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东新桑品种一多倍体杂交桑粤桑1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来,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生长速度快、叶片大、叶肉厚、桑叶产量高、叶质优、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桑园使用消微灵进行叶面消毒对桑叶营养成分及原蚕饲育品质的影响,将桑叶经不同浓度消微灵药液进行桑叶喷施处理,调查药液处理后桑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和对原蚕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桑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且对虫蛹生命力、产茧量、产卵量与孵化率等指标亦无明显影响,表明消微灵可用于原蚕区桑叶消毒使用。  相似文献   
23.
不同果桑品种的桑椹酿酒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果桑品种的选育研究,采用17个果桑品种的桑椹进行了酿酒试验,分析了桑椹原汁和成酒的理化指标。不同品种桑椹原汁的理化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原汁糖度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大10、粤椹36和粤椹74;糖酸比值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51、粤椹36和粤椹74;花青素含量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74、粤椹34、粤椹19。将各品种桑椹榨汁后添加15%蔗糖发酵,发酵后各品种桑椹酒的残糖含量为0.00~1.20 g/L;总酸质量分数比发酵前下降12.5%~26.2%;花青素含量大幅度降低,损失率为71.4%~87.5%;乙醇体积分数为8.0%~10.9%,达10%以上的品种依次为粤椹大10、粤椹36、粤椹74和粤椹6;高级醇含量为0.24~0.52 g/L;总挥发酯含量为0.050~0.131 g/L;甘油质量分数为1.19%~1.64%。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初步筛选出粤椹大10、粤椹36和粤椹74作为较适宜酿酒品种,其中以粤椹74为最优。  相似文献   
24.
家蚕新品种粤蚕6号(丰9·春5×湘A·研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蚕6号”是采用杂交方法选育、组配的家蚕夏秋用四元杂交种。新品种易繁易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生命力与“两广二号”相当;茧层量比“两广二号”提高13.23%,万蚕收茧量15.545 kg,万蚕茧层量3.447 kg;茧丝长1 019 m,解舒率75.68%,解舒丝长771.3 m,茧丝纤度2.603 dtex,洁净93.38分。  相似文献   
25.
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防微灵”是我所主持、并与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合作承担“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技术”研究子专题的应用成果,室内试验疗效93.1—100%,大田生产试验防治效果达  相似文献   
26.
桑蚕新品种粤蚕6号(丰9·春5×湘A·研7)是我所2004年育成的四元杂交种。原母种抗逆性强、丰产性能高、茧丝质优。四元杂交种抗逆性强,孵化、发育、眠起齐一,茧形大,茧层厚、产量高、丝质好;是一个易繁易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品种育成后,分别在2004 ̄2005年参加了  相似文献   
27.
根据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蚕桑生产的形势和指点,在2004~2005年,认真安排和实施了品比的各项工作,使品种审定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现将两年的品审鉴定工作汇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用四种抽提方案分别对桑叶进行特异性抽提,得到Ⅰ、Ⅱ、Ⅲ、Ⅳ四种抽提产物,分别对链佐霉素及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降血糖试验,结果表明Ⅰ、Ⅱ、Ⅲ、Ⅳ的降血糖效果分别为61.0%、62.0%、61.5%、28.0%。综合抽提成本,降糖效果及有效组分得率等因素确定Ⅱ为最佳方案;对抽提产物Ⅱ比较腹腔注射及灌胃两种给药途径,降血糖效果分别为47.3%和42.0%;以高低两个剂量对糖尿病小鼠进行治疗,发现抽提产物Ⅱ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9.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正> YJG1型全自动蚕茧干壳量测试仪(以下简称电子茧测仪)是省丝绸总公司蚕茧收烘调运处和常州市第五电子仪器厂(原常州市钟楼无线电元件厂)共同开发研制的用于评定茧级时测定蚕茧干壳量的新型仪器。1990年3月6日,该仪器通过了省丝绸总公司主持的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仪器“不但填补了省内空白,而且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并获得了江苏省1990年优秀新产品奖(金牛奖)。近两年,该仪器已在全省各地推广使用,特别是海门、启东、如东、溧阳等县(市)已全面推开,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