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株红树内生真菌混合发酵培养液中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混合发酵技术应用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代谢产物的培养,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甲酰基一3,5-二羟基-4-甲基苯甲酸(化合物1)、6,8-二羟基-4-乙酰基异香豆素(化合物2)、5-羟基-6,8-二甲氧基-2,3-二甲基-4H-萘-[2,3-b]-吡喃-4-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从一株苦槛蓝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09中寻找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到6个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N-2’-羟基-3'E-十八碳烯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E,8E-sphingadiene (1),(4E,8E)-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E)-3’-十七碳烯酰胺)-3-羟基-9-甲基-4,8-十九碳二烯(2),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3),胆甾-4-烯-3-醇(4),正癸酸甲酯(5),正十六碳酸甲酯(6).化合物1、2为首次从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生测结果表明,在0.5μmol/mL浓度下化合物1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和柑橘青霉有中度抗菌活性,化合物2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有中度抗菌活性,对柑橘青霉具有轻度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4c的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研究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4c的菌体中分离得到4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1)、3-羟基-2-甲基苯酸(2)、3,4-二氢-8-羟基-3-甲基-1H-2-苯吡喃-1-酮-5-羧酸(3)、3,4-二氢-8-羟基-3,5-二甲基-1H-2-苯吡喃-1-酮(4);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值分别为7.5和11.2 Mol。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4c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榛子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榛子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开发榛子叶资源。方法利用1HNMR、13CNMR谱与化学方法鉴定从榛子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荧光酶标记法测定榛子叶提取物的抗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从榛子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3,5,8-四羟基-2,4-二(3-甲基丁-2-烯基)双苯吡酮(1),山奈酚(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甲酸(4),儿茶酚(5),2,7-二羟基-3,5-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测定了化合物(6)的抗金属蛋白酶活性。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获得,化合物(6)对金属蛋白酶(MMP)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木蹄层孔菌子实体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Ellman法测定化合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DPPH法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活性和96孔板微量法测定抑菌活性。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3,4-二羟基苯甲醛(2)、4-(3,4-二羟苯基)-3E-丁烯-2-酮(3)、2,4-二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4)、对羟基苯甲醛(5)、4-羟基苯乙酮(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7)、麦角甾-7,22-二烯-3-酮(8)、4-(4-羟基苯基)-3E-丁烯-2-酮(9)、1,5-2(3,4-二羟基苯基)-1,4-戊二烯-3-酮(10)、3,4-二羟基苯乙酮(11)。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10,11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3,4,9,10,11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1~11均有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10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内生真菌Eef-10的分类地位,分离和鉴定该真菌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并评价其抗细菌和抗肿瘤细胞活性,以期得到具有抗细菌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方法】内生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纯化主要采用减压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化合物的鉴定主要依据~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学数据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采用MTT显色法测定了次生代谢产物对5种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采用CCK8法测定了次生代谢产物对2种不同癌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内生真菌Eef-10中分离到的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traric acid(化合物Ⅰ)、2, 4-二羟基-3, 6-二甲基苯甲酸乙酯(Ethyl 2, 4-dihydroxy-3, 6-dimethylbenzoate)(化合物Ⅱ)和4-甲基-5, 6-二氢-2H-吡喃-2-酮(4-methyl-5, 6-dihydro-2 H-pyran-2-one)(化合物Ⅲ)。化合物Ⅱ对5种革兰阴性细菌表现出强抑制活性,最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35.87~55.50μg/mL,化合物Ⅰ的IC_(50)为67.25~130.55μg/mL,化合物Ⅲ的IC_(50)均大于200μg/mL。抗肿瘤细胞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IC_(50)为1.50μg/mL,活性强于阳性对照喜树碱(IC_(50)为3.6μg/mL)。【结论】从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 Eef-10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化合物Ⅱ对桉树青枯病菌和Hep-G2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厚朴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一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厚朴内生真菌黑孢霉HPFJ3菌株(Nigrospora sp.HPFJ3)为研究材料,对发酵菌丝体甲醇粗提物中能够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活性物质进行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甲醇提取物中得到3种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鉴定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对羟基苯甲酸以及4-羟基-18碳酸。活性检测试验显示,麦角甾醇和对羟基苯甲酸2种化合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麦角甾醇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率达到66.70%;而4-羟基-18碳酸对小麦全蚀病菌无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测定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醚的抑菌活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抑制6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在186.48~711.78 mg.L-1之间,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71.93~337.85 mg.L-1之间,且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普遍低于抑制菌丝的EC50。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菌丝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86.48和171.93 mg.L-1。同时,比较了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醚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对番茄早疫及梨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抑制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虽然稍高于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EC50,但均低于多菌灵,表明该物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几种柱色谱技术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考夫曼网柄牛肝菌子实体中的化学成份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检测化合物乙酰胆碱酯酶(ACh E)与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从考夫曼网柄牛肝菌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固醇(1)、β-谷甾醇(2)、对羟基苯丙酸甲酯(3)、对羟基苯乙酮(4)、对羟基苯甲酸甲酯(5)、咖啡酸甲酯(6)、对羟基苯甲酸(7)、对甲基苯酚(8)、N-乙酰基酪胺(9)、3,4二羟基苯乙酮(10)、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11)、香草酸(12)、原儿茶酸(13)、5,6-二羟基苯并呋喃-2,3-二羧酸二甲酯(14)、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5)、5α,8α-过氧麦角固醇(16)、异麦芽糖(17)、2-羟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18)和对甲氧基苯丙酸(19)。化合物1,3,4,6,7,10,13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1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8,10,13对α-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微红新月蕨的杀虫活性和活性组分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红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的杀虫成分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通过生物活性测定确定微红新月蕨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家蝇成虫(Musca domestica)、白纹伊蚊4龄幼虫(Aedes albopictus)、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菜粉蝶(Pieris rapae)3龄幼虫具有拒食活性。