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测定了1-5年生苦竹秆上、中、基3个部位的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弦向抗弯强度租化学组成,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顺纹抗拉强度与各化学组成均为显著相关,顺纹抗压强度与纤维素的质量分数达显著相关,木质素和苯-醇抽提物的质量分数与力学强度为正相关,纤维素、灰分、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的质量分数与力学强度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62.
竹亚科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胚胎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数量分类学等方面入手,综述了竹亚科植物分类学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竹亚科植物分类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乐器用紫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竹秆是制作箫笛等乐器的上等材料,市场需求旺盛。本文介绍了以林农间作与挖笋养竹并举的方法,代替幼林抚育;以删笋控制竹秆粗细生长和削梢、剥箨、生长调节剂等控制节间伸长;通过留笋养竹和适时采伐以调整竹林结构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竹林培育全套新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64.
草本竹的开花现象鲜有报道。为了全面了解竹子的开花特性,以引种至浙江省临安市的原产于巴西的Mniochloa abersend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形态特征和引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定时定株的方法,对其开花预兆、开花次序、开花周期及持续时间、花序结构以及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M. abersend为多年生丛生草本竹,植株矮小,不适宜在0 ℃以下环境下生长。开花前出现变型小叶,花期较长;花序属于穗形总状花序,为真花序;基本单位是孪生小穗,结实情况良好。M. abersend具有每年开花结实的特性。这将为竹子的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图 2 参22  相似文献   
65.
以泰国巨竹Gigantochloa tekserah成熟种胚为材料, 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泰国巨竹丛生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 建立其试管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泰国巨竹丛生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3 mg·L-1 BA(6-苄基腺嘌呤)+0.01 mg·L-1 TDZ (噻苯隆)+0.3 mg·L-1NAA(萘乙酸), 增殖系数为2.11, 芽丛生长旺盛; 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3.0 mg·L-1 IBA(吲哚丁酸), 生根率达70%, 根系发达、粗壮; 试管苗移栽至等配比的泥炭、蛭石、珍珠岩的基质中, 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66.
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单子房,子房1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组成的中央细胞以及多个反足细胞,助细胞具明显丝状器。雌配子体发育多数正常,不是造成雷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雷竹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浙江省临安市的开花雷竹林的花芽分化、开花征兆、开花林相、开花类型、花器官结构、小花开放及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雷竹为零星开花竹种,开花类型复杂多样;雷竹花序属于典型的无限制花序或称假花序,基本单位为假小穗;雷竹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68.
哺鸡竹亲缘关系的AFLP和SRA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哺鸡竹类竹种(含2个变型)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359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9.7%,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779~0.978之间;24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58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4.0%,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721~0.958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AFLP和SRAP标记均将哺鸡竹分成2大类:第Ⅰ类为富阳乌哺鸡竹、花哺鸡竹、黄纹竹、黄秆乌哺鸡竹、毛壳花哺鸡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第Ⅱ类为云和乌哺鸡竹、红哺鸡竹。对这两种标记相似性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AFLP与SRAP的结果呈极显著相关(r=0.934),但SRAP标记比AFLP标记可在竹类及其种下等级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69.
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 月12 日至5 月20 日, 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21 %。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 个时期:初期15 d , 日生长量1 ~ 3 cm ;上升期10d , 日生长量7 ~ 20 cm ;盛期20 d , 日生长量可达45 cm;末期5 d , 日生长量迅速下降, 直至停止。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 增长, 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 在昼夜24 h 出现3次生长高峰。图3 表4 参9  相似文献   
70.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林生物量, 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 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439 5 D 2.0048 H0.442 5 ;m枝=2 956.359 8 D 1.992 9 H-0.641 0 ;m叶=43.746 7 -30.541 2 D +53.759 7 D2 ;m篼=270.956 0D 2.357 9 H -0.399 5 ;m鞭=512.436 1 -175.936 0D +2.907 8H0 ;m地上=432.446 8 -479.307 5D +422.828 5D2 ;m地下=396.622 3 -53.286 9 D +2.877 5H0 ;m总=191.038 0D 1.198 6 H0 0.296 2 。应用上述模型估算出苦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苦竹林分产量。表4 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