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7篇
  1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提高刨花板用大豆Glycine max蛋白基胶黏剂的内结合强度和耐水性,在碱、尿素共同作用的大豆蛋白与酚醛树脂共聚(SPF)反应的基础之上,研究了在共聚之前经过交联的SPF与未经过交联的SPF对刨花板力学性能和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共聚之前经过交联的SPF胶黏剂刨花板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满足国家标准GB/T 4897.3-2003中潮湿环境下的结构用板要求(10.0%)。其中,酚醛预聚液作为交联剂,刨花板内结合强度值满足标准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家具及室内装修用板要求(0.40 MPa)。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交联剂主要与豆胶的伯胺反应,通过加成反应接到大豆蛋白分子链上。③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明,交联剂与豆胶有比较明显的交联固化峰,交联反应比较理想。图2表1参9  相似文献   
32.
云南藏区木结构建筑地域特色鲜明,但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和现代科技支撑,面临着民族技艺传承及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总结云南藏区木结构建筑的类型、构造、用材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3.
碱性环境下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结构形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碱性环境中苯酚-尿素-甲醛(PUF)共缩聚树脂结构形成规律,为PUF树脂结构控制提供依据,使用13CNMR表征,采用分次加入苯酚、甲醛和尿素的技术路线.定量分析了PUF树脂合成过程中各种官能团的变化和聚合物分子链的构成.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中各种加料方式合成的PUF树脂初聚物具有十分相近的化学结构,PUF树脂也具有十分相近的化学结构,但结构组分存在差异,在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一定的条件下,最终反应进程基本接近.甲醛分次加入,减少了醚类的生成,有利于简化反应进程.初聚物的热机械性能分析表明不同加料方式对酚醛树脂固化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4.
采用单因素交叉实验方法,探索冷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功率和气体3个因素对圆竹竹青和竹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通过液相滴定法对被处理竹青和竹黄进行接触角测定和表面能计算,将冷等离子体处理的竹材浸胶、干燥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冷等离子体对竹材表面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竹青和竹黄表面的润湿性提高,具体表现为接触角显著减小和表面能增大,获得的最佳处理工艺为:时间180 s、功率200 W、处理气体为氧气;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竹青和竹黄表面对2D树脂的浸入和涂覆效果较好,具体表现为表面无明显皲裂现象发生及表面更加均匀、平整。  相似文献   
35.
为了开发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型大豆蛋白基胶黏剂,该文以糠醇作为交联剂,以组成蛋白质分子的二肽为起点,采用模型化合物思想研究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交联改性基础理论,借助核磁共振C谱和电喷雾电离质子仪分析糠醇交联改性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机理。同时通过检测大豆蛋白胶胶合板性能,分析大豆蛋白基胶黏剂制备基础理论与实际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糠醇与丙谷二肽的共缩聚反应和糠醇的自缩聚反应,两者为竞争关系;2)一般碱性条件下,糠醇极其稳定,两者都不明显,只有在强碱性条件下糠醇可能产生活性稍大的酰胺负离子与丙谷二肽发生一定的共缩聚,反应速率较慢,实现共缩聚的时间太长,但自缩聚反应依然不明显;3)糠醇与丙谷二肽的共缩聚反应和糠醇的自缩聚反应都需要较强的酸性,且前者低于后者,酸性太强时糠醇自缩聚占主导,酸性太弱时产生的糠醇碳正离子浓度和反应活性较弱,不利于自缩聚和共缩聚;在pH值为3时,共缩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4)糠醇与丙谷二肽共缩聚反应和糠醇自缩聚反应主要发生在酸性条件下,糠醇与丙谷二肽发生共缩聚反应位点首先是端酰胺基团,其次是伯胺,而肽键氨基由于存在较大的空间位阻导致几乎不参与反应。5)糠醇与大豆蛋白模型化合物反应机理与大豆蛋白基胶黏剂实际性能具有较强的对应性,即在pH值为3时,糠醇与大豆蛋白基胶黏剂反应程度较高,表现为较强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该研究工作的开展对实现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科学使用,提升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是业界普遍采用的脲醛树脂改性方法之一。三聚氰胺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脲醛树脂的耐水、耐候性,降低游离甲醛含量等。然而,三聚氰胺能否有效参与到脲醛树脂反应体系当中,形成有效的共缩聚成分,对树脂的应用性能更为关键。基于此,文中设置了在终反应摩尔比以及第1阶段摩尔比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反应原料用量,即三聚氰胺与尿素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仪(ESI-MS)对合成的不同MUF共缩聚树脂的分子量分布情况进行了表征。比较不同样品所测图谱,结果表明,在合成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三聚氰胺(M)与尿素(U)的用量对MUF共缩聚树脂分子量的形成、分布及共缩聚成分有较大影响,当M用量占M与U总质量比例增加至40%时,MUF共缩聚树脂分子量的分布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共缩聚成分的比例也有明显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在该试验条件下,增加M的用量可以有效促进共缩聚反应的进程,同时,真正意义上的共缩聚树脂的形成,要求M的加入量至少应控制在40%。  相似文献   
37.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竹材胶合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冷等离子体处理对竹材胶合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氧气,氮气,氨气和氩气这四种冷等离子体分别对竹材进行处理,比较处理前后竹材接触角和胶合强度的变化。[结果]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可提高竹材胶合强度25%-30%,冷等离子处理过程非常迅速且有效,但接触角变化并不大。[结论]冷等离子体处理导致木材胶合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38.
脲醛树脂是目前工业生产中最主要且无可替代的人造板胶黏剂,改善其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研究以传统的“碱-酸-碱”工艺合成脲醛树脂,在合成过程的酸性阶段和冷却出料阶段分别加入明胶,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差式扫描量热仪等对树脂的结构和固化性能进行分析,并对胶黏剂改性前后的胶合性能、黏度、固化时间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改性后的UF树脂固化温度降低、固化时间缩短,黏度和胶合强度均增加,甲醛释放量降至1.39 mg·L-1,达到GB/T 18580-2001中要求的E1级。  相似文献   
39.
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木材表面光电子能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XPS是固体木材表面组成分析最有效和最灵敏的工具之一。本研究使用XPS研究木材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表面化学组成的变化。经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后 ,C1的含量降低而C2 、C3含量增加 ,并伴随C4生成 ,表明纤维素和 /或木素上羟基含量的增加。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还在木材表面引入了N元素 ,推测有亲水的 -NH2 生成。比较了相同工作条件下 ,N2 、O2 及空气等离子体对木材表面化学组成影响 ,结果表明 :O2的影响最显著而N2 最弱 ,氧的影响还存在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0.
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对杉木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解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对杉木表面性能的影响,使用接触角测定评估表面润湿性,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表面处理前后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表面轻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后,接触角下降为零,即使处理条件十分微弱、处理效果仍然十分明显,这表明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可显著提高木材表面的润湿性,微波等离子体处理使杉木表面形成粗化面,即表面明显有等离子体蚀刻过的痕迹并留下凹凸不平的坑洼,粗化面的形成可能是导致杉木表面接触角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