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7 毫秒
41.
为了掌握不同银杏种质叶中聚戊烯醇含量的季节变化,确定银杏叶的采收季节和初选聚戊烯醇含量高的种质,对南京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的年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在品种间和月份间差异显著。聚戊烯醇含量在春季最低,秋季增幅最快,于10月增至最高,其中GP15-3最高,其次是GP15-1和GP15-4。幼树叶中聚戊烯醇含量显著高于大树。银杏叶中5种主要聚戊烯醇同系物单体的相对含量均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总体呈五指峰状,其中C85、C90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C80和C95,所占比例较小的是C100。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用于提取聚戊烯醇的银杏叶宜在10月采收;生产中应首选GP15-3,营建幼龄银杏叶用园,或采用修剪、平茬等栽培措施幼化植株来提高叶中聚戊烯醇含量。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未发酵文冠果叶(UXSL)或发酵文冠果叶(FXSL)替代苜蓿草,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常规参数、免疫功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40日龄体重[(939±12)g]相近、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144只,随机分成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UXSL组和FXSL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兔(公母各占1...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枫杨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及扦插生根与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以1年生枫杨实生苗为实验材料,从基质种类、插穗部位、长度及粗度、ABT、IBA及NAA浓度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生根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枫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两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GA_3、IAA/ABA、IAA/Z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泥炭土与珍珠岩体积1:1混合基质中插穗生根率最高,达93. 9%;选用1年生实生苗基部插穗的生根率最高,为93.3%;粗度为0.6~0.9 cm、长度为10.0~15.0 cm的插穗,生根效果更好。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IBA处理插穗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8.4%,并且苗高与地径显著大于对照。枫杨硬枝扦插以皮部生根为主。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的蛋白质含量呈下降—升高—下降—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呈急剧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内源激素GA_3呈升高—下降,IAA/ABA比值呈下降—升高—下降、IAA/ZR比值呈下降—升高—下降—升高。  相似文献   
44.
45.
为探讨水体富营养化对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的胁迫作用,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一年生枫杨幼苗在总氮和总磷分别为2 mg·L~(-1)和0.4 mg·L~(-1)(轻度,记为C1);20 mg·L~(-1)和8 mg·L~(-1)(中轻度,记为C2);40 mg·L~(-1)和15 mg·L~(-1)(中度,记为C3);80 mg·L~(-1)和25 mg·L~(-1)(重度,记为C4)的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状况、根茎叶中TN、TP的含量,以及枫杨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水体处理的枫杨的株高、基径、生物量的值均大于对照处理的值;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枫杨幼苗叶中的TN和TP浓度均呈上升的趋势,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根和茎的氮磷浓度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3处理中最大,分别为(根:16.49 g·kg~(-1),2.18 g·kg~(-1);茎:11.14 g·kg~(-1),1.27 g·kg~(-1))。不同氮磷水平处理的枫杨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C4处理的叶片SOD活性显著低于C1,C2和C3处理(P0.05),而POD的活性则表现为C3处理最高,达5214g·U~(-1),显著高于C1和C4处理(P0.05)。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枫杨在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生长状况,为深入探究枫杨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去污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究截干措施对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类黄酮代谢及其抗氧化特性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银杏嫁接苗进行截干处理,分析了截干处理对一个年生长周期内的银杏叶类黄酮代谢相关酶结构基因表达量、总黄酮醇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截干处理后,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内银杏类黄酮代谢途径上、中游的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且与总黄酮醇苷含量呈正相关。银杏类黄酮代谢通路下游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截干处理后差异变化不明显;截干处理能提高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含量,在芽后15 d时总黄酮醇苷含量最高,提高了14.36%,与对照差异显著;截干处理能增强银杏叶抗氧化性能,在芽后15 d时,总还原力及自由基清除率最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7.
淹水胁迫对乌桕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1年生浙江兰溪和福建漳浦种源乌桕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淹水胁迫对乌桕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种源在各淹水处理下苗木未出现死亡,而福建种源在涝渍处理下苗木全部死亡,浙江种源的耐涝性较福建种源强;轻度淹水胁迫促进浙江种源苗木生长和光合作用,在涝渍胁迫下,高生长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下降;各淹水胁迫下,福建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则随着胁迫时间的持续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8.
淹水胁迫对乌桕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耐涝性不同的乌桕种源为材料,研究淹水胁迫对乌桕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耐涝的浙江种源叶片相对电导率在渍涝胁迫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耐涝的福建种源则逐渐下降;浙江种源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福建种源则逐渐下降;2个种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随淹水时间的持续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49.
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底物,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小,为探究近年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光合产物的影响,应用碳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开顶气室法,测定分析2种CO2浓度(倍增浓度(720±20)μmol/mol;对照(360±20)μmol/mol)处理下宁夏枸杞苗木各器官中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处理下,宁夏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在速生期,叶片蒸腾速率较对照显著降低,在生长后期没有差异。CO2浓度倍增处理下,未进行标记的宁夏枸杞各个器官的13C自然丰度值相对于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3C标记90 d时,对宁夏枸杞各器官在24 h、48 h和7 d的δ13C值进行测定,并与未标记之前的δ13C值比较发现宁夏枸杞叶片δ13C值在24 h最大,根和茎δ13C值在标记结束后48 h最大,之后开始下降,根部δ13C值下降的幅度较小,光合产物总体呈现的是叶向茎,再向根部转移的规律。在CO2浓度倍增处理90和120 d时,宁夏枸杞δ13C值在枸杞根、茎和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处理90 d时δ13C值较对照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茎(65.53%)根(27.39%)叶(18.05%),120 d时为果实(145.04%)叶(143.56%)根(49.96%)茎(43.26%)。因此大气CO2浓度倍增,增强了宁夏枸杞的光合能力,增加了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积累,在速生期光合产物在茎中的增加比例最大,而生长后期则在果实和叶中的增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50.
以苦楝(Melia azedaeach L.)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选用海盐进行模拟盐胁迫;在温室内盆栽条件用海盐溶液按照设计的土壤盐质量分数(简称盐质量分数)0(对照)、0.2%、0.4%、0.6%进行施盐,3 d完成施盐过程;完成施盐50 d后,测定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不同部位矿质离子(Na+、K+、Ca2+、Mg2+)质量分数,分析盐胁迫对苦楝苗木生长及离子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苗高、地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盐胁迫打破了苦楝各部位内原有的离子平衡;根、茎、叶中,Na+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K+、Ca2+、Mg2+质量分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变化。经质量分数为0.2%的盐胁迫处理,根部N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地上部分,K+在叶片中大量积累,叶片K+质量分数(w(K+))与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