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7篇
农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马尾藻中富含多种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如海藻多酚、海藻多糖及多种硫酸多糖衍生物。在分离出的生物活性成分中,海藻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和药用效果而备受关注。同时,有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马尾藻海藻多糖对人类疾病的预防以及恢复具有积极效果。因此,本文对近年来马尾藻海藻多糖的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抗血管生成和抗炎症活性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助推马尾藻海藻多糖的研究,并且协助填补理论研究与工业应用之间的知识鸿沟。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31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第一法对10种含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中成药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2个厂家的2种中成药的二氧化硫超标,合格率为86.7%。  相似文献   
4.
采用滤纸片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针叶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圈大小,以研究黑松针叶提取物的抗霉菌活性。结果表明:黑松针叶提取物具有抗霉菌活性,但抑制效果与其质量浓度不成正比;3种提取物中,乙醇提取物的抗霉菌效果最显著,丙酮和水提取物的抗霉菌效果次之。其对黑曲霉、青霉、根霉起最佳抑制效果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25、25.01、2.5 g/L,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8、16.61、2.6 mm。  相似文献   
5.
无菌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年9月,用无菌的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进行接种.2002年8月,检查黑松发病情况,并对接种的松树进行线虫和细菌的再分离.试验发现:接种的8株黑松11个月后仍有5株表现正常,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而从其木质部却能分离到数量较多的无菌松材线虫.结果说明:无菌的松材线虫虽然能侵入松树木质部,但在不携带细菌的情况下对松树是没有致病力的.  相似文献   
6.
紫叶小檗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叶小檗硬枝扦插育苗的主要影响因素:插穗选取部位、插穗粗度、ABT1号生根粉的处理质量浓度、扦插基质等,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紫叶小檗硬枝扦插育苗的最佳处理组合是:插穗直径4mm 150mg/kg的ABT1号 蛭石。  相似文献   
7.
沙质岸黑松海防林更新属于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典型调查与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黑松海防林低质低效的形成原因,据其成因将这些林分划分为5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意见,并编制出黑松海防林密度管理表。通过更新造林和抚育技术试验,提出了较合理的更新方式,主要有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带状更新等,其中,带状更新适于在林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应用,其它几种更新方式较适于低效林的更新改造;采用稀疏林补植、林下种植灌木或绿肥压青、封禁保护枯落物等技术,可有效地改善林分状况。  相似文献   
8.
黑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的黑松进行了育苗和多点造林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黑松苗期在小陇山林区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油松,苗期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1 cm ,平均苗高16.30 cm.多点造林试验表明,黑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气候、立地条件,抗鼠害能力比油松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油松高,幼林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8年生黑松林分平均胸径3.20 cm,平均高2.98 m.引种获得成功,丰富了小陇山林区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以健康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苗为材料,用非伤害性刺激,如冷冻和伤害性刺激,如:烧伤、刺伤、化学伤害等引发了植物体内的波形的变化,研究表明,非伤害性刺激能在幼苗体内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伤害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动作电波的传递外,还能引起较为复杂的变异电波的传递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讨论。图4参28。  相似文献   
10.
以樟子松7个种子源的种子和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种子在北京地区做引种试验,并以油松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松生长的表现较好,优于油松。赤松和黑松表现一致,不如油松。樟子松生长表现更差。但从樟子松不同种源来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南部和小兴安岭的种源生长表现要优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