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102.
‘沾冬2号’是从我国第一大主栽鲜食枣品种‘冬枣’(二倍体)的自然变异中选育出的大果型优质新品种,经鉴定为二、四混倍体。其在田间容易发生倍性的自然分离,果实性状很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对其田间自然变异进行了大规模筛查和倍性鉴定,并开展了其田间枝干截面愈伤途径诱导不定芽再生,以期获得纯四倍体材料。结果表明,在基于形态观察表现倍性分离的150个自然新稍中,经流式细胞仪鉴定72个为二倍体,75个为二、四混倍体,3个为四倍体(仅占2.00%)。对二、四混倍体植株的茎干进行了短截和生长调节剂诱导不定芽处理,其中茎粗3 cm左右的枝条截面经4 mg/L TDZ+2.0 mg/L硝酸银溶液处理后,在18 d时愈伤率达96.67%,出芽率为20%,平均单枝截面出芽数为0.20,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枝干截面再生的14个不定芽均为二倍体。可见,‘沾冬2号’在自然萌发和人工诱导不定芽条件下均可发生倍性分离,虽然分离产生的材料中二倍体和二、四混倍体占绝大多数,但仍可获得少量的纯四倍体。  相似文献   
103.
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利用秋水仙素在田间诱变"临猗梨枣"(二倍体)茎尖,经多年高接纯化后得到纯合四倍体枣新品种"辰光",这是目前国内外首个四倍体枣品种。与"临猗梨枣"相比,"辰光"枣头节间变短,皮孔增大,皮孔密度减小;枣吊变短;  相似文献   
104.
‘虹光’枣是采用田间愈伤途径免嵌合体纯化多倍体诱变技术,由‘月光’枣经秋水仙素诱变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新品种,继承了原品种成熟早、早果、丰产、成枝力低、易管理的优点,但叶片变大、浓绿,叶缘皱褶明显,单果质量增加72.6%(平均12.6 g)。在河北赞皇贫瘠山地,果实8月下旬成熟,卵圆形,果肉质地酥脆,汁液多,较甜,鲜食品质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献县、赞皇县、行唐县及生态条件类似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05.
田间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冬枣胚发育及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以轻度败育枣品种冬枣为试材,在盛花期进行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GA3、IAA、6-BA)的喷施试验,旨在明确外源生长调节剂对枣胚发育和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6-BA(50 mg/L~150 mg/L)可有效提高冬枣小果含仁率至100%(对照91.1%),同时坐果率可达18.3%(对照7.3%);而喷施GA3、IAA却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冬枣含仁率,但果实坐果率明显提高分别为69.3%(对照17.0%)、45.8%(对照14.6%)。  相似文献   
106.
建立枣果实中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00)及其工作站;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 um);流动相:甲醇:水=90:10,磷酸调pH为3.0;流速:0.6 mL/min;进样体积:5 uL;柱温:18℃;吸收波长:210 nm。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对20个枣品种果实中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枣果实中3种三萜酸得到了良好分离,不同枣品种果实中3种三萜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白桦酯酸含量最高的品种为‘晋枣’,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长红枣’,3种三萜酸总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长红枣’、‘南京枣’和‘灰枣’。  相似文献   
107.
枣果中齐墩果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3个品种的枣中齐墩果酸含量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平均含量为136.76 mg/kg;筛选出齐墩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俊枣388.20 mg/kg;41.07%的品种其齐墩果酸含量为109~236 mg/kg,33.93%的品种齐墩果酸含量为255~383 mg/kg。  相似文献   
108.
以四倍体酸枣(Ziziphus acidojujuba C.Y.Cheng et M.J.Liu)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及浓度、茎段类型、温度和刻伤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MS培养基添加IBA 1.5~2.0 mg/L适合四倍体酸枣组培苗生根;带茎尖茎段与不带茎尖茎段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茎段带3片以上...  相似文献   
109.
为克服田间抗性评价的各种限制因素,充分发掘抗性种质,对枣缩果病抗性的高强度离体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白熟期前(8月初)采集健康果实,用针轻刺枣果表面,喷施浓度为107个/mL的病原菌( Alter-naria alternata ( Fr.) Keissler、Phoma destructiva Plowr.和Fusicoccum spp.)孢子悬浮液,经恒温(25℃)保湿(相对湿度为100%)培养5~7 d后调查病情指数较为适宜。采用此方法,对田间表现抗病(33个)和感病(3个)的品种进行了室内离体抗性鉴定,未发现对枣缩果病免疫的种质,但进一步筛选出了长鸡心、孔府酥脆、成武冬枣、苹果枣、串铃、酥圆铃、六月鲜等7份高抗种质,其病斑扩展速度慢、发病程度轻,与感病品种差异显著。总体上看,离体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离体鉴定的选择强度更大,可鉴定出更高水平的抗性种质。  相似文献   
110.
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的染色体倍性鉴定和基因组大小估测。本研究拟建立一套适于枣(Ziziphus jujuba)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为枣倍性育种和基因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以二倍体临猗梨枣和其同源四倍体辰光为材料,系统比较了细胞裂解液种类、叶片成熟度、叶片保存方式及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液用量对倍性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ris-Mg Cl2裂解液的裂解效果最好,木本植物缓冲液(woody plant buffer,WPB)的裂解效果最差;幼嫩叶片检测效果优于成熟叶片,老化叶片不能产生清晰的主峰;在4℃和-20℃条件下,检测效果随着保存天数的增加而降低,4℃保存1~3 d或-20℃保存3~6个月后检测效果未发生明显变化,4℃保存7 d或-20℃保存12个月仍可进行测定;综合考虑成本和检测效果,PI染液适宜用量为30μL。利用建立的枣流式细胞术倍性检测方法进行倍性检测,确定枣和酸枣(Z.acidojujuba)三倍体和二倍体的荧光强度比值为1.43~1.60,四倍体和二倍体荧光强度比值为1.70~2.11,六倍体和二倍体荧光强度比值为2.90~3.27。估测出的冬枣(组培苗)基因组大小为449.94±3.60 Mb,与其基因组测序结果误差仅为1.33%;同时估测出了献县酸枣、台南1号毛叶枣(Z.mauritiana)(多倍体)、滇刺枣(野生二倍体毛叶枣)基因组大小分别为404.25±2.33,1 349.73±8.22,462.97±8.72 Mb。本研究建立的利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枣属植物染色体倍性和估测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省时省力,1人1 d内可完成对200余个样品的测定,该方法还适用于梨(Pyrus bretschneideri)、葡萄(Vitis vinifera)、杨树(Populus)和白菜(Brassica rapa)等植物。本研究结果可为枣属植物倍性育种和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其他植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