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增加对刀鲚在进化过程中因核心基因家族改变而产生的特殊机制的了解。实验利用比较基因组学,通过比较刀鲚及其近缘物种斑马鱼、三刺鱼、青鳉、红鳍东方鲀和绿河鲀基因组,鉴定刀鲚基因家族;利用CAFév 4.2软件进行基因家族扩张和收缩分析;最后将鉴定的扩张基因家族基因与GO、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刀鲚具有11 872个基因家族,包含16 470个基因,有2 963个基因未形成基因家族。同其他5个物种相比,刀鲚有150个特有基因家族,包含419个基因。刀鲚扩张和收缩基因家族分析结果表明,刀鲚有1 200个基因家族扩张了,7 543个基因家族收缩了。刀鲚显著扩张的基因家族有39个,包含508个基因;显著收缩的基因家族有36个,包含21个基因。刀鲚显著扩张基因家族GO富集分析条目中鉴定较多的是,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细胞、细胞组分等。KEGG富集分析条目中鉴定较多的是紧密连接、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心肌收缩、细胞黏附分子等。与渗透压调节相关的通路有紧密连接、心肌收缩等;与生殖洄游行为相关的通路有GnRH信号通路、嗅觉转导通路等。对显著扩张基因家族基因进行基因组定位,结...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刀鲚(Coilia nasus)不同水域形态特点和分布特点,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嵊泗群体(嵊泗海域)、长江流域群体(长江河口、长江泰州段与鄱阳湖)和湖泊群体(洪泽湖与巢湖)的刀鲚24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之间除尾柄高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流域群体与嵊泗群体之间形态最为接近相聚成一个类群,洪泽湖群体和巢湖群体分别形成两个类群,并运用差异系数检验显示,这三个类群之间形态多样性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属于同一种群。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值大于1的形态指标,累积贡献率为75.784%,并发现各水域刀鲚形态差异表现在头胸部、腹部与尾部性状上。判别分析中,综合判别率为87.9%。研究结果表明,嵊泗群体和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说明嵊泗群体最有可能洄游进入长江;而湖泊群体与嵊泗群体、长江流域群体形态有显著差异,说明湖泊群体的刀鲚最有可能为淡水定居型长颌鲚。  相似文献   
3.
长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活史类型的中小型鱼类,溯江洄游中的刀鲚也是目前长江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评估刀鲚渔业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了2012年5月采自长江靖江段的458尾刀鲚繁殖群体样本。结果显示,刀鲚繁殖群体由1~4龄组成,其中2~3龄个体占85.81%;体长14.2~38.9 cm,平均(25.72±4.08)cm;体重9.2~208.4 g,平均(69.59±33.73)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0.0028L3.0866(R2=0.915 3);平均丰满度为0.38±0.08。依据生长方程Lt=40.82[1–e-0.31(t+0.55)]和Wt=262.59[1–e-0.31(t+0.55)]3,求得渐近体长L∞为40.82 cm,渐近体重W∞为262.59 g,体重生长的拐点出现在2.99龄的Wt=77.66 g。与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长江刀鲚繁殖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显著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明显,丰满度下降,资源衰退严重,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刀鲚汛期特征及其资源状况的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刀鲚是长江水域重要的洄游性经济鱼类。根据2008-2011年捕捞汛期长江口刀鲚的观测数据,对刀鲚汛期特征及汛期体长、体重以及渔获量的年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各年调查汛期内长江口刀鲚的体长分布均呈显著差异,2008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6~38 cm,2009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2~32 cm,2010、2011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4~34 cm,2008年优势叉长组较其他年份大,2011年的体长均值小于其他年份;调查的汛期样本中,150 g以上的大规格刀鲚在群体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50 g以下的小规格刀鲚比例逐年增加,刀鲚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汛期内长江口刀鲚单船每网的渔获量(CPUE)不断减少,2011年最低,相较2010年,其单船每网渔获量下降了95.5%;2008-2011年各年刀鲚的汛期特征基本表现一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进入刀鲚的旺汛期,捕捞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5.
