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外线系统净化文蛤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蛤经人工方法使其体内积累埃希氏大肠杆菌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紫外线循环净化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文蛤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36 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埃希氏大肠杆菌减小约3个对数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文蛤净化效果的因子依次为水交换率、贝水比和温度;最佳的净化条件为:换水率3次/h、贝水比为1∶4、温度15℃。文蛤的净化生产证明,这些净化条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2004年和2005年分别对江苏省沿海滩涂4个具有代表性的文蛤重点增养殖区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调查、监测和研究,主要分析测试了以下3个对文蛤生存影响较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底泥中的硫化物(S2-)、底泥渗水中的总氨氮(NH4-N)和底泥渗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S2-季节性变化明显,地点上随监测站位不同有显著差异;NH4-N夏季较高,其它时段基本无变化,均值远远高于上覆水体;COD含量除受气温影响外,还显著受到人类生产生活(如排污等)的影响。另外,2005年较2004年部分监测站位养殖环境有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蛤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不同发育阶段文蛤 (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活体解剖取出生殖腺 ,常规方法制成切片 ,以透射电镜(TEM )观察其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 ,文蛤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间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吞饮泡等细胞器均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质膜伸出大量的微绒毛 ,并出现卵黄膜 ,胞质中有大量膜性小泡 ,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 ,卵黄前体物质逐渐增多。在卵黄合成中期 ,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活动活跃 ,卵母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卵黄物质 ,细胞质膜外凸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卵黄合成后期 ,卵质内贮存了大量的卵黄粒 ,细胞器不发达。此外 ,还对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卵黄颗粒的细胞内、外原料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文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志华 《水产学报》2004,28(5):510-514
应用组织学方法对浙南池塘养殖的文蛤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和肥满度进行了周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文蛤的性腺发育具有典型双壳贝类特征,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时期,并对上述5期的宏观肉眼观察特征及微观切片观察特征进行了描述。浙南池塘养殖的文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成熟排放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中旬,水温21.8~31.0℃,繁殖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水温为25.0~30.0℃。月平均肥满度最高为6月份的8.84%,最低为1月份的3.21%。论文还讨论了1龄文蛤性腺发育、文蛤性腺成熟和排放与积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红肉病”文蛤的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素莲 《水产学报》2003,27(5):462-467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水平下研究了患“红肉病”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患病文蛤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上皮膨大、脱落,鳃、外套膜、消化盲囊等组织发现异常结构及寄生物,如嗜碱性的包涵体、嗜酸性颗粒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等。另外,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病蛤在糖含量、磷酸酶活性等方面也有明显变化,表现为消化盲囊、肠等部位吸收细胞内糖含量增加。消化盲囊、消化管各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减弱,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增强。鳃组织ACP活性增强,AKP活性减弱等。  相似文献   
6.
文蛤肝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雪萍 《水产科学》2001,20(4):11-14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文蛤(Meretrix meretrix)肝脏的细胞组成,结果表明,文蛤肝脏主要由4种细胞构成;分泌细胞(B细胞)、储存细胞(R细胞)、吸收细胞(F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描述了4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根据观察结果和各种细胞的结构特点,指出文蛤肝脏细胞的功能,并探讨了肝脏细胞的分化序列。  相似文献   
7.
三种有毒物质对文蛤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常温和静水条件下,用通常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H2S、Zn、NH3对文蛤的急性毒性试验,求出了它们对3.60 ̄3.74厘米体长文蛤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为江苏沿海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从侧面提供了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辽宁、山东、江苏、广西4个不同地理种群文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山东文蛤种群最高(56.07%);粗脂肪和水分以及多糖含量以广西文蛤种群最高,分别为6.78%、7.00%、16.95%;灰分含量以江苏文蛤种群最高(19.79%)。氨基酸的组成非常全面,各地理种群文蛤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广西(38.18%)、江苏(37.43%)、辽宁(37.38%)、山东(37.05%);各种群氨基酸总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广西(495.815 mg/g)、江苏(495.305 mg/g)、山东(467.548 mg/g)、辽宁(463.752 mg/g)。呈鲜味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呈甘味的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与甘味有关的脯氨酸和丝氨酸等6种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变化范围在209.8 mg/g~218.5 mg/g。  相似文献   
9.
文蛤北方种群生化遗传结构与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馨  孙祥山  高悦勉 《水产科学》2006,25(4):179-18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文蛤5个北方种群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文蛤5个天然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为0.475±0.064;平均杂合度为0.212±0.026,总体上遗传多样性较好,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在各多态座位中有78.95%的座位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有65.79%的座位d值为正,34.21%的座位为近交座位,存在近交,但近交程度不高。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初步判定,这5个群体同属于一个种,种群间由于地理隔离已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用紫外线法消毒的海水对文蛤、花蛤、缢蛏进行净化的中试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净化效果。通过对该三种净化贝净化前后的各种安全指标以及其净化过程中大肠菌群数和砂份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认为原料符合SC/T 3013-2002规范的文蛤、缢蛏、花蛤经24小时的净化其大肠菌群都能达到DB35/575-2004净化海水贝类标准的要求(≤300MPN/100g贝肉),同时大肠群菌数较低的贝类可以缩短净化时间;根据其含砂量的不同净化时间可控制在8~16小时;要通过净化来大量降低贝类的重金属、农药及贝毒的含量似乎是不可能的;根据贝类品种的不同,其净化过程的死亡率在1.1~3.5%,产品得率90~98%;其净化产品在8℃~10℃贮存与流通可贮藏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