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0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竹叶是竹子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合理的叶面积是充分利用光能,保证竹林高产优质的主要条件。因此,叶面积指数大小直接关系到竹林同化光能的数量,从而关系到竹林的笋、竹产量。有关竹类叶面积指数测定研究的报道不少,但就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dianense(Yi et R.S.Wang)Kengf叶面积指数测定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究影响米槁果实品质指标的土壤因子,为人工栽培选择合适条件培育品质优良的药材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自不同产地采集22份米槁果实和土壤样品,测定其果实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应用简单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米槁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  结果  产地不同,米槁果实营养成分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不同;不同土壤养分、酶活性对米槁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总糖主要受全钾、速效钾、和有机质影响;还原糖主要受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pH和过氧化氢酶影响;可溶性多糖主要受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pH和酸性磷酸酶影响;粗多糖主要受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pH影响;多糖主要受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pH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总黄酮主要受土壤全磷、速效钾、有机质、pH 、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影响;粗脂肪主要受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pH、脲酶、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土壤 pH和全钾是影响果实综合品质的重要因子,其次是全磷、速效钾、有机质、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结论  土壤养分含量是制约米槁果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对贵州省罗甸县培育的一年生大果木姜子播种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主成分、"x±s"和逐步聚类分析法对其质量评价和苗木分级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评定大果木姜子苗木质量应以地径(D)、苗高(H)、侧枝数、叶片数为主要指标,主根长、侧根数为重要指标,并辅以高径比作为辅助参考指标。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大果木姜子苗木的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H93.3 cm,D0.809 cm;Ⅱ级苗,73.3 cm≤H≤93.3 cm,0.604 cm≤D≤0.809 cm;Ⅲ级苗,H73.3 cm,D0.604 cm。  相似文献   
124.
采用Greig-Smith相邻格子取样法,研究了小蓬竹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小蓬竹的地理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种群的分布格局随着样方的增大,呈现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的规律;小蓬竹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空间格局都受到其克隆增殖方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海拔和年平均降雨量是小蓬竹地理分布格局的主要制约因子,而坡度和坡向是其种群空间格局的主要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25.
喀斯特地区濒危小蓬竹的小生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保护喀斯特濒危竹种小蓬竹,采用实地调查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喀斯特濒危竹种小蓬竹的小生境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生境类型包括土面、石面、石沟、石缝、石槽和石洞6类,其中,土面、石面和石槽类型面积相对较大,分别为44.52%、29.19%和17.05%。小蓬竹分布地生境的组合类型以土面-石面-石槽组合类型最为普遍,其次是土面-石面组合类型和石面-石槽型组合。各小生境的面积破碎化指数的变化大致呈现石洞>石缝>石沟>石槽>石面>土面的趋势,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石缝、土面、石面和石洞4类小生境的面积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强;多样性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均匀度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范围小;优势度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丰富度则呈上升的趋势。小蓬竹植物重建时,应以石沟、石缝和石槽为主。  相似文献   
126.
对喀斯特地区先锋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进行VA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ea)、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forme)、透光球囊霉(Glomus.dia phanum)的单独和混合接种实验,幼苗生长3个月后测定其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鬼针草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蛋白质的含量却没有显著提高,丙二醛的含量有所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丙二醛和’蛋白质的含量与叶片组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而脯氨酸与可溶性糖以及光合色素呈显著正相关.鬼针草幼苗对不同VA真菌有不同物质代谢水平上的生理响应.接种VA能够提高喀斯特适生植物鬼针草的生理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米槁种子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规律,采用测量观察和生理试验的方法,对米槁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米槁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含水量持续下降;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的质量分数在发育初期增长缓慢,在发育期显著上升,种子发育成熟时增加速度减缓,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整个发育期显著增加,到9月份开始减缓;受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升高;油菜素甾醇(BR)和水杨酸(SA)质量分数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茉莉酸(JA)和乙烯(ETH)等6种激素质量分数则整体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种子发育与种子质量、贮藏物质质量分数、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SA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8.
129.
以贵州省黔西南、黔南州3个产地(BP、LD、XL)的米槁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手段对米槁根际真菌进行纯化培养,探讨米槁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和分离潜力,为后期促生真菌的筛选和功能验证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从不同产地米槁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真菌367株,鉴定为3门5纲17目38科57属。木霉属Trichoderma是3产地共有的优势属,占总菌株的20.98%。BP、LD和XL的共有属有9种且木霉属是BP(22.6%)和LD(27.3%)的绝对优势属,XL的绝对优势属为青霉菌属(16.7%)。在属水平上,BP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LD的菌群多样性最低,但其均匀度最高。不同产地米槁根际菌群的组成不同,其中除BP与XL之间中等不相似,其余产地间极不相似。菌群多样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全氮、速效氮、有效钾和蔗糖酶活性是影响米槁根际菌群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