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9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林业   384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194篇
  424篇
综合类   2433篇
农作物   411篇
水产渔业   291篇
畜牧兽医   683篇
园艺   347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991.
992.
本研究以尖叶牛樟根尖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时间对牛樟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牛樟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于9:00—11:00进行取材,用0.002 mol/L 8-羟基喹啉液预处理2 h,4%果胶酶和5%纤维素酶酶解5 h,能获得较佳的染色体制片。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尖叶牛樟的染色体数目为24条,核型公式为2n=2x=24=22m+2sm,第10对染色体带有随体,属于2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55.81%。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尖叶牛樟可能进化程度较低,属于比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993.
秩次分析法在评价绿豆区试产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金文林教授提出的秩次分析法对国家绿豆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各试验环境进行常规方差分析,并定义三个统计数:平均分级值H1、产量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并在多重比较的基础上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提出了自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一种大豆SNP分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大豆基因组中分布广泛,SNP分型是大豆SNP遗传作图,关联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以Rhg4基因开发的5个SNP为例,介绍了一种大豆SNP分型的新方法-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PCR(FLDAS-PCR).采用AS-PCR原理,针对某个SNP位点设计2条相差4-5bp的特异引物和1个公用引物,PCR产物约100bp或150bp,2种等位基因型PCR产物相差4-5bp,在2个特异引物3'端第3和4碱基位置分别人为引入错配碱基来提高PCR特异性,通过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将纯合和杂合基因型检测出来.探讨了特异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对Rhg4-1592扩增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可通过调整特异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优化扩增效果.FLDAS-PCR对18份种质分型结果与PCR产物克隆测序法一致,表明本研究建立的FLDAS-PCR法是一种简便、快捷、新型的大豆SNP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995.
选用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具有显著钝化作用的脱脂牛奶和磷酸三钠为研究对象,通过枯斑法测定脱脂牛奶和磷酸三钠两者复配制剂(称为抑毒灵)对烟草漂浮育苗过程中被TMV污染的基质及剪叶器的钝化作用,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抑毒灵对病毒粒体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qPCR对TMV含量以及寄主防御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抑毒灵稀释液对TMV的钝化作用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不同处理间抑制率差异显著。抑毒灵与TMV接种液混合3 min后可完全抑制TMV对叶片的侵染。采用500倍抑毒灵消毒1 min以上时间抑制效果最佳。剪叶器具经稀释500倍的抑毒灵浸泡不少于5 min时对TMV的钝化效果可达100%。不同浓度的抑毒灵稀释液可显著钝化基质中的TMV,抑制TMV对烟苗的侵染和发病率,基质中TMV的含量下降74.09%~90.26%,相对防效达54.83%~85.45%。此外,所有抑毒灵处理中烟苗叶片表现正常,无药害发生。钝化病毒机制研究发现,经抑毒灵稀释液共孵育后的病毒粒体断裂成微小片段,外壳蛋白受损严重,螺旋结构和柱状基本消损完。与此同时,抑毒灵可提高防御酶PPO和PAL的酶活,还可显著诱导防御基因NPR1PALPR1bPR1a的表达。综上,抑毒灵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病毒粒体和诱导寄主抗性起到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茶叶浸取液制备的纳米银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植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抗菌材料,并将其制成1000 mg/L的纳米银喷雾,分析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CK)与实验组(Nano-Ag)的样本土壤中,所具有的微生物类别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类别微生物的丰度具有一定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overage数值均较高(Coverage>99.71%),香农指数均较大(Shannon>5.46),辛普森指数均较小(Simpson<0.02),两组间ACE指数和Chao指数差异均较小(ACE<2,Chao<6);同时,纳米银可抑制变形菌门下的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下的嗜热油菌纲的生长,而能够促进绿弯菌门下纤线杆菌纲的生长。本文验证了纳米银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安全性,拓宽了纳米银材料的潜在应用范围,为纳米材料在环境及医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不同玉米秸秆碳形态的增碳培肥效果,在烟田上建立原位土柱培养试验,分析不添加秸秆碳(CK)、添加常规秸秆(RS)、腐熟秸秆(DS)以及秸秆生物炭(BC)4个处理下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秸秆碳相比,3种秸秆碳形态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与不添加秸秆碳相比,常规秸秆和腐熟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而秸秆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了颗粒有机碳(POC)含量(42.40%)。3种秸秆碳形态均提升微生物量碳/有机碳,这表明了秸秆碳投入可促进土壤有机碳周转。采用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常规秸秆、腐熟秸秆处理增加了土壤烷氧碳(O-Alkyl-C)和羰基碳(Carbonyl-C)(易降解碳组分),而秸秆生物炭则增加了烷基碳(Alkyl-C)(难降解碳组分)、烷基碳/烷氧碳(A/O-A)和疏水碳/亲水碳(Hydrophobic-C/Hydrophilic-C)。不同形态的秸秆碳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具有差异性,秸秆生物炭处理显...  相似文献   
998.
以黑果腺肋花楸和酸浆宿萼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建立响应面模型等方法优化复合饮料的制备工艺,并对产品的稳定性、感官品质、功能性质与货架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宿萼浸提液最佳苦味掩盖剂为质量比为1∶2的纽甜与果葡糖浆,添加量为30 mg/mL;稳定剂最佳比例为β-环状糊精0.17%,卡拉胶0.13%,羧甲基纤维素钠0.13%;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黑果腺肋花楸汁与酸浆宿萼浸提液体积比为8.2∶1,白砂糖添加量14.2%,柠檬酸添加量0.06%,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饮料感官评分为85.23±0.58分,其整体呈现紫红色,果香味浓郁,入口后酸甜适中,口感绵软细腻。  相似文献   
999.
以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工程系的专业必修课"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为例,结合粮食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论述了课程目标与特色、课程建设及应用,并结合课程特色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和规划,以期为促进"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选取6个茎瘤芥品种为试材,在芸薹属SSR公共引物中初筛获得引物的基础上,选择9对条带清晰、表现稳定的多态性引物,利用SSR荧光标记技术开展了茎瘤芥品种SSR分子标记的差异性研究,初步构建了品种的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共筛选到7对多态性引物,检测到20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2.2个;扩增得到20个带型,平均每对引物2.2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26~397 bp;构建了6个茎瘤芥品种的分子身份证,并进行了合理区分;在分子水平上,浙江品种间差异最为显著,浙渝两地品种差异次之,重庆品种间差异最小,但各品种均拥有独立身份代码,研究结果为茎瘤芥品种资源的鉴定、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基础研究等各项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