从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4种化合物,即7-羟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黄烷酮、2',4'-二羟基-3'-甲基-6'-甲氧基查尔酮、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上述4种化合物在50 mg•L-1的浓度下,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都具有拒食活性;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弱的拒食活性,24 h的平均拒食率为40.51%,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没有拒食活性;2 ?g/头的剂量下,这4种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没有触杀活性,24和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0;1 ?g/头的剂量下,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33.76%,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也基本没有触杀活性。【结论】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从该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的4种化合物母体结构一致,但取代基不同或取代的位置不同,其活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微红新月蕨中其它化学成分及其构效关系值得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的代谢产物,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鉴定,分别为:8—O—methylbostrycoidin(1),环(酪—亮)二肽(2),环(苯丙—丙)二肽(3),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4),环(脯—甘)二肽(5),麦角甾醇(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SCS-KFD03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运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为3β,5α-d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1);3β,4α-dihydroxy-26-methoxyergosta-7,24(28)-dien-6-one(2);麦角甾醇(22E,24R)-ergosta-5,7,22-trien-3β-ol(3);leporin B(4);astellolide G(5);astellolide B(6)和astellolide A(7),并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3,5和6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具有较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4具有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海洋源拮抗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云港海域的海水和海泥中分离海洋细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海洋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经过初筛、纯化、定量复筛,获得11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海洋细菌.采用室内抑菌法测定了这11个活性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G-sm-3、PY-sw-1、PY-sw-9和Ns-sw-6的抑菌谱广且抑菌活性强.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了这11个活性菌株的胞外粗蛋白,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sw-1的胞外粗蛋白对7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效果,尤其对云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显著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sw-1及其胞外物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喷施后7 d的防效分别为63.2%和53.9%.以上试验结果说明一些海洋源微生物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韩树英  池玉杰  薛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53-4955,4959
[目的]获得一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褐腐真菌,并且分析其产酶特性.[方法]从腐朽木材上分离出一株褐腐真菌,分析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并且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该菌株的2种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该菌株为栗黑拟层孔菌.发酵试验表明,在初始pH 6.0、CMC-Na 0.5 g/L、KH2PO40.5 g/L、CaCl2 0.5 g/L、VB1 0.5 g/L、MgCl22 mmol/L、酵母粉5.0 g/L、酒石酸铵0.5 g/L的条件下,培养5d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内切葡聚糖苷酶(CMCCase)为21.71 U/ml,β-葡聚糖苷酶为10.69 U/nml.[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褐腐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块法从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出102株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观察,将其鉴定为11个属,分属于6科6目4纲3门。其中根部12株涉及6个属,茎部23株涉及9个属,叶部67株涉及11个属。毛霉属( Mucor)和木霉属( Trichoderma)为马尾松内生真菌中的优势属。马尾松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植株的根、茎、叶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器官上的种群和数量分布存有明显差异性,从叶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和涉及属的数目最多,茎部次之,根部最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JG-1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理化常数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同时,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及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从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JG-12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S)-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1),ilicicolin H(2),2-chloro-3,5-dimethoxybenzyl alcohol(3),(7R)-methoxypurpuride(4),(5a S,9S,9a S)-1,3,4,5,5a,6,7,8,9,9a-decahydro-6,6,9a-trimethyl-3-oxonaphtho[1,2-c]furan-9-yl N-acetyl-L-valinate(5),ergosterolperoxide(3β-hydroxy-5,8-epidioxy-ergosta-6,22-diene)(6)。其中,化合物1具有抗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活性,化合物3具有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活性;化合物1和3~5具有全齿复活线虫抑制活性;化合物1~5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A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利用老瓜头及其内生真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发酵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发酵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尿嘧啶苷、L-焦谷氨酸、甲基焦谷氨酸和蔗糖。[结论]明确了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8.
肇庆鱼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肇庆鱼藤Derris hancei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0属16株,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鱼藤茎内生菌株Penicillium sp.Q1、Rhizoctonia sp.S1、Phomopsis sp.N2、Corticium sp.F1和叶内生菌株Penicillium sp.Q2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niveum Rhizoctonia sp.S1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以及Phomopsis sp.N2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的对峙培养拮抗系数均达到Ⅱ级,且证实鱼藤内生真菌可产生抑菌活性物质.浸叶法测定表明,叶内生菌Penicillium sp.Q2菌株发酵液活性最强,处理后48 h,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幼虫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无翅成蚜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和75.10%,活性高于其他分离筛选所获菌株.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江永县姜瘟病重病区的土壤为材料,对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筛选抑制致病菌的木霉菌。结果表明:姜瘟病重病区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有2种,分别为G1、H2,其中G1致病性较强,经过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鉴定,发现H2为欧式杆菌(Erwinia spp.),G1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lanacarum);通过对峙实验分析发现,编号为23的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致病菌G1和H2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应用于姜瘟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防风内生真菌DL02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与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菌株,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菌株DL02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anch.),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烟酸(1)、丁二酸(2)、麦角甾醇(3)、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色胺酮(5)、lawsaritol A(6)、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3.9 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