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背角无齿蚌寄生变态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及稚贝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实验表明:在水温(19.0±1.0)℃时,钩介幼虫需要约13天的寄生变态才能从鱼体脱落。圆背角无齿蚌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器官、营养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成熟的钩介幼虫仅仅可以作简单的双壳开合运动;刚脱落的稚贝外部形态与幼虫相似,但已经可以依靠斧足进行爬行,并逐渐开始滤食;稚贝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从幼虫壳内侧长出一对新壳,形态逐渐趋向于成贝,而幼虫壳则逐渐退化为壳顶。因此,圆背角无齿蚌的变态发育包括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寄生变态期;第二阶段为贝壳分泌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Agilent7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研究了18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Pb)在背角无齿蚌5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鳃和内脏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鳃中元素的浓度最高,内脏团和外套膜次之,足和闭壳肌中较低。Ca、Mn、Mg、Zn、Al、Cu、Ni、As和Se9种元素浓度均在鳃中最高,Na在外套膜中浓度最高,K在足中浓度最高,Fe和Pb在内脏团中浓度最高。元素负荷量的绝大部分存在于重量较大的鳃和内脏团中,但近50%的Na却积累于外套膜、闭壳肌和足中。背角无齿蚌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元素的积累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淡水环境中铜(Copper, Cu)污染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鳃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检测了Cu~(2+)(0.137、0.548、2.192 mg·L~(-1))暴露于背角无齿蚌7、14、21、28 d后,其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抗氧化酶SOD、GPx和GST活性均被显著诱导(P0.05), CAT活性被显著抑制(P0.05),抗氧化剂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Cu~(2+)暴露14、21、28 d,T-AOC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总体而言,背角无齿蚌鳃抗氧化系统在Cu~(2+)暴露下被激活,但是鳃组织器官仍然受到了氧化损伤。GPx、GST和GSH对Cu~(2+)暴露响应最为灵敏。  相似文献   
4.
5.
作为建立淡水环境下持久性污染物“背角无齿蚌观察”体系的又一尝试,利用NIC汞分析仪(MA-2000型)对采自太湖污染最严重水域——五里湖代表样点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及用于对照的底泥中重金属汞的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汞在背角无齿蚌和底泥样本中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05mg·kg-1干重和0.135mg·kg-1干重;浓度范围分别为0.000-0.011mg·kg-1干重和0.063.0.227mg·kg-1干重。蚌样和底泥样本中汞的残留浓度均明显低于国家相关的食品卫生(GB2762--1994)、限量标准(NY5073--2001),或农用淤泥(GB4284-1984)、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标准。另外,底泥样本中汞的地积累指数(Igeo)仅为-1.96。两类样本中汞的残留状况一致反映出目前太湖五里湖水域汞的污染程度很低。近年来五里湖全湖水域的清淤工程应该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同样点汞浓度的地理差异仅在底泥样本中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在静水系统中,利用半现场实验法,研究了不同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的河蚌在4个外界水体氨氮水平下的滤水特征,其中,氨氮浓度依靠河蚌自身排泄和逐步添加氯化铵获得。结果表明,在固定的氨氮水平下,单位体重滤水率Fr随体重w增加而下降;在试验的体重和氨氮浓度(n)范围内,体重和氨氮浓度对河蚌耗氧均具有主效应,且产生交互效应,单位体重滤水率的自然对数y′=lnFr=0.90±1.29-1.91±0.74lnw-0.51±0.45lnn+0.57±0.40lnnlnw-0.07±0.07wlnn,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滤水率随氨氮浓度和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体重和氨氮浓度的交互效应对河蚌滤水率产生增益效应。  相似文献   
7.
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元素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Agilent7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研究了18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Pb)在背角无齿蚌5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鳃和内脏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鳃中元素的浓度最高,内脏团和外套膜次之,足和闭壳肌中较低。Ca、Mn、Mg、Zn、Al、Cu、Ni、As和Se9种元素浓度均在鳃中最高,Na在外套膜中浓度最高,K在足中浓度最高,Fe和Pb在内脏团中浓度最高。元素负荷量的绝大部分存在于重量较大的鳃和内脏团中,但近50%的Na却积累于外套膜、闭壳肌和足中。背角无齿蚌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元素的积累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圆背角无齿蚌损伤后血细胞的吞噬活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静 《水产学报》2000,24(5):399-402
模拟人工育珠手术对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进行务后,研究了其血细胞在0~25d对荧光极毛杆菌的吞噬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圆背角无齿蚌4种血细胞中有吞噬能力的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手术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从手术后10天起有了显著升高,在第20天时达到最大,而后开始下降;血清对手术蚌和对照蚌血细胞的吞噬都具有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角无齿蚌幼蚌不同组织的铜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铜(Cu)在“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中的积累特征,本研究基于对重金属毒性更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进行了24、48、72、96 h暴露及组织(鳃、外套膜、斧足、消化腺、其余组织及整个软组织)Cu含量的ICP-MS测定。结果显示:暴露组各组织中C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鳃对Cu积累反应最为灵敏,在暴露24 h时Cu含量就显著增加(P<0.05),且显著高于斧足和消化腺中Cu含量(P<0.05);外套膜在暴露72 h后Cu积累量最高,含量(干质量)可达到669.2μg·g-1;整个软组织中的Cu含量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幼蚌的鳃和外套膜是水体Cu积累的潜在靶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镉(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鳃和肝脏的氧化损伤,根据Cd~(2+)96 h的半致死浓度,设置了5个处理组(4.22、8.43、16.86、33.72、67.45 mg·L~(-1))和1个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24、48、72、96 h,通过实验测定其鳃与肝脏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含量、抗超氧阴离子能力(Superoxide anion,O_2~-·)、抑制羟自由基能力(Hydroxyl radical,·OH)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背角无齿蚌鳃和肝脏中H_2O_2含量整体表现为极显著性升高(P0.01);鳃抑制·OH能力出现极显著性降低(P0.01),肝脏抑制·OH无明显变化;鳃和肝脏抗O_2~-·能力均呈极显著性降低(P0.01);鳃和肝脏T-AOC呈极显著性升高(P0.01)。研究表明,肝脏作为背角无齿蚌的解毒器官,对外源Cd~(2+)的污染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体中镉污染监测的靶器官;鳃和肝脏抗O_2~-·能力均呈降低趋势,说明O_2~-·可能是镉致使背角无齿蚌氧化损伤的首要因素,可以作为水体镉污染监测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