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TP0701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1%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TP0701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32.
制备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福尔马林灭活菌苗,通过浸泡、注射和口服 3种方式接种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分别在接种免疫后第7、14、21、28、35天采鱼血,检测其血清抗体效价、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第28天用1.0×108CFU/mL的灿烂弧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检测菌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在第21天达到峰值,且浸泡组和注射组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口服组;在35 d实验期内,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有明显提高,各浸泡组和注射组于免疫接种后14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浸泡3组外,其余各免疫组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PP)和吞噬指数(PI)在免疫接种后14 d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受免鱼对人工攻毒均具有保护作用,以注射2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在黄姑鱼育苗和苗种培育过程中经常感染淀粉卵涡鞭虫病。该病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一般在4~7月或9~10月发生,水温22—28℃,pH7.3~8.3时容易发生,病程短、传染快,如不及时处理易并发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4.
测定了印楝素、吡虫啉、赛丹、天王星和敌敌畏5种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的毒力,及其对茶假眼小绿叶蝉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吡虫啉对圆果大赤螨的毒性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其它3种农药影响较大;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功能反应模型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药剂处理后圆果大赤螨最大日捕食量降低,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捕食速率和寻找效应减弱,说明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天敌圆果大赤螨的捕食作用存在着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5.
利用生化手段,对1龄人工模拟生态养殖子二代大鲵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旨在评价大鲵的营养价值,并为其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鲵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16.93%,粗脂肪含量2.70%,水分含昔79.00%,粗灰分含镀1.14%.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7.34%,占氨基酸总量的40.46%;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7.11%,占氨基酸总量的39.19%.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人工模拟生态养殖子二代大鲵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粉蚧长索跳小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油茶芽苗根砧嫁接试验陈少波,曾宪斌(株洲市林科所)油茶是我省主要的食油树种。在油茶低改工程中,各地利用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育了大批量的良种苗木。但是,在育苗过程中,不少地方因茶果在进行低温层积处理时的时间掌握不当或管理不善,培育出的幼苗有的根系完好而...  相似文献   
39.
根据 2018─2019 年的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 运用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生态指标, 对调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共捕获鱼类 84 种, 隶属于 2 纲、14 目、39 科、69 属。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银姑鱼(Pennahia argentata)、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 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 7 种, 与往年相比发生较大变化。生物量指数平均值最高出现在夏季, 为 3.25×103 kg/km2 ; 丰度指数平均值最高出现在秋季, 为 6.64×105 ind/km2 。各季节多样性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最高值出现在冬季, 分别为 1.92 和 0.71。日本带鱼和七星底灯鱼的分布与水深和盐度呈较强的正相关, 银姑鱼的分布与水温成较强正相关, 与 pH 呈负相关, 康氏侧带小公鱼、黄鲫和龙头鱼对环境因子的偏好性较低, 分布较均匀。本研究通过探索瓯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旨在为保护河口海域渔业资源, 改善渔业环境质量与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银白杨嫁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白杨是一个种子难于成熟,扦插育苗困难,根蘖苗繁多的优良树种,作者采用嫁接育苗的方法使该树种的繁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