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0篇
  29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出口水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中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追溯体系在出口水产品供应链的养殖、加工、仓储、运输四个环节质量安全信息传递中的具体应用,得出建立基于可追溯体系的出口水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在质量安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最后提出建立出口水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2.
为了选育硬粉果型番茄新品种,研究硬粉果番茄硬度遗传规律问题,选取硬粉果骨干亲本材料母本P27、父本P31 及配置的F1组合15#为试材,利用质构仪研究果实硬度变化及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同一果实横向硬度最低,纵向硬度次之,果肩硬度最高。中青果期果实的平均硬度较高,转色期和红熟期硬度下降明显加快;P27、P31、F1组合15#红熟果平均硬度分别为13.27、10.88、12.28 N;红果期与青果期果实硬度极显著正相关;F1组合15#红熟果的果形指数为0.87,果实圆形,果皮厚度0.7~0.8 cm,5~6 个心室,单果重258 g,是硬粉果番茄选育的理想品种。番茄果实硬度与果实大小、果皮厚度、心室数、单果重没有必然的联系,果形指数可作为番茄硬度的间接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33.
关于我国城市绿化树种植被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种选择是城市森林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战略性问题。针对我国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城市绿化发展特征、环境特点、生态文化和绿色需求,本文从树种立地适应性、生态服务价值、卫生保健功能、安全防护需求和特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绿化建设中的树种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34.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的方法,来研究吉林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基本掌握了其动态变化特征,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结合起来,构建了土地需求量预测马尔可夫组合模型。分析了区域各土地类型的利用潜力。应用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预测了区域土地需求量;预测出影响区域土地和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从而得出土地利用供求平衡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土地需求预测方法,影响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决策等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5.
武汉"8+1"城市圈即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8个中小城市。文中通过对武汉"8+1"城市圈区位特点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武汉城市圈林业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建设尺度、建设模式和建设重点方面提出了林水结合的生态建设构想;指出在林的建设方面,要按照"外围育林养山,内部增林护水"的原则,优化森林网络;在水的建设方面,要按照"水网连通,江湖相济"的原则,构建健康湿地网络系统,促进内外水热交换。在此基础上,根据武汉城市圈地貌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现状和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了"水轴林扇,多组团多廊道"的区域一体化林业建设空间格局,并分别探讨了具体的林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6.
结合双鸭山自然环境特点和区域发展状况,将双鸭山森林城市建设分为核心区和市域2个尺度进行分区布局,并分别提出了"二轴、二带、六楔、多园、多岛"的核心区布局和"一城、二区、三网、三极、多点"的市域发展布局框架,以促进双鸭山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7.
北京专属单位区树木数量结构特征与三维绿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北京建成区学校、医院、机关附属事业单位、工厂、企业等52个专属单位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单位区树木数量结构、胸径等级分布和立木层次结构,提出了单位区绿化发展建议。结果表明,毛白杨(Ⅳ=0.465)、国槐(Ⅳ=0.311)、侧柏(Ⅳ=0.188)、泡桐(Ⅳ=0.180)、雪松(Ⅳ=0.170)、油松(Ⅳ=0.150)、银杏(Ⅳ=0.101)是单位区重要值最高的几个树种,其累计数量占到了研究区树木总株数的54.7%,相对覆盖度累计达到0.697。单位区乔木植株平均高度10.6 m,平均胸径21.4 cm,径级区间(10 cm≤DB,H<20 cm)和立木层次(5 m≤h<15 m)上分布的植株数量和树种数量最多,单位区现有树木水平径级结构与立木层次结构分布相对合理,但树木数量整体偏少,多数单位区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群落结构。重度修剪、立地环境差和建筑物阻挡是制约单位区树木三维绿量扩增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补植高大乔木的措施增加单位区绿量空间,实现树冠下地面空间利用和冠层绿量空间拓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8.
通过渗透试验研究验证了膨润土防水毯(GCL)在水头和水温双重影响因素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其渗透系数随着影响因子的增大而减小。对渗透系数的变化情况分别做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初步假定了3种关于水头、水温2影响因子和因变量渗透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利用SPSS对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了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渗透系数变化情况的包含水温和水头2个影响因子在内的由2个幂函数分项组成的多项式模型。  相似文献   
139.
文章以北京市海淀区道路绿地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其生长季与非生长季的地表覆盖特征及影响要素结果表明:(1)两季中植物配置方式不变,而地表覆盖方式构成发生较大变化,表现为非生长季中复合覆盖模式绿地面积比生长季增加12%。(2)道路绿地整体地表覆盖率有大幅提高,灌草覆盖率下降,裸土灌草率降低。(3)不同区域的灌草及地表覆盖率在非生长季中的变化幅度排序与生长季灌草及地表覆盖率的排序相反,最终表现为在非生长季趋于一致。(4)植物配置中多种阔叶乔灌木配置对非生长季地表覆盖率贡献最大;地表覆盖物中枯枝落叶对非生长季的地表覆盖率贡献最大。总体上,北京市海淀区道路绿地地表裸土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转变传统的绿地养护方式,大力推广地表有机覆盖物的应用,增强道路绿地滞尘、保水和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0.
在非生长季,城市绿地中地表覆盖物在缓解空气颗粒物污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北京市海淀区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出37条道路作为道路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非生长季地表覆盖特征及影响要素,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复合覆盖模式比单一覆盖模式绿地的灌草及地表覆盖率高,超过15个百分点,且覆盖面积超过80%。(2)非生长季灌草及地表覆盖率分别为76.9%和68.94%。有约30%道路绿地是裸露的,较生长季的45%有所改善。(3)灌草覆盖率超过8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37.72%,超过6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53.51%,两者都低于生长季;而地表覆盖率超过8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23.68%,超过60%的绿地单元数量占绿地单元总数的40.35%,都显著高于生长季。(4)海淀区道路绿地地表覆盖质量整体较好,但四环-五环的绿地区域存在盲区,地表覆盖质量差。最后,文章分析了造成海淀区道路绿地地表土壤裸露的原因,以及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态养护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