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为探索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适宜的破口温度及大小,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白、黑膜膜内外空气温度、塘底土壤温度及不同破口大小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田间空气温度的增加,膜内空气温度随之大幅度增加,白膜膜内温度均大于黑膜膜内温度。当田间空气温度低于20℃时,通过小苗膜下移栽改变烟苗生长环境可达到保温的作用;田间空气温度高于27℃时,膜内空气温度达到45℃时,应及时进行破大孔处理,以防高温灼伤烟苗。在环境温度可以保障烟苗生长需求的前提下,较早破口相对利于烟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2014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产量、品种等方面分析2014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特点,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矮壮素、乙烯利溶液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明矮壮素、乙烯利溶液对高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于拔节期喷施(2014 年7月5 日)。乙烯利、矮壮素各设6 个浓度梯度,乙烯利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00 倍、400 倍、800 倍、1000倍及清水对照;矮壮素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50 倍、400 倍、550 倍、700 倍及清水对照。结果表明,2 种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而控制植株的伸长生长,乙烯利(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9.32%、34.58%、21.80%、21.8%、2.18%;乙烯利(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1.07%、22.16%、19.77%、18.63%、12.11%;矮壮素(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5.43%、13.18%、3.10%、3.88%、8.53%;矮壮素(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9.94%、29.19%、13.64%、18.01%、14.91%。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矮壮素对高粱籽粒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乙烯利以稀释200 倍喷改善高粱籽粒品质效果最为明显,矮壮素以稀释250 倍效果明显。喷施乙烯利的矮化效果较喷施矮壮素显著,但是在改善高粱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产量方面差别不大。在生产上,通过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矮壮素可有效控制高粱株高,实现增密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氮素积累规律,本试验选取3类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材料,在各生育期对根瘤生长特性及根瘤氮代谢物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R2-R8的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V6-R2高蛋白野生大豆根瘤数增加较快,整个生育期根瘤重不断增加。三种类型大豆的血红蛋白含量、单株血红蛋白总量在R2-R8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V6到R8期高蛋白野生大豆血红蛋白含量、总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类型大豆材料,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平。R2-R8期三种类型大豆游离氨基酸含量、酰脲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蛋白野生大豆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而酰脲含量却又高于其它两种类型材料,且差异性显著。这可能说明高蛋白野生大豆根瘤衰老较慢、根瘤内氮代谢物含量丰富,生育后期仍具有较强的酰脲合成与运输能力是形成该类型大豆籽粒高蛋白质含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市黄埔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木荷(Schima superba)风水林群落为对象,用样地生物量法对乔木、灌草、凋落物、细根和土壤层的碳库储量进行计量,并用碳税率法参数估算了群落碳库价值.结果表明:(1)3个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密度在138.00~176.56 t C·hm-2之间,平均为155.34±11.30 t C·hm-2,但与地带性顶级群落碳储量密度相比,该风水林还具有较大的增汇空间;(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细根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密度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密度的比例分别为70.17%、2.74%、1.43%、0.88%、0.81%和23.97%,乔木层是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贡献者;(3)广州市典型木荷风水林总碳资产价值平均为18.64万元 ·hm-2,其中植被层为14.17万元 ·hm-2,土壤层为4.47万元 ·hm-2,前者是后者的3.17倍,植被层碳是风水林碳汇价值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从松树病死木上取样分离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及时、准确诊断疫木和疫点,根据病害的外部症状,把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松材线虫分布、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含水率的变化、木材蓝变情况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死木上松材线虫的分布由多到少为:发病前期上部>中部>下部,后期上部<中部<下部,松材线虫的数量与松褐天牛老熟幼虫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佳的取样阶段为第Ⅱ和第Ⅲ阶段靠上部稍段取样,第Ⅳ阶段偏下部取样。  相似文献   
17.
尹晓燕   《广东园林》2020,42(2):47-53
以大邱广域市寿城湖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观测法,对夏季、秋季的滨水平台使用者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为反映不同平台的差异,制定了7个平台特征指标,根据平台与水的关系、平台的用途,将滨水平台划分为6个类型。通过分析使用者人次、停留时间、行为活动类型,得出地上观览型、水上观览型、水上多层观览型、水上步道型为使用者喜爱的滨水平台类型;使用者喜爱的水上型平台的建设要突出亲水性、可达性及视线多样性,地上型平台的建设则要注重可达性、选址及俯瞰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明青稞新品种甘青10的栽培种植技术要点,支撑青稞产业化标准种植,现进行甘青10号田间施肥与播量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甘青10号尿素施用量为150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为300kg/hm2,播量为223.5kg/hm2时,处理A3B3产量表现为最优,农艺性状适中,其次为A2B3、A2B4。即青稞新品种甘青10号施肥水平在尿素为150kg/hm2、磷酸二铵为225-300kg/hm2,播量在223.5-256.5kg/hm2时产量表现较好,能够实现青稞新品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研究20%树脂包被替米考星颗粒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评价其(受试制剂T)与国际(R1)国内(R2)两种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采用随机三制剂、三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选取6头健康的阉割过的小公猪(体重20.7±2.6 kg),分别口灌给药三种制剂(10 mg/kg 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替米考星浓度,利用Kinetica 5.0分析药代动力学特性及生物等效性评价。20%树脂包被替米考星颗粒在猪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带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T、R1、R2的C_(max)分别为(0.2830±0.0292)、(0.2815±0.0291)、(0.4087±0.0421)μg/mL,t_(max)分别为(4±0.9832)、(0.75±0.1581)、(1±0.2458)h,AUC_(0-∞)分别为(10.8715±1.1203)、(9.8715±1.0173)、(10.6441±1.096 9)μg·h·mL~(-1);受试制剂相比于两种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0.13±6.04%(R1)和102.63±9.64%(R2)。结果表明,三种制剂间具备生物等效性;20%树脂包被替米考星颗粒有更好的缓释作用,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在体内保持药效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伪狂犬病毒缺失株体外重组情况,将伪狂犬病毒5基因缺失毒株PRV-gE-/gI-/US9-/△UL49.5/TK-株与野毒株等量混合,经PK15细胞连续传代至第10代,通过分析第10代培养物中毒株类型和比例了解缺失毒株体外同源重组的情况。结果发现,除PRV野毒株和PRV-gE-/gI-/US9-/△UL49.5/TK-株外,出现了5种新的基因组合类型,分别为PRV(gI-/gE-/US9-/TK-)、PRV(gI-/gE-/US9-/gN-)、PRV(gI-/gE-/US9-)、PRV(TK-)、PRV(gN-),病毒重组百分率为72%。重组毒株中以gI/gE/US9三基因缺失型为主,占重组蚀斑数的41.7%,占挑选蚀斑数的30%,高于野毒株和5基因缺失毒株的比例(26%和2%),成为主要的优势重组毒株。从各病毒类型比例上看,缺失株同时获得所有缺失基因的几率很小,且重组后的毒株趋向于稳定的自然缺失毒株(如gE自然缺失的Bartha株)。5种新的基因组合类型的毒株以103.0TCID50接种健康易感家兔,未出现伪狂犬病典型临床症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