telomere-associated sequences, TAS1 and TAS2, were isolated. The authors preformed Southern hybridization of EcoRⅠ-treated G. biloba genomic DNA with each clone. The hybridization pattern showed that the clones obtained were derived from G. biloba genomic DNA. There are the Arabidopsis-type TTTAGGG tandem repeats in telomeres of G. bilo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