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97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26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明引起贵州省某鸭场雏鸭发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该鸭场送的疑似细菌感染病鸭进行剖检,取鼻黏膜、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器官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研究其耐药情况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6 h后呈现为边缘整齐、有光泽的乳白色菌落,伴有β-溶血现象,经革兰氏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呈两端钝圆、弧状、排列无规则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霍乱弧菌相符;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霍乱弧菌同源性高达99.6%~99.7%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都表现为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敏感;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导致试验组雏鸭5 d内全部发病死亡,表明该分离菌对雏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霍乱弧菌相关毒力基因hlyAompWchxA为阳性,而检测的O1群rfb、O139群rfbtcpActxA基因为阴性,表明本次分离的霍乱弧菌携带有致病基因,但不属于O1和O139血清群。结果表明,该鸭场雏鸭发病的疫情病原为非O1/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该菌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霍乱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灭活的鱼肠道弧菌作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鱼肠道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est,IFAT)、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技术。IFAT结果显示阳性信号覆盖整个菌体,明亮,清晰,荧光信号呈长弧形且两端钝圆,与鱼肠道弧菌形状一致。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共10条蛋白带发生免疫反应,其中6条蛋白带结果较清晰,显示出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阴性对照组无条带。IFAT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说明所建立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测出鱼肠道弧菌。  相似文献   
3.
对北海近岸养殖海域的3种弧菌(Vibrio)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鉴定的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通过从北海近岸养殖海域随机采集水样,利用TCBS培养基对所采水样进行弧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PCR方法和序列分析对弧菌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出的3种弧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检测。共分离获得67株疑似弧菌菌株,经鉴定,19株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4株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4株为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耐药性分析研究表明,19株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显示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其中100%的菌株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表现耐药,94.7%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84.1%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78.9%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4株霍乱弧菌和4株河流弧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但敏感度低,两者对复方新诺明均表现为中介敏感。本研究提示,北海近岸养殖海域中弧菌种类较多,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大多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北海近岸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PCR扩增了MBP—ZOT质粒上的ZOT基因,该基因编码264~399位氨基酸残基C末端的15ku △G片段,并与经改造后的质粒P^BCX、连接。将重组后的质粒PMLAG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将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再将p^BCX-△G片段与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VP2包涵体蛋白通过滴鼻免疫途径对14日龄SPF鸡进行联合免疫试验,分别于免疫后第10、20d采集血清样品,进行ELISA试验,检测免疫后IBD抗体效价。动物免疫试验发现:融合蛋白P^BCX △G起到了明显免疫增强效果,与VP2重组蛋白联合免疫2次后,血清IBD的VP2 IgG抗体效价是单独用VP2免疫组的3倍,明显高于空白免疫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产蛋母鸡发生鸡弧菌性肝炎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及尸体剖检变化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与研究,为鸡弧菌性肝炎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福建省漳州市盛明养殖场鲈鱼的致病菌及其与鲈鱼免疫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解剖患病鲈鱼肝脏组织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了致病菌VP-5。显微镜观察该致病菌VP-5形态为球杆状,弧形,有单鞭毛,运动活跃,革兰阴性菌。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后,该致病菌对酪氨酸、葡萄糖、甘露醇等反应阳性,对蔗糖,阿拉伯糖和棉子糖等反应阴性。分析了该致病菌16SrRNA和tdh1基因序列,发现其与副溶血弧菌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综合后鉴定致病菌VP-5为副溶血弧菌。并研究了副溶血弧菌VP-5侵染鲈鱼后寄主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的表达水平差异。鲈鱼腹腔注射感染副溶血弧菌VP-5,感染后0-96h解剖鲈鱼肝脏组织和表皮组织。采用Trizol试剂盒抽提鲈鱼总RNA,反转录后生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鲈鱼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鲈鱼受到副溶血弧菌VP-5感染后,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在鲈鱼肝脏组织的表达量12h和24h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表皮组织的表达量在24h和36h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证实鲈鱼肝脏组织免疫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与副溶血弧菌VP-5的感染正相关,相对于表皮组织反应更快。因此鲈鱼的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积极反应于致病菌,这些基因的快速表达会引发鲈鱼自身免疫应答,增强其抵抗致病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To search natural compounds having inhibitory effect on bacterial growth is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view of growing multidrug resistant (MDR) strains of bacterial pathogens. Like other bacterial pathogens, MDR Vibrio cholerae, the causative agent of diarrheal disease cholera, is becoming a great concern. As an approach of searching new antimicrobial agents, here, we show that anethole, a well-studied natural component of sweet fennel and star anise seeds, could potential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MDR O1 El Tor biotype, the ongoing 7th cholera pandemic variant strains of toxigenic V. cholera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anethole against diverse O1 El Tor biotype strains is evaluated as 200 µg/ml. Moreover, the effect of anethole is bactericidal and exerts rapid-killing action on V. cholerae cells.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report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anethole, purified from natural compound,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growth of toxigenic V. cholerae. Our data suggest that anethole could be a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drug candidate, particularly against MDR V. cholerae mediated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AHPND)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对该病进行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检测 VpAHPND 的荧光定量 PCR 方法;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临床应用试验。【结果】该方法定量范围宽,起始模板浓度范围为 2.3×101 ~2.3×107 拷贝 /μL 时,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 2.3 拷贝/μL,与对虾其他病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试验变异系数为 0.45%~0.69%,可在 1 h 内完成样品检测;对临床对虾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套式 PCR 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应用 TaqMan 探针建立的检测 VpAHPND 的荧光定量 PCR 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可有效用于临床对虾样品的 VpAHPND 检测。  相似文献   
9.
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肝脏组织分离到EcGY0 2 0 4 0 1菌株 ,经人工感染、回归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 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 ,Ec GY0 2 0 4 0 1菌株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 ,其半致死剂量LD50 为 2 .7× 10 6CFU/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EcGY0 2 0 4 0 1菌株对利福平、四环素、喹诺酮类及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鳗弧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SDS、Sarkosyl及PMSF法分离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2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SDS、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的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中,SDS-PAGE电泳图谱不同,鳗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38kD;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04kD,其中,45kD、30kD和27kD外膜蛋白为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所共有。经比较,Sarkosyl法对2种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对3种方法提取的2种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进行SDS PAGE后,分别与吸附后的兔抗鳗弧菌、抗溶藻胶弧菌血清的Western-blotting印迹显示,兔抗鳗弧菌血清与其菌株的外膜蛋白主要有3条免疫反应带,其分子量分别为97kD、51kD和30kD,说明其可能与鳗弧菌抗原的特异性有关;兔抗溶藻胶弧菌血清与其菌株的外膜蛋白主要有2条免疫反应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1kD和27kD,说明可能与溶藻胶弧菌抗原的特异性有关,而51kD外膜蛋白可能是2种弧菌共有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