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84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22篇
  104篇
综合类   314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31.
以费乌瑞它脱毒种薯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4个磷肥水平,即0(P0)、45.0(P1)、90.0(P2)、135.0(P3)kg/hm~2对冬作马铃薯镁积累与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整株镁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齐苗后17~45 d为快速积累期,在齐苗后59 d出现峰值,齐苗后73 d,各处理全株镁积累量表现为:P1P2P3P0;块茎镁积累量呈持续升高趋势,齐苗后73 d,各处理块茎镁积累量表现为:P1P2P3P0,但各处理间并未产生显著差异;各处理镁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均呈逐渐降低趋势;镁在茎中的分配比例整体呈逐渐降低趋势,变幅不大,而在块茎中的分配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整个生育期间,镁在各生育阶段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呈现:叶茎(齐苗后3 d);叶茎块茎(齐苗后17 d);叶块茎茎(齐苗后31~45 d);块茎叶茎(齐苗后59~73 d)的动态变化过程,镁在块茎中的分配率以P1处理最大,为60.38%。供试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在P1水平下可提高马铃薯镁积累量,P2、P3水平的用量则会降低镁的积累;平均每生产1 000 kg块茎,植株需从土壤中吸收镁0.253 kg.  相似文献   
132.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不断推进,猪场生物安全越来越重要。全进全出是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批次化生产作为全进全出的基础,在现代养猪场中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连续生产模式下1 000头基础母猪猪场栋舍和栏位情况,结合猪场消毒程序,进行批次化生产设计,旨在通过改变生产模式,达到生产平衡,提高养猪场生物安全和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3.
本研究旨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犬白蛋白-犬干扰素α2(albumin-CaIFN-α2)。将蜂素信号肽(HBM)、犬血清白蛋白(Alb)与犬干扰素α2的融合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获得了重组pFastBac1-HBM-Alb-CaIFN-α2,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过三次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的重组穿梭质粒rBac-HBM-Alb-CaIFN-α2转染Sf9细胞,72 h后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用第三代重组杆状病毒rBac-HBM-Alb-CaIFN-α2感染Sf9昆虫细胞,感染3 d后,收获昆虫细胞和细胞培养物,间接免疫荧光(IFA)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约90 ku左右可观察到特异性条带,证实重组Alb-CaIFN-α2能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利用MDCK/VSV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重组Alb-CaIFN-α2的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重组Alb-CaIFN-α2的活性为1.70×10~6 U·mL~(-1),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犬用干扰素制品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4.
PCR方法扩增种属特异性片段检测猪源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猪线粒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参数,建立了食品和饲料中猪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检测低限达0.01%。其推广使用,对于加强食品、饲料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监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5.
套管是变压器的重要附件,不仅承担着将内部引线引出接入电网的功能,还起到固定引线和确保其对地绝缘的作用,因此对套管的制造、安装、运行、检修和试验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套管在变压器运行中长期承受工作电压和负载电流,加之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偶尔出现的过电压以及检修和试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都为套管出现绝缘性能下降和机械部分损坏等故障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土钻烘干法测定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特征。【结果】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5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降水量及土壤质地是影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在垂直方向上,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约在360 cm土层形成稳定变化,人工植被主要影响0~36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5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侧柏林地土壤水分最为稳定;采用有序聚类法将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交换层、利用层、调节层和稳定层,不同林分间层次划分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区人工林可导...  相似文献   
137.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集约式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又名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益生菌(素)(Probiotic)、活菌制剂(Living bacteria gaent)、EM菌制剂(Efficient microbe agent)等。它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实际应用的产品有的还含有活菌的培养基、代谢产物或添加的有益菌生长促进因子,其作用主要是维持并调节系统的微生态平衡,能提高系统的“应激”能力,应用于集约式水产养殖的微生态制剂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等。  相似文献   
138.
猪传染病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各年龄猪对该病均易感,通常以6周-6月龄猪较为多见.重症病例多见于肥育晚期,死亡率为20%~100%.  相似文献   
139.
为了研究三峡大坝修建后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究大坝修建对库区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3年夏季在香溪河回水区(河口、中游)与河流区(上游)依次选取6个采样点,通过构建16S r D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底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香溪河调查水域共检出细菌类群15门、87属。在门水平上,回水区和河流区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回水区和河流区的优势菌属存在显著差异(P0.05),很可能是由于受长江回水和支流高岚河影响所致。芽孢杆菌属所占的比例,从回水区的河口处至中游处逐渐减少至河流区消失,结合芽孢杆菌属易生活在底泥深处的特性,很可能由于大坝的修建,香溪河的上游(即河流区)底泥冲刷至下游(即回水区)河段,被三峡大坝拦截而沉积下来,导致越靠近大坝处,芽孢杆菌属的含量越高。在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中,Simpson、Shannon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规律;3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采样点均出现在回水区,且回水区的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河流区,很可能是因其还与旧州河、卜庄河以及周溪河这些支流的交汇,导致河流区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不稳定。三峡大坝对香溪河底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大坝修建导致库区回水区水深增加、流速降低、底层水温变化、泥沙沉积增加等因素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0.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医药类院校的特点,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资源配置等方面对医药类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