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45篇
  免费   2645篇
  国内免费   3670篇
林业   3716篇
农学   2659篇
基础科学   2123篇
  4170篇
综合类   18603篇
农作物   2759篇
水产渔业   2242篇
畜牧兽医   6515篇
园艺   2973篇
植物保护   1800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653篇
  2022年   1599篇
  2021年   1696篇
  2020年   1614篇
  2019年   1427篇
  2018年   1151篇
  2017年   1826篇
  2016年   1274篇
  2015年   1917篇
  2014年   2057篇
  2013年   2616篇
  2012年   3495篇
  2011年   3486篇
  2010年   3332篇
  2009年   3065篇
  2008年   2997篇
  2007年   2847篇
  2006年   2398篇
  2005年   1912篇
  2004年   1220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1077篇
  2001年   944篇
  2000年   773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吴敏  王志琴  尤泳 《农业工程》2020,10(10):91-95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管理学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依据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要求,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研究了“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模式对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课程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改革策略,实践总结了改革成效和问题思考,促进了工科专业管理类课程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2.
通过调研山东75家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生产情况,分析规模生产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种植规格、各环节作业方式和机械配备等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并对各环节作业提出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3.
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36 h时,各处理组GP趋于稳定,体外发酵减弱接近停止;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该青贮饲料组合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A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分析表明,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产气发酵特性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为保证稻谷干燥后品质、提高干燥效率,基于不同含水率稻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出变温热风干燥工艺。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稻谷温度、初始含水率和热风风速为影响因素,以稻谷爆腰指数、整精米率和干燥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稻谷玻璃化转变温度、恒温和变温干燥特性,模拟解析稻谷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规律,以5、10、15℃的变温幅度进行变温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其含水率呈负相关,恒温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稻谷温度47℃、初始含水率22.0%、热风风速0.50 m/s,干燥后稻谷爆腰指数70、整精米率57.67%、干燥时间195 min;与恒温干燥相比,以5℃和10℃为变温幅度的变温干燥工艺,干燥后稻谷爆腰指数分别降低了20和10,整精米率提高12.6、7.7个百分点,干燥时间缩短30 min和60 min。研究表明,基于玻璃化转变的稻谷变温热风干燥工艺明显改善了稻谷干燥后品质,提高了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35.
为探索红枣GSTU类基因在红枣抗逆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狗头枣枣树叶片的DNA为模板,根据枣GSTU基因的序列(HM345954.1)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GSTU基因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所对应蛋白的结构域、功能域、理化特性、跨膜区、二级结构及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的DNA序列全长838 bp,具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在292~460 bp碱基处,该序列与GenBank中枣的GSTU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85%和100%,表明成功的克隆了狗头枣的GSTU基因。该序列编码22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5.268 kD,理论等电点(pI)为6.10;亲水性的平均数为-0.242,表明该蛋白是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其次是无规则卷曲,不存在信号肽,表明该蛋白可能为非分泌性蛋白,该蛋白可能位于内质网(膜)和质膜上。本研究获得的狗头枣GSTU基因在基因结构上含有1个内含子,在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上与GenBank中枣的GSTU基因同源性高,并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等进行了预测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红枣抗逆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红枣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6.
气候变化下,森林生物量遥感监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机载LiDAR作为重要的遥感信息源,其采样大小对生物量估测精度有着一定的影响。以机载LiDAR数据为信息源,以44块30m×30m的方形橡胶林实测样地数据为基础,对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不同尺寸采样(共21个采样尺寸,边长从10m至30m,间隔为1m),提取不同采样尺寸下的激光雷达参数,并与橡胶林地上生物量建立PLSR模型,就机载激光雷达采样大小对橡胶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精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采样尺寸小于18m时,估测精度随着采样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当采样尺寸大于18m时,估测精度随着采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进而趋于平缓。结果虽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当采样尺寸为18m时估测效果最佳,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18,均方根误差(RMSE)为17.830 t/hm^2;交叉验证精度P和RMSEcv分别为82.741%和18.874t/hm^2。相较于实际样地(30m)尺寸下的估测结果,18m采样尺寸下的R^2提高了1.989%,RMSEcv降低了2.611%。因此,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受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采样尺寸大小的影响,在生物量估测过程中需结合研究对象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采样尺寸进行选择,从而提高生物量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37.
为合理使用低毒农药防治水稻粘虫,2015年7月在广西乐业县同乐镇和甘田镇进行25%灭幼脲悬浮剂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粘虫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7 d,核心区25%灭幼脲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分别为96.19%和94.73%,在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示范区的防效分别为93.50%和95.10%;施药后10 d,核心区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分别为96.61%和97.35%,在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示范区的防效分别为90.07%和89.59%。25%灭幼脲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区对粘虫的防效均要高于农民自防区。  相似文献   
38.
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对自相残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群体饲养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不同龄期的自相残杀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密度(5、10、20头/瓶和30头/瓶)下,不同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率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下的自相残杀行为主要集中在5龄幼虫,其自相残杀率均在5龄第2天时最高,在5、10、20和30头/瓶中分别为(14.34±3.28)%、(17.94±3.26)%、(18.21±3.47)%和(27.05±5.52)%,幼虫在5龄前的自相残杀行为并不明显。进一步测定发现,相同数量的4龄和5龄幼虫混合后在3种密度(4、10和20头/瓶)下的自相残杀率无显著差异(F=2.29,df=2,P>0.05),但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死亡的4龄幼虫占总死亡个体的比例升高,而死亡的5龄幼虫所占比例下降。这说明草地贪夜蛾同一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行为具有明显的龄期依赖性,自相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高龄幼虫间。低龄和高龄幼虫同时存在时低龄幼虫被残杀的比例较高。试验结果对于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大量饲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9.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utophagy of human ovarian cancer SKOV3 cells induced by cepharanthine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The effect of cepharanthine on the viability of ovarian cancer SKOV3 cells was measured by CCK-8 assay. The SKOV3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cepharanthine, and then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osome was observed with acridine orange staining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he protein levels of LC3, AKT, p-AKT, mTOR, p-mTOR and GAPDH in the SKOV3 cells treated with cepharanthine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Cepharanthin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viability of ovarian cancer SKOV3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P<0.05). The number of the intracellular acidic autophagosomes with bright red fluorescenc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cepharanthine treatment in the SKOV3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LC3-Ⅱ in SKOV3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fter cepharanthine treatment. Furthermore, treatment with cepharanthine in the SKOV3 cells also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own-regulation of phosphorylated form of AKT and mTOR (P<0.01), while the total protein level was not changed. Combination of cepharanthine and 3-methyladenine resulted in a substantial decrease in the cell viability compared with using cepharanthine alone.CONCLUSION: Cepharanthine significantl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human ovarian cancer SKOV3 cells and induces the autophagy, which may be correl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PI3K/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40.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20 kg/667 m~2时产量最高;盐碱地条件下,增施氮肥会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此外,施氮量的增加还会显著降低稻米的蒸煮品质与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