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药抗柔嫩艾美尔球虫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中兽医理论和鸡球虫病的特点,用纯中药组方,经组方药效筛选试验,选用抗球虫效果最佳的组方进行抗球虫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所选中药组方具有明显的抑制未孢子化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的成熟,对孢子化孵囊具有杀灭作用,并且使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增多,提高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证明了该组具有高效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42.
分别用25%丙环唑EC(敌力脱)、25%吡唑醚菌酯EC(凯润)、22.5%啶氧菌酯SC(阿砣)、42.4%唑醚·菌酰胺SC(健达)、35%氟菌·戊唑醇SC(露娜润)和42%肟菌·戊唑醇SC(拿敌稳)进行大田药剂防治香蕉黑条叶斑病试验。第3次施药后7d调查结果,25%丙环唑EC(敌力脱)1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EC(凯润)1 875倍液、22.5%啶氧菌酯SC(阿砣)1 000倍液、42.4%唑醚·菌酰胺SC(健达)3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SC(露娜润)1 000倍液和42%肟菌·戊唑醇SC(拿敌稳)2 000倍液与空白对照相比,防治香蕉黑条叶斑病效果分别为54.49%、63.43%、76.40%、81.14%、78.12%和74.88%;第3次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34.54%、50.31%、68.49%、78.41%、72.62%和60.32%。在生产上可使用42.4%唑醚·菌酰胺SC(健达)3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SC(露娜润)和22.5%啶氧菌酯SC(阿砣)1 000倍液喷施叶片3次,间隔15 d喷施1次,对香蕉黑条叶斑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3.
在植物病原菌的常规培养中,经常会遇到杂菌污染和培养基干燥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其要点是利用密封式普通塑料保鲜盒盛放培养基平板,再转移到培养箱中培养。该方法特别适合需要长期培养的测试工作。除了平板培养外,该方法还可用于其他形式的培养,以防止培养皿内试验材料的水分散失和杂菌污染。  相似文献   
44.
王忠文 《饲料世界》2003,(12):31-31
当前,在大中型饲料厂里都使用了制粒机。因此,如何确保制粒机正常生产就成了饲料厂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制粒机本身质量和性能外,相关生产工艺也很重要,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做些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普通植物病理学旧的教学模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单调,实验课作业占用时间过多,学习教条化而难以理解及灵活应用。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用幻片及多媒体、文献专题综述等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启发学生深入了解学科新动态.提高自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明确可在广西利用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和抗病亲本。[方法]利用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广西优势菌型IV菌接种一套水稻抗白叶枯病单基因系、广西主要的杂交稻亲本和一些重要的种质材料,并调查了其抗感情况。[结果]对IV型菌具抗性的品种有IRBB5、IRBB7和CBB23,且分别含有抗病基因xa5、Xa7和Xa23,确认为白叶枯病菌IV型菌的有效抗病基因。[结论]为抗白叶枯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西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ucumerirum Owen)、烟草赤星菌[Alternaria longipes(Ell.et Eu)Tisdale et Wadk]、香蕉大灰斑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烟草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和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靶标,对采自广西十万大山的16种植物的甲醇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 Hand.Mass)、水茄(Solanum touvum Swartz)等7种植物粗提物对5种供试真菌均有活性,其中狭叶坡垒抑菌活性最为显著;进一步测定了狭叶坡垒石油醚萃取层、乙酸乙酯萃取层及水萃取层对玉米大斑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稻胡麻叶斑菌(Helminthosporium oryzae Breda de Haan)和西瓜枯萎菌(F.oxysporum Schl.f.sp)等21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5 mg/mL狭叶坡垒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对水稻恶苗菌[Gibberella fujikuroi(Saw)Wollenw]、香蕉黑条叶斑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Marelet)和香蕉褐缘灰斑菌(Cercospora musae Zimm)等1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的抑制率达100%,对香蕉叶缘枯菌(Alternaria musae Bour.et Bat)、香蕉大灰斑菌[Curva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甘蓝黑斑菌[Alternaria brassicola(Schw.)Wiltshire]和水稻纹枯菌(R.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89.00%、94.12%、90.35%、89.93%和85.13%。对烟草黑胫病菌(C.nicotianae)、香蕉叶缘枯菌(A.musae)、香蕉大灰斑菌(C.lunata)、甘蔗凤梨病菌(C.paradoxa)、甘蓝黑斑菌(A.brassicola)和水稻纹枯菌(R.solani)的EC50分别为:0.475 8,2.642 9,0.614 7,0.467 4,0.977 7,3.463 7 mg/mL。对甘蔗凤梨病菌(C.paradoxa)、甘蓝黑斑菌(A.brassicola)进行孢子萌发实验,其EC50分别为0.716 6 mg/mL、1.784 4 mg/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狭叶坡垒枝叶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8.
一些药用植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5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8种药用植物的39份甲醇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线性生长的抗菌活性进行离体测定。在含植物甲醇提取物干物质10 mg/mL的测定浓度下,对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抑菌率大于60%的有12种,其中:一点血Begonia wilsonii、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和苦李根Rhamnus crenatus的抑菌率分别是100%、96.00%和94.55%;对黄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抑菌率大于60%的有10种,其中: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和金果榄的抑菌率分别是93.88%、91.92%和90.32%;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抑菌率大于60%的有5种,其中抗菌活性较高的有黄根Prismatomeris tetrandra(80.00%)和三叉苦Evodia lepta(69.03%);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抑菌率大于60%的有4种,抗菌活性较高的有苦李根(69.05%)和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67.86%);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4号小种抑菌率大于60%的有3种,分别是苦李根(73.58%)、石仙桃(68.99%)和黄根(61.46%)。  相似文献   
49.
1产仔前的准备 加强妊娠期饲养管理,严把饲料营养和质量关,注意保持貂场环境的安静,以杜绝流产、死胎、烂胎现象的发生,保证初生仔貂健康,有较强的生活力。要在4月中旬准备好垫草,做好产箱的清理、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50.
王忠文 《蚕学通讯》2003,23(4):17-18,23
由于脓病长期危害我省柞蚕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本试验力求探索对该病的药物防治方法。为柞蚕脓病的药物防治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