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86篇
  免费   1666篇
  国内免费   2791篇
林业   3128篇
农学   3445篇
基础科学   1964篇
  4459篇
综合类   10312篇
农作物   1896篇
水产渔业   1167篇
畜牧兽医   4236篇
园艺   1276篇
植物保护   1660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505篇
  2022年   1064篇
  2021年   1383篇
  2020年   1292篇
  2019年   1303篇
  2018年   878篇
  2017年   1318篇
  2016年   1053篇
  2015年   1300篇
  2014年   1407篇
  2013年   1701篇
  2012年   2035篇
  2011年   2084篇
  2010年   1977篇
  2009年   1848篇
  2008年   1593篇
  2007年   1580篇
  2006年   1339篇
  2005年   1091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605篇
  2002年   752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616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992.
993.
【目的】研究呋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 3 种药剂在广西区域控制番茄烟粉虱的效果及其施用 方法,为广西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露地和温室比较呋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 3 种药剂 通过喷雾和灌根施药对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在露地番茄试验中,药后 3~21 d 不同处理间烟粉 虱成、若虫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均低于 0.53 头 / 叶;而药后 42 d,溴氰虫酰胺喷雾处理烟粉虱成虫虫口密度为 0.63 头 / 叶,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 1.41 头 / 叶。药后 28~42 d,不同处理间烟粉虱若虫虫口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呋 虫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喷雾及溴氰虫酰胺 3 倍药量灌根处理烟粉虱若虫虫口密度均低于 0.31 头 / 叶。在大 棚温室内,使用溴氰虫酰胺或螺虫乙酯喷雾后 28、42 d 成虫和若虫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其药后 28 d 若虫虫口密度分别为 0.33、0 头 / 叶,而空白对照若虫虫口密度达 2.85 头 / 叶。【结论】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种 群有较好且稳定的控制作用,呋虫胺在露地番茄上喷雾处理对烟粉虱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而螺虫乙酯在大棚 温室喷雾处理对番茄烟粉虱防治表现出较好的长效作用。在相同剂量下,溴氰虫酰胺和螺虫乙酯采用喷雾施药对 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比灌根施药效果好;加大溴氰虫酰胺灌根药量可提高其对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4.
995.
为研究双调蛋白(AREG)对绵羊卵丘细胞(Cumulus cells,CCs)葡萄糖代谢的影响,采集来源于中腔卵泡和小腔卵泡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中、小腔卵泡卵丘细胞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添加AREG进行卵丘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检测卵丘细胞的增殖,测定培养液或细胞中的葡萄糖、乳酸、NADPH和ATP含量。结果表明:1)来源于小腔卵泡的卵丘细胞G6PDHPFKLPFKM的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中腔卵泡卵丘细胞(P<0.05);2)较低浓度(10 ng/mL)的AREG显著提高了中腔卵泡卵丘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而对小腔卵泡卵丘细胞无影响(P>0.05),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的协同作用下,10 ng/mL AREG可以显著提高两者的增殖能力(P<0.05)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3)在GDF9和BMP15的协同作用下,AREG可显著提高不同直径腔卵泡卵丘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NADPH生成以及细胞中的ATP含量(P<0.05);4)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IVM培养液中添加AREG+GDF9+BMP15,显著提高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及卵丘细胞中的ATP含量(P<0.05)且显著高于中腔卵泡(P<0.05),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中的NADPH生成及ATP含量(P<0.05)且与中腔卵泡卵母细胞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GDF9和BMP15的协同作用下,AREG可以增强绵羊卵丘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并且对进行IVM的小腔卵泡COCs添加AREG+GDF9+BMP15可使其葡萄糖代谢达到中腔卵泡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6.
旨在分析不同动物模型对宁夏地区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影响,筛选出估计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最佳动物模型。本研究使用包含或剔除母体遗传效应、母体永久环境效应及母体与直接遗传效应之间是否存在协方差来区分6种动物模型,借助DMU软件的DMU_AI模块,利用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估计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似然比检验(LRT)来确定最佳动物模型。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母体效应的模型中(模型1),周岁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59±0.02、0.52±0.03、0.20±0.04和0.52±0.03;2)在考虑母体加性遗传效应及其与直接加性遗传效应的协方差模型中(模型4),直接遗传力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力升高,总遗传力值降低;3)模型4估计的周岁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77±0.01、0.73±0.03、0.33±0.04和0.70±0.03,母体效应遗传力分别为0.50±0.05、0.51±0.05、0.10±0.04和0.23±0.04,总遗传力分别为0.16±0.06、0.12±0.05、0.11±0.01和0.32±0.01。综上,基于本研究发现模型4对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效果最佳,为宁夏地区安格斯牛核心群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适宜的谷子抗旱性评价方法,以35个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0.03 mol/L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及正常浇水2个处理,采用频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了9个与谷子萌发期抗旱性相关的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求出最适宜的综合抗旱性鉴定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所选品种进行聚类并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受试品种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根干重、根鲜重、芽干重、芽鲜重、芽长和根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干旱对发芽势的影响最大;除萌发系数以外发芽势与其余各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因子分析将9个单项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6.74%。通过隶属函数结合聚类分析将35个谷子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4级,其中强抗旱型品种7个、中度抗旱型品种15个、干旱敏感型品种9个和干旱极敏感型品种4个。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可准确评估谷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回归方程y=-0.187+0.554xRBDW+0.550xRRL+0.264xRRFW,筛选出相对根鲜重、相对芽干重和相对根长作为谷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干旱胁迫下,可通过测定这3个指标对不同品种谷子萌发期的耐旱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及评价。  相似文献   
998.
对6个裂叶红麻品种(系)不同光合器官的数量性状与干皮产量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叶数、7裂叶数及麻皮长和麻皮宽的光合器官之间及与干皮产量之间的相关都是显著的,而圆叶数、3裂叶数及5裂叶数与干皮产量相关不显著。总对数、7裂叶数及麻皮长的数量性状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很低.表明主要光合器官的表现易受环境影响,注意选择圆叶数性状可能有助于培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999.
Wu  Yu  Shen  Yong Bao 《New Forests》2021,52(5):875-888
New Forests - Pericarp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in Tilia miqueliana were explored using anatomy, paraffin section det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相似文献   
1000.
泡泡树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乔木果树,其果实味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已对泡泡树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同时,对泡泡树的营养成分、繁殖技术、种植技术、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对泡泡树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当前泡泡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泡泡树的后续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