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46篇
  免费   3615篇
  国内免费   4908篇
林业   4197篇
农学   2831篇
基础科学   2686篇
  5436篇
综合类   27117篇
农作物   4092篇
水产渔业   2472篇
畜牧兽医   8709篇
园艺   3971篇
植物保护   2458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1171篇
  2022年   2662篇
  2021年   2713篇
  2020年   2502篇
  2019年   2462篇
  2018年   1690篇
  2017年   2704篇
  2016年   1713篇
  2015年   2696篇
  2014年   2854篇
  2013年   3516篇
  2012年   4702篇
  2011年   4836篇
  2010年   4465篇
  2009年   3981篇
  2008年   3869篇
  2007年   3626篇
  2006年   3027篇
  2005年   2254篇
  2004年   1573篇
  2003年   958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1014篇
  2000年   887篇
  1999年   32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几种动物病原菌对替米考星耐药性的体外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多杀巴氏杆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基础上,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体外诱导3种病原菌对替米考星的耐药性。结果鸡毒支原体经9次传代对替米考星产生了高水平耐药,多杀巴氏杆菌经7~9次传代对替米考星产生了高水平耐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经14次传代对替米考星的耐受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鸡毒支原体和多杀巴氏杆菌替米考星诱导耐药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吉他霉素和林可霉素表现交叉耐药。研究结果提示,替米考星较易诱导鸡毒支原体和多杀巴氏杆菌产生耐药性,兽医临床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92.
采用RT-PCR从ConA刺激的马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扩增获得含信号肽的马γ-干扰素(Equine interferon-γ,EIFN-γ)基因,将其克隆至载体pCR2.1-TOPO中。通过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CR-EIFN-γ)中扩增马干扰素成熟蛋白(MatureEIFN-γ,mEIFN-γ)基因,并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重组子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对其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后的表达产物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mEIFN-γ基因全长为441b口,含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46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对其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18Ku,且具有免疫反应活性。mEIFN-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在非变性和变性条件下,采用Ni^+亲和层析纯化方法均可获得高纯度的重组马γ-干扰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建立马γ-干扰素检测方法、监测机体免疫状态和研究机体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鸡IGF-Ⅰ基因SNPs及其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80只3个品系的温岭草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IGF-Ⅰ基因的3个SNPs座位,同时分析了它们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PstⅠ、HinfⅠ和TaqⅠ识别座位分别发生T→C、C→A和C→T突变,每个SNPs座位各出现了3种基因型,其中A系在3个座位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方差分析显示每个座位基因型对部分屠体性状都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P≤0.01或0.01<P≤0.05).多重比较显示在其中6个屠体性状上,每个座位3种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之间均有突变型>杂合型>野生型的关系,联合基因型QF/QF和QE/QF的最小二乘均值在4个屠体性状上显著高于(0.01<P≤0.05)联合基因型PE/QE,每个座位突变等位基因都对部分屠体性状具有增效作用.A系和B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3,聚类分析表明两系同为1枝.  相似文献   
994.
纤维素复合酶对羔羊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纤维素复合酶提高羔羊饲料消化率的消化道组织学基础,选择刚出生且体重相近的波尔山羊公羔30只(20日龄开始自由采食优质苜蓿干草, 80日龄断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添加0.2%酶制剂),分别在2、3和4月龄每组各选体重相近的3只羔羊屠宰.结果表明,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单位面积瘤胃乳头表面积随月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面积乳头数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减少(P < 0.01).酶制剂提高3、4月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P < 0.01)、宽度(P > 0.05)和单位面积瘤胃乳头表面积(P < 0.01),减少单位面积乳头数(P < 0.01).显著提高3月龄十二指肠肠绒毛的长度(P < 0.05).在3、4月龄,酶制剂有增加小肠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相似文献   
995.
猪瘟病毒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CSF)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传染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急性CSF由强毒株引发,一般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弱毒病毒感染则表现不明显。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大流行,减少了急性死亡。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病程变长的非典型性猪瘟(或慢性猪瘟)成为该病的主要发生形式,持续感染普遍存在,疫苗的预防效果明显下降,使猪瘟防制遇到了新的困难。以目前人类对猪瘟的认识水平,尚难以从分子水平解释这一新变化的成因,这是因为对猪瘟病毒致病机理及其分子基础的认识深度不够。就此,文章综述了猪瘟及猪瘟病毒研究进展,主要涉及CSFV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其防控,希望能为猪瘟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6.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纳米技术在9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它给许多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它对生物医学的渗透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利用纳米技术可将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与药物一起制成纳米药物,作为靶向药物制剂,直接导入病灶部位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达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的作用;将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可增加某些药物的胃肠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将纳米材料作为载体,可用于基因的输送和治疗。文章就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微量元素硒对成年皖西白鹅输卵管膨大部粘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组织化学PA S-AB染色和定量图像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水平微量元素硒对成年皖西白鹅输卵管膨大部粘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2 m g/kg微量元素硒鹅输卵管膨大部粘蛋白与对照组(不加硒)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0.60 m g/kg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当日粮中添加硒到1.1 m g/kg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随着硒添加量的加大,皖西白鹅会发生慢性中毒。因此,微量元素硒对成年皖西白鹅输卵管膨大部粘蛋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物种的乳腺分泌物中含有的细胞成分被称为体细胞,其中包括淋巴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物种、乳腺感染情况、不同生理阶段和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乳中的体细胞数量和细胞类型。近年来,乳中体细胞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利用从初乳和常乳中得到的乳腺上皮细胞已经成功进行了乳腺细胞的原代培养和建立了乳腺细胞系,为乳生成、被动免疫转移和乳腺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体细胞中提取的RNA代表了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因此为研究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提供了方便、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999.
选用健康无病的波尔山羊30只,饲养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于20日龄和60日龄,各选取体重相近的3只羔羊屠宰,研究羔羊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瘤胃内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日龄之间,消化道各部位的重量差异显著(P<0.05);复胃或瘤胃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小肠或大肠的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差异显著(P<0.05);瘤胃、十二指肠、盲肠中的pH60日龄显著(P<0.05)高于20日龄;回肠pH60日龄高于20日龄,但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pH60日龄低于20日龄;瘤胃液中淀粉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增长迅速,60日龄显著(P<0.05)高于20日龄,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00.
经RT-PCR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PFV/Restock/1/34(H7N1)1.7kbHA基因的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中并测序。在去除编码HA信号肽的核苷酸序列后,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筛选到重组质粒命名为pBlueBacHisH7HA,测序正确后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Bac-N-Blue^TM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挑取蓝色蚀斑,经三轮蚀斑纯化,获得数株重组杆状病毒rpBlueHisH7HA。提取重组病毒DNA,经PCR证明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血凝实验、SDS-PAGE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HA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HFive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