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大棚马铃薯生长调控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不同多效唑浓度对大棚马铃薯生长调控的影响,为大棚马铃薯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多效唑的合理施用浓度提供参考.试验设6个多效唑处理浓度,对大棚马铃薯现蕾期叶片进行喷施.喷后15 d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收获后测定单株结薯数、单薯重量、块茎产量及块茎中可溶性糖、淀粉和水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马铃薯植株明显矮化、茎变粗,产量及品质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升高,但水分含量有所降低.多效唑以200 mg/L处理浓度时,对大棚马铃薯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2.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同时检测7种类型蔬菜中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后,经分散固相萃取(PSA)净化,G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BZM)的平均回收率在80%~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8.4%之间。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在7种蔬菜中的检出限(LOD)(S/N=3)分别为2.17~3.13 μg/kg和1.22~2.04 μg/kg,两者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和快速,可以满足大部分蔬菜中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3.
通过综合分析拆迁安置方式选择的相关文献,发现拆迁安置相关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内容上对于农户在面对不同安置方式时会做出怎样选择的研究不足;在研究对象上,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如国家新区开发建设征迁农户,其本身具有半城镇化等特殊身份,针对相关农户的专门研究较为缺乏;另外,基于实地调研数据专门分析农户在面临不同安置方式会做出如何选择及其决策机理的研究不足。未来可以专门针对新区征迁农户的安置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以为政府该如何针对货币安置和房屋安置间作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应该如何根据农户特点进行安置规划、适当安排安置资金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母猪的用途主要是产仔,而如何能够使得母猪产仔数升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一方面是提高母猪每一胎所产的仔猪数,另一方面是提高母猪每一年所产的仔猪窝数。在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中,经过摸索总结,得出几点经验,供参考。1预防母猪难产和子宫炎的发生有了健康的生殖系统,才能为提高母猪的每一胎产仔数提供有力的保证。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母猪在生下第一头仔猪后半小时,按人工授精方法向子宫深部灌注"宫炎净"(主要成分为益母草)100毫升,以增强子宫的自净功能,有利于子宫复旧,能镇痛止血,这样处理以后母猪一般在90~120分钟之间顺产结束,胎衣、恶露不会残留;第二步在母猪产仔过程中用“佐特星”(氧氟沙星)20~30毫升,“牲力源”(主要成分为多种B族维生索)20毫升,“鱼腥草”(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20毫升肌肉注射,采取这个做法对母猪子宫炎的预防效果非常好,很少再有子宫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采用条垛式人工翻堆的方式对城市污泥、稻草、粉煤灰混合进行堆肥处理,研究堆肥过程中养分和重金属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全氮含量因氮以氨气形式挥发损失而呈下降趋势,全P和全K含量因物料浓缩呈线性上升趋势;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堆肥后较堆肥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碱解N、有效P在堆肥初期上升,但后期下降,速效K含量则呈不断上升趋势;重金属含量比原污泥有明显降低,添加粉煤灰能明显降低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8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田间试验方法,建立了乙嘧酚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乙嘧酚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影响残留分析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黄瓜和土壤样品分别用乙腈和丙酮提取,硅胶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3.5×10^-10 g,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0和0.005 mg.kg^-1。乙嘧酚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5%~103.1%,变异系数为2.10%~3.74%。消解动态试验表明,乙嘧酚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和9.9 d,属于易降解性农药化合物。乙嘧酚在黄瓜中消解速率高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这可能是由于黄瓜生长稀释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87.
8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青花、白菜和油毛菜间作及套作马铃薯、豌豆和西葫芦对重金属Cd、Pb、Cu累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油毛菜间作与单作相比较,玉米中Cd含量显著下降了72.9%,油毛菜中Cu含量显著下降了49.8%,套作西葫芦时Pb含量显著下降了56.8%;间套作条件下,显著降低了重金属Cd、Pb、Cu在玉米和蔬菜可食部分的累积含量,与单作相比平均下降了30%、37.9%和28.6%。玉米和不同蔬菜间套模式是抑制作物可食部分吸收累积重金属Pb、Cu、Cd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乙虫腈对淹水稻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在田间和室内模拟试验条件下,定期取样检测了乙虫腈在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样品采用醋酸-乙腈(1∶99,体积比)提取,经 N -丙基乙二胺(PSA)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ESTD)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1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乙虫腈的仪器响应值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方法的最小检出量(LOD)为2.2×10-13 g,乙虫腈在稻田土壤和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1 mg/kg(L)。当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002~1.0 mg/kg时,回收率在80.2%~11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大为9.0%;田水中的添加水平为0.001~1.0 mg/L时,回收率在94.2%~108.2%之间, RSD最大为13.2%。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乙虫腈在水稻土壤和田水样品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室内外水稻土壤及田水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3.2~2.8 d和3.5~1.8 d,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相似文献   
90.
就桥梁立柱施工的原理和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对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和进行文明施工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