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5篇
  18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4种城市绿化观赏草的碳贮量及其碳汇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闽江公园银边沿阶草(Ophiopogon intermedius‘Argenteo-marginatus’)、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 fulva‘Stella de Oro’)以及鸢尾(Iris tectorum)4种观赏草为试验材料,用湿烧法测定全株、根部与茎叶的含碳率,对不同植物含碳特征及碳汇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观赏草全株含碳率在39.20%-42.71%之间,其中麦冬全株含碳率最高;4种观赏草相同器官的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种观赏草不同部位含碳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地上部分的含碳率大于地下部分。4种观赏草的碳贮量在0.26-0.43 t·hm-2之间;银边沿阶草与麦冬的地下部分碳贮量大于地上部分,而金娃娃萱草与鸢尾的碳贮量则是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4种观赏草碳贮量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比值在0.38-2.36之间。  相似文献   
62.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鲁棉研28号与对照鲁棉研21号和鲁棉研22号间的生育特点,并分别于盛蕾期、盛铃期和吐絮期取样测定了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Pn)、SOD活性、POD活性及MDA、脯氨酸、可溶性糖、相关激素(IAA、ABA、ZR、GA3)含量,探讨鲁棉研28号丰产稳产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叶片衰老进程存在着明显差异,与鲁棉研21号相比,鲁棉研22号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POD活性低,ABA含量低,光合速率下降缓慢,IAA、叶绿素相对含量、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高,叶片功能期长,而鲁棉研28号各项指标基本介于前两者之间,这些特点为其丰产、稳产、广适奠定了生理生化基础。生产实践中,适当控制或延缓棉花叶片的衰老进程,使棉花早熟而不早衰,对提高棉花产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晋江西溪流域1985与2001年两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周长—面积分形方法计算获得了西溪流域两期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并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的整体分形维数从1985年的1.255减少到2001年的1.169,整体空间结构向着简单、规则的方向发展;林地和水域的分形维数有所增加,其余用地类型均表现为减小。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的整体稳定性指数从1985年的0.245增加到2001年的0.331,用地的整体空间结构更加稳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最稳定的地类在1985与2001年分别为林地和草地,两期最不稳定的地类均为耕地。1985—2001年,人类活动对占西溪流域面积近50%的林地的利用趋于无序,空间结构趋于不稳定,今后应重点加强对林地有序利用的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64.
浅探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DHI检测获得的体细胞数据,探讨全年中经产奶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DHI中主要乳成分的数据,结合体细胞数进行相关分析,阐述体细胞数对牛奶主要成分及含量的影响,为原料奶产品质量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对扬州某实验农牧场经产荷斯坦奶牛进行12个月(2009年4月~2010年3月)的采样,共得到2 82...  相似文献   
65.
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以上海某奶牛场610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对SCD1基因A293V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SCD1基因A293V位点突变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天校正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泌乳性状的影响.共检测到AA、AV和VV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34、0.323和0.043,等位基因A和V的频率分别为0.796和0.204.该位点突变对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测定日产奶量、305天校正产奶量、305天乳蛋白量和305天乳脂量以及体细胞评分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表明,VV基因型个体的乳蛋白率、乳脂率极显著高于AA、AV型个体(P<0.01).SCD1基因A293V位点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遗传效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机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为探索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分布规律的因素,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9个牧场2003年—2009年118471次奶牛群体改良(DHI)测定日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中体细胞数(SCC)为455.35×104个/mL,体细胞评分(SCS)为3.66。胎次、泌乳月和产犊季节显著影响乳中SCS的分布。随着胎次和泌乳月的增加,高SCS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第3胎以上和第9泌乳月以后的奶牛有20%以上乳中SCS均高于6分(即大于56.5万个/mL)。春季产犊高SCS(≥6)所占比例最小(17.63%),夏季产犊比例最大(20.28%)。  相似文献   
67.
68.
 以 6个水稻品种作完全双列杂交 ,应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及条件遗传方差分析方法 ,对水稻灌浆速率进行动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及其组合在不同时期测定的灌浆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水稻灌浆速率主要受三倍体胚乳核基因及二倍体母体植株基因的遗传控制 ,细胞质效应较小 ,并且以胚乳核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的互作效应主要表现为母体加性×环境互作。灌浆速率后代的分离主要决定于水稻开花后 18d之前。各时期母体植株基因的遗传效应对水稻灌浆速率均有一定作用 ,并且水稻开花后 18~ 2 4d母体植株基因对灌浆速率的效应比胚乳核基因还大。各时期均以种子直接遗传率为主 ,母体遗传率很低 ,母体加性效应对水稻灌浆速率的作用被胚乳加性效应通过协方差的间接影响而弱化  相似文献   
69.
氮肥对水稻不同生长期土壤不同深度氮素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贵  陈莹  施卫明 《土壤》2013,45(5):809-814
为了探明太湖地区氮肥施用对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土壤氮素渗漏的影响,利用渗漏管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①土壤各层(20 ~ 40、40 ~ 60、60 ~ 80和80 ~ 120 cm)渗漏液中铵态氮(NH4+-N)的平均浓度在水稻分蘖期较高,而硝态氮(-N)和全氮(TN-N)的平均浓度则在苗期相对较高。渗漏液中NH4+-N和TN-N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基本呈降低趋势。②以土壤80 ~ 120 cm深处渗漏量为进入地下水的氮素渗漏量,发现TN-N渗漏量占施肥量的比例为1.69% ~ 2.04%。分蘖期的NH4+-N渗漏量相对较多,而苗期-N和TN-N相对较多,总TN-N渗漏量中NH4+-N和-N基本无差异。③氮肥用量增加降了氮肥利用效率,加剧了土壤各层氮素渗漏风险。当施氮量由N 200增至270 kg/hm2时,氮肥表观利用率下降7.14%,下渗至地下水中的TN-N增加12.3%。  相似文献   
70.
丁鹏  陈莹  马鸣  袁国映 《干旱区研究》2011,28(3):562-563
2010年9月14~26日,对新疆罗布泊进行综合考察时,在哈密雅满苏镇磁海矿区附近的施工驻地发现了1只北鹨(Anthus gustavi Swinhoe,1863),并拍摄到十几张照片.经过仔细观察与图片鉴定,确定为新疆鸟类新纪录.同时,对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栖息地、生态习性以及亚种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