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混合发酵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混合发酵技术应用于分离自南海红树植物的2株内生海洋真菌(菌株编号为1924#和3893#)的培养,其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表现出明显的杀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 Hühner)和中华鳋(Sinergasilus spp.)的活性。从该粗提物分离到2个纯培养未能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A和B,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它们为2-甲基水杨酸(A)和环(苯丙-苯丙)二肽(B)。其中优势代谢产物A是粗提物具有杀虫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的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共培养,从菌丝体中分离到9种代谢产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它们为: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5β,19-三醇(化合物1)、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9-二醇(化合物2)、3β,11α-二羟基麦角甾-8,24(28)-二烯-7-酮(化合物3)、(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化合物4)、(22E,24R)-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化合物5)、22E,24R-2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化合物6)及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和(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海洋红树林真菌里分离得到.化合物1~6以往未从单独发酵的两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的代谢产物,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鉴定,分别为:8—O—methylbostrycoidin(1),环(酪—亮)二肽(2),环(苯丙—丙)二肽(3),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4),环(脯—甘)二肽(5),麦角甾醇(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液提取物中寻找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后,确定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4-甲氧酰基苯甲酸乙二醇酯、4-甲基-2-甲酰基-3,5-二羟基苯甲酸乙酯、rubramin、对羟基乙酰苯乙胺和尿嘧啶。4-甲基-2甲酰基-3,5-=羟基苯甲酸乙酯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被发现,并首次报道了其2D-NMR数据,生测结果表明其对小麦赤霉、大豆疫霉具有中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工程应用潜力(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现今红树林真菌研究的热点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红树林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作用,新颖的代谢产物和生物工程应用前景四个方面。首先,红树林真菌按照其生态作用被分为腐生,寄生和内生真菌。其中腐生真菌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降解和能量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它们也会产生一些毒素:寄生真菌对于红树林的存活,长势和健康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内生真菌分布于大部分红树之中,所产的活性物质是红树林真菌中最丰富的。其次,虽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红树林真菌可以产生很多新酶和具有’抑菌,杀虫及其它活性的物质,并且很多由内生真菌产生的活性物质被认为对红树起着重要作用,但只有少量研究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因此,本文对现今应用分子技术来将红树林真菌的生态作用与其代谢产物联系起来的进展进行了讨论。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利用代谢工程和后基因组技术来生产大量新酶和活性物质并将其商业化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