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4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19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吉林省风沙土玉米双增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风沙土上氮肥施用模式符合二次曲线Y=ax2+bx+c。利用施氮模式及有关数据,求得风沙土上玉米新品种(先玉335)氮肥最大效益用量为146.8 kg/hm2,增产67.8%,增收3 213元/hm2。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油炸南瓜饼制作的最佳工艺及油炸前后南瓜饼的品质变化。[方法]以糯米粉和南瓜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油炸温度、油炸时间、加水量、南瓜粉与糯米粉配比对油炸南瓜饼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和感官评价的影响,并探究了油炸前后的南瓜饼含水量、吸油量和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油炸南瓜饼的最佳条件为:油炸温度150℃,油炸时间6 min,加水量80%,南瓜粉与糯米粉的比例为1∶4;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油炸时间的延长以及糯米粉比例的增加,油炸南瓜饼的脆性、硬度和黏性都呈现上升趋势,而随着水分含量增加,脆性、硬度和黏性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油炸时间的增加,南瓜饼各部分吸油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油炸后,南瓜饼外壳、中间和中心的结晶度分别为4.49%、3.86%和3.07%。[结论]在最佳条件下油炸的南瓜饼香脆可口,口感软硬适中,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73.
高光谱技术结合CARS算法预测土壤水分含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光谱技术已成为预测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C)的重要方法,但因土壤高光谱中包含了大量冗余信息和无效信息,不仅导致SMC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复杂度高,而且影响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该研究在室内设计SMC梯度试验,测定土壤高光谱反射率,经Savitzky-Golay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和连续统去除(continuum removal,CR)预处理后,基于竞争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方法分别优选出土壤在全部SMC的水分敏感波长变量,确定适用于土壤在全部SMC的共性波长变量,以其为优选变量集,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回归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G和CR预处理后的光谱曲线在450、1 400、1 900、2 200 nm附近吸收峰的形状特征凸显;基于CARS方法对土壤在不同SMC的光谱曲线进行变量优选后,得出优选变量集为443~449、1 408~1 456、1 916~1 943、2 209~2 225 nm;CARS-PLSR模型性能优于全波段PLSR模型,模型预测R2、均方根误差、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0.983、0.0144、8.36,不仅提升了预测精度和预测能力,而且降低了变量维度和模型复杂度。该文通过优选土壤水分的敏感波段,有效提高了SMC预测模型的鲁棒性,为快速准确评估农田墒情提供了新途径,为开发田间SMC测定传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通过在中盐碱地上修台田,布置绒毛白蜡与紫穗槐混交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绒毛白蜡树木生长情况好于纯林;紫穗槐在种植2年后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主要以茎生物量为主;混交林下的土壤在2年后从中盐碱土变为轻盐碱土,虽然纯林的全盐量有所降低,但效果不如混交林显著;土壤全氮、碱解氮在混交模式下有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纯林高于混交林。  相似文献   
75.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金针菇生长的培养基配方,试验表明,金针菇一级种培养基以配方5最好,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强,配方5由马铃薯、白糖、KH2PO4、硫酸镁、蛋白胨另加琼脂、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金针菇二级种培养基以麦粒为主料的配方1最好,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76.
春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试验表明:春玉米平衡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促进其对养分的吸收,在OPT施肥处理水平下,每形成100 kg玉米子粒吸收1.56 kg的N、0.25 kg的P2O5、0.73 kg的K2O,玉米吸收N、P、K的比例约为1∶0.16∶0.47,吸收N、P、K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在供试土壤上,N是限制高产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中、微量元素目前还没有成为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7.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我国水稻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此同时,与该技术配套的水稻播种机也受到了农民的着重关注,各地水稻种植农户纷纷应用水稻播种机进行水稻种植。通过对播种机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其应用优势,希望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8.
基于IRIV算法优选大豆叶片高光谱特征波长变量估测SPAD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雷  章涛  朱亚星  周勇  夏天  聂艳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6):148-154
在植物叶绿素特征波长变量筛选过程中,与叶绿素关系较弱的波长变量极易被忽略,导致这些弱信息变量包含叶绿素的有效信息丢失,因此,确定叶片光谱中弱信息变量对揭示叶绿素高光谱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汉平原大豆鼓粒期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采集80组大豆叶片高光谱和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分析SPAD值与大豆叶片反射率相关关系和光谱波长变量自相关关系,基于迭代和保留信息变量法(iteratively retains informative variables,IRIV)筛选大豆叶片的特征波长变量,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估测SPAD值。结果表明,大豆叶片SPAD值与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在近红外波段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可见光、近红外2波段的波长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弱,但2波段内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基于IRIV算法确定了大豆叶绿素的特征波长变量,利用特征波长变量建立的估测模型的估测能力高于仅利用强信息波长变量建立的估测模型,表明弱信息变量对估测叶片SPAD值具有重要意义;IRIV-SVM模型估测能力最优,验证集R2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73、1.82。该文尝试证明了光谱中弱信息变量的重要性,为揭示叶片高光谱响应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等多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缓/控释氮肥类型,以期为该区域缓/控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设置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设普通尿素(CU)、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CRF)、稳定性尿素(SU)和脲甲醛(UF)6个处理,测定指标包括玉米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计算作物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和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状况。【结果】各缓/控释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9.6%(2014年)和18.8%(2015年)。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44.8%—72.6%、70.8%—147.7%、9.6%—19.6%(2014年)和29.2%—48.0%、47.7%—86.5%、10.4%—18.9%(2015年),且均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氮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玉米开花期至灌浆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玉米收获后0—18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与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氮素利用效率与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中玉米开花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性最强。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收获后0—90 cm土壤中残留无机氮积累量;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7.4%—42.9%(2014年)和28.4%—45.4%(2015年),其中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结论】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施用缓/控释氮肥可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灌浆至成熟期氮积累量、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并在提高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成熟期0—90 cm土层氮素表观损失量,且以树脂包膜尿素的效果最好。因此,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树脂包膜尿素是高产高效的肥料类型。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现有管道负压波泄漏监测系统的监测能力,基于负压波泄漏监测技术原理,采用识别压力下降趋势的方法对管道上、下游压力进行分析,通过监测压力的持续下降识别管道泄漏。与常用的负压波泄漏监测技术相比,采用该方法识别泄漏不需要设置监测阈值,通过改变参与运算的数据长度即可实现快速监测,识别管道是否发生缓慢泄漏。将其与设置监测阈值的方法通过放油测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监测压力下降趋势的方法可以提高负压波泄漏监测技术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