对青狮潭水库太湖新银鱼的月龄生长进行全年连续采样分析 ,用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 ,得到体长、体重关系式和生长方程 ,经 X2 检验显著服从 ( P<0 .0 5) ,并由此推导出体长和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及生长加速度方程。银鱼生长拐点在 4 .8月龄处。建议银鱼最适捕捞期为 1 1月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刀鲚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14尾鄱阳湖雌、雄刀鲚(Coilia ectenes)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等9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 ,分析研究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雌、雄刀鲚的测量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体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性状;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的雌、雄刀鲚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128.360+4.650X2+15.597X3;Y雄=-107.032+4.297X2+11.755X3。  相似文献   
7.
对长江口雌性和雄性成体凤鲚(Coilia mystus)整体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雌、雄凤鲚整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36%±1.41%、76.70%±1.20%,14.25%±1.05%、15.18%±0.12%,4.61%±1.78%、4.84%±0.27%和2.22%±0.38%、2.97%±0.64%,雌、雄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均含有18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6.20%±5.78%和65.93%±6.35%(质量分数,干样),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分别是25.07%±1.93%和23.95%±2.21%,两者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7.90%和36.33%,雌、雄凤鲚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的标准。色氨酸是雌、雄凤鲚整体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雌、雄凤鲚整体的EAAI分别为70.73和66.99,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5.99%±2.53%和26.02%±2.3%(质量分数,干样)。雌性凤鲚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雄性(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显著高于雄性(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凤鲚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5.70%±0.24%和10.15%±1.31%,显著高于雄性凤鲚的1.05%±0.40%和1.06%±0.44%。结果表明,长江口雌、雄成体凤鲚整体的氨基酸较均衡,而雌性凤鲚的脂肪酸营养更为丰富,比雄性凤鲚具有更好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庆  姜涛  杨健  刘敏 《渔业科学进展》2023,44(6):116-123
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首次对福建(福州、宁德)沿岸海域采集到的3尾刀鲚(Coilia nasus)进行矢耳石的锶(Sr)和钙(Ca)微化学特征分析,重建其生活史。结果显示,这3尾刀鲚耳石核心区的Sr/Ca值均小于3,且耳石面分析显示核心区均为蓝色,表明它们都属于淡水产卵和淡水孵化;其中,福州海域的1尾刀鲚早期生活史对淡水依赖时间较长,而宁德海域的2尾刀鲚对淡水依赖时间较短。根据耳石从核心到边缘的Sr/Ca值变化线分析及过核心截面Sr含量面分析可以确定,3尾刀鲚均为典型的溯河洄游生态类型;其中,福州海域1尾刀鲚呈现淡水–半咸水型的生境履历,而宁德海域2尾刀鲚呈现淡水–半咸水–海水型的生境履历。本研究首次利用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揭示了福建水域刀鲚生活史和生境履历存在多样性,也证实了宁德三沙湾外海域和闽江口外沿岸海域尚存溯河洄游型刀鲚。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福建沿岸水域刀鲚的关键栖息地研究及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刀鲚精子超微结构,并对精子各部分长度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刀鲚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组成。头部在光学显微镜下近梭形,透射电镜下纵切则近圆形。头部无顶体,由细胞核组成,核内染色质致密,空隙少,几乎无细胞质。头部后端偏一侧处有一植入窝,内有中心粒复合体。精子中段位于核后端,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两者基本位于一直线上。袖套肥厚的一侧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囊泡。尾部分为主段和末段,无侧鳍。主段具典型的9+2的轴丝结构,末段很短,无典型轴丝结构。通过光学显微镜测定,精子头部为(2.34±0.16)μm,中段(1.49±0.18)μm,头宽(1.29±0.21)μm,尾部长(34.07±4.31)μm,全长(37.77±4.21)μm。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刀鲚洄游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求长江口地区溯河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于2006—2008年刀鲚溯河洄游期间,采集刀鲚样品。通过对其体长、体重、肝重、性腺重、条件指数、脂肪重等生物学参数的研究,以了解三年内溯河群体刀鲚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洄游群体刀鲚体长、体重年际间有变化,体长一体重的拟合关系年际间有差异。(2)长江口地区涸游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年际间有变化,刀鲚性腺重量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均呈正相关关系。(3)洄游群体刀鲚条件状况,不同年份亦有变化。其中:肝重、脂肪重分别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呈正相关;洄游群体刀鲚条件指数2007年最大,对每个年份刀鲚条件指数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刀鲚的条件指数逐渐增加,由1龄到2龄,条件指数变化最大(P〈0.01)。综上所述,洄游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的动态变化,显示了气候对洄游群体刀鲚生殖状况影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