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烯效唑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Cleanert NH2固相萃取柱净化,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10%之间(n=5)。烯效唑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LOD)均为0.01 ng,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棉花样品中烯效唑残留的检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5.0 d及15.8~19.7 d;于收获期采样,烯效唑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 mg/kg和0.022 mg/kg。  相似文献   
122.
试验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春秋两季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对黄瓜根结线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药后50 d,制剂量1 500 g·667 m~(-2)和1 800 g·667 m~(-2)的防效达81.56%~83.28%、82.38%~84.35%,且安全性好,黄瓜生长无不良影响。产量调查结果表明,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对黄瓜产量具有提升作用,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1 200 g·667 m~(-2)和1 500 g·667 m~(-2)春秋两季折合产量分别达7 009.51 kg·667 m~(-2)和7 154.02kg·667 m~(-2),增幅为9.09%和11.34%,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23.
核桃叶片内多酚黄酮类成分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植物多酚对研究植物防御极端环境的基础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核桃内多酚类成分对不同寒冷温度响应的含量变化,采用0℃、-2℃、-4℃、-6℃、-8℃几个低温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时间核桃叶片多种成分(多酚、黄酮、花青素、还原型VC)对低温胁迫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核桃叶片黄酮、茶多酚、花青素含量在不同低温胁迫下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还原型VC含量在不同的低温胁迫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黄酮含量在-8℃胁迫24h后达最高值23.64mg/g,多酚含量在-6℃胁迫72h后达到最高值36.71%,花青素含量在-6℃胁迫48h后达到最高值5.22 mg/g,还原型VC含量在-2℃胁迫72h后达到最高值193.60mg/100g。这些结果表明,核桃叶片内源物质含量和低温胁迫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对永德县古茶树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应编制永德县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总体规划,成立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专家组,挖掘古茶树民族文化,提升茶叶产品的附价值等措施,以期对永德县古茶树资源进行科学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胚胎发育、仔鱼形态发育及饵料转变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29±0.5 ℃、静水微充气、盐度30的孵化条件下,经过18 h 30 min仔鱼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30.0 ℃和盐度33.0 ~35.0的室外水泥池进行初孵仔鱼的培育试验,仔鱼在孵化出膜后72h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的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摄食原生动物;从5日龄开始,摄食行为明显,摄食原生动物和小轮虫; 8日龄仔鱼逐渐转向摄食桡足类,兼食少量的轮虫;13日龄后,仔鱼的饵料以桡足类成体为主,摄食量大;经过21天培育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126.
核桃壳热解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 K/min)和氮气气氛下对核桃壳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核桃壳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干燥、预热解、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分解等4个阶段;快速热解阶段和残余物缓慢分解阶段的失重率分别为55%和32%左右,它们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根据一级反应由Coats-Redfern方法计算核桃壳快速热解阶段和残余物缓慢分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50.7和17.3 kJ/mol。实验结果还表明加热速率越大,热解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27.
凤眼莲有机肥料堆制技术研究及肥料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凤眼莲变害为宝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凤眼莲为主原料,甘蔗滤泥及牛粪为辅助原料,进行凤眼莲有机肥料堆制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菌制剂堆制发酵技术"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优质凤眼莲有机肥料,肥料中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均达到农业部有机肥料标准;在3种微生物菌剂中,腐熟效果依次为RW酵素剂〉瑞莱特微生物腐熟剂〉BM堆肥速效菌曲;大田试验中,施用凤眼莲有机肥的韭黄表现为分蘖力强、长势旺、叶色浓绿、产量高,第1批收获产量为21532.5 kg/ha,比不追肥对照区增产14.56%。建议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微生物菌制剂堆制发酵技术生产凤眼莲有机肥料,其中RW酵素剂较适合用作凤眼莲原料腐熟剂。  相似文献   
128.
对连云港市水稻主产区的土壤、灌溉水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稻灌溉水所含重金属污染较轻,没有对稻米品质造成影响,完全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2)土壤中砷、铅、镉的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和江苏省背景值,砷、镉、铬、铅和汞的单项污染指数P<1,污染分担率排序为砷(42.56%)>镉(37.00%)>铬(7.78%)>铅(7.22%)>汞(5.54%),土壤主要以砷、镉污染为主;综合污染指数P综=0.59<0.7,属1级,为安全清洁水平,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金属环境质量要求。(3)稻米中4种重金属污染排序为铅>汞>镉>砷,以铅和汞污染为主;除铅外,稻米中重金属富集效应不明显,徐稻3号累积铅的能力较强,稻米中镉的含量与土壤中pH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9.
[目的]为确定鼠茅草春播的最佳播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了2018年3月1日、3月8日、3月15日、3月22日共4个播种时期,研究不同播期对鼠茅草的株高、生物量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3月8日播种的鼠茅草,植株长势,田间覆盖度都较其他播期好,播种后111天鼠茅草地上部鲜重为21 657.45 kg/hm~2,干重为6 159.75 kg/hm~2;植株养分含量达到最高,其中全氮1.89%,全磷0.43%,全钾2.68%。3月中旬后随着播期的推迟,鼠茅草的出苗时间、出苗率、覆盖度都有所下降,生物量降低,植株养分含量逐渐下降,同时播种时土壤墒情及空气温度、湿度对出苗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试验条件下为保证鼠茅草的覆盖度及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应适当早播,在3月中上旬较好。  相似文献   
130.
滑菇菜谱     
周玲 《食用菌》2019,(3):43-43
滑菇炒番茄原料:滑菇180g,红番茄片150g,色拉油、川盐、鸡精各适量。制作:滑菇洗净,切片;炒锅内放色拉油烧至六成热,下川盐、滑菇片炒至断生,速放番茄片、鸡精炒几下,起锅即成。主要功效:健胃消食益肠、益气生津化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