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01.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和停用恩拉霉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消化酶活性,肠道形态、肠黏膜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 1)和二肽转运载体1(PepT 1)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21日龄断奶,体重相近,性别一致的PIC仔猪共2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头猪.对照、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5、20和80 mg/kg恩拉霉素,饲喂4周.第5周各处理仔猪停用恩拉霉素,饲喂基础日粮.第36天清晨,所有仔猪腹腔注射200 mg/kg脂多糖(LPS),注射后第3天屠宰取样测定消化酶活性,肠道形态、SGLT 1mRNA和PepT 1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前4周,处理1和处理2的仔猪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P>0.05),处理3的仔猪日增重显著低于处理1和处理2(P<0.05);第5周各处理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仔猪日粮中连续4周添加恩拉霉素、停用1周后,显著降低了各处理空肠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P<0.05);并显著升高了SGLT 1、PepT 1 mRNA的表达最(P<0.05).本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5~20 mg/kg的恩拉霉素对仔猪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停用恩拉霉素并受到应激的条件下会降低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损坏肠黏膜结构,降低仔猪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02.
利用RT-PCR技术从高产木聚糖酶菌株T. reesei Rut C-30中成功扩增出其主要木聚糖酶基因XynⅡ,经序列分析证实,在该菌株诱变选育过程中其成熟肽序列有两处碱基发生突变;将不带原基因信号肽的XynⅡ克隆到毕赤酵母高效表达载体pPICZαA上,线性化后经电击转化到毕赤酵母中,经Zeocin及PCR筛选后得到的转化子用1%甲醇诱导。SDS-PAGE证实,重组子实现了分泌表达,且发酵上清中几无杂蛋白;对该重组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6.0,该酶热稳定性较好,在50℃下保温30 min仍能保留其95%以上活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考察饲粮添加陈化玉米和复合抗氧化剂对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24头健康DLY断奶仔猪(平均体重7.24±0.02 kg),按体重相近和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饲粮(CTL)、陈化玉米50饲粮(AG50)、陈化玉米100饲粮(AG100)、复合抗氧剂饲粮(AG100-AO)。试验期28 d。【结果】与正常玉米相比,陈化玉米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脂肪酸值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此外,与CTL组相比,陈化玉米组显著降低仔猪ADFI、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血清GOT/GPT比值(P0.05),显著增加肝脏8-羟脱氧鸟苷(8-OHdG)含量(P0.05);最后,在AG100饲粮中添加复合抗氧化剂则显著提高血清CAT活性和T-AOC(P0.05)及肝脏GSH含量(P0.05),显著降低肝脏MDA、8-OHdG和蛋白质羰基含量(P0.05),改善血清GOT/GPT比值(P0.01)。【结论】陈化玉米不同比例替代正常玉米显著降低仔猪采食量,导致机体抗氧化功能下降和肝脏氧化损伤;添加0.2%复合抗氧化剂一定程度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陈化玉米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4.
腹泻是养猪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由猪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仔猪腹泻更是如此。营养与动物健康关系十分密切,营养干预已是防控肠道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营养干预的理论基础是弄清病毒的致病机制及营养对病毒及其感染与动物康复过程的调节作用。本文在简述猪主要肠道病毒特征基础上,重点围绕免疫、细胞命运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总结了病毒的致病机制和营养调控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认识和研究营养与猪肠道病毒的关系,开发肠道保健和抗病营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搞好饲料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的品质保护已成为饲料生产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损失的粮食和饲料约为总产量的20%,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饲料霉变所致。因此,如何防止和减少饲料的霉变,延长饲料的贮存时间,是整个饲料工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添加防霉剂是防止饲料霉变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防霉剂主要有丙酸盐类,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  相似文献   
106.
鸡肉肉质风味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接上期)2.4 风味化学物质的研究 肉类风味物质的研究始于50年代初期,当时仅限于具有肉类风味的非挥发性、水溶性的前体物质的鉴定,后来认识到肉味的形成比过去想象的复杂得多。在60年代和70年代,借助现代仪器和分离技术,开始鉴定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风味物质具有如下特点:种类繁多,并相互影响;含量极微,但效果显著;稳定性较差;风味与风味物质的分子结构缺乏普遍规律性;风味物质易受浓度、介质等外界条件影响;风味物质多为非营养物质,不参与体内代谢,但能不能促进食欲等。肉品中存在大量的风味前体化合物。2.4.1 肉香前…  相似文献   
10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柚叶饲粮对生长肉兔生理机能的影响,进一步评估柚叶作为家兔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选取120只遗传背景相同、健康的35日龄法国伊拉商品兔,适应7 d后,按体重[(1 179.25±53.74)g]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笼)3只。对照组饲喂不含柚叶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6%(Ⅰ组)、12%(Ⅱ组)和18%(Ⅲ组)柚叶的试验饲粮,4种饲粮的能、氮和纤维含量基本相等。试验期28 d。结果发现:1)除Ⅲ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Ⅱ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以及Ⅲ组白球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外,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中添加柚叶对生长肉兔消化器官发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除试验组后期丙酸比例及Ⅲ组中期盲肠内容物p H和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及Ⅱ组中期p H显著高于Ⅲ组(P0.05)外,其余盲肠发酵参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除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以及Ⅰ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外,其余免疫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生长肉兔自由采食含6%~18%柚叶的饲粮4周,不明显负面影响血清生化指标、消化及免疫功能,进一步提示柚叶可作为家兔的饲料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了探讨不同蛋白源日粮对仔猪小肠组织形态影响的差异,试验选择24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处理2组为全植物蛋白日粮,处理1处由乳源蛋白替代30%总蛋白。本研究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蛋白源日粮处理后的断奶仔猪(断奶0,3,8 d和14 d)肠道上皮结构进行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与断奶0 d相比,乳源蛋白替代30%总蛋白日粮组(处理1)和全植物蛋白日粮组(处理2)在断奶后3、7 d和14 d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固有膜厚度差异极显著(P<0.01)。与处理1组相比,处理2组显著减低了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宽度(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断奶3 d处理1组的吸收细胞微绒毛的整齐度较好,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很丰富,处理2组肠道微绒毛稀疏、变短,部分微绒毛丝心小根不清晰,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部分扩张病变。断奶14 d时,处理1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中线粒体个数增加,微绒毛密度增加,但粗面内质网变化不大,处理2日粮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严重脱落,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数量较少,并大部分发生病变。结论:不同蛋白源日粮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组织结构均有显著的影响,且在断...  相似文献   
110.
研究旨在考察固态发酵对复合蛋白饲料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复合蛋白原料为棉粕、菜粕和豆粕,固态发酵所选用的菌种为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猪源乳酸杆菌,按1∶1∶1比例接种到物料中,接种量为10%,连续发酵3 d,干燥后制得固态发酵复合蛋白。在测定其常规养分含量基础上,测定了其氨基酸和抗营养因子含量、pH及系酸力。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后复合蛋白中粗蛋白质、真蛋白、氨基酸、粗脂肪和总能分别提高9%、1.9%9、%、11.6%、1.3%,同时抗营养因子游离棉酚和异硫氰酸酯含量分别下降45.4%和27.8%;固态发酵复合蛋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而且固态发酵复合蛋白的系酸力和pH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