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橘色双冠丽鱼TYR基因的克隆及其发育时序和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是动物体内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中起关键性作用的限速酶,黑色素生成的速度和种类取决于TYR基因的表达量和活性水平.为了解色素相关基因与体色变化的关系,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TYR基因cDNA全序列,并利用qRT-PCR分析了橘色双冠丽鱼体色变化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TYR基因的表达差异.实验获得cDNA全长序列2 683 bp,其中阅读框1 620bp,编码540个氨基酸,5'UTR区246 bp,3'UTR区817 bp.氨基酸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相比与脊椎动物间的保守性,TYR蛋白序列在鱼类间的保守性更高.qRT-PCR结果表明,TYR基因在胚胎各期均有表达,受精期表达量最低,血液循环期开始急速上升;在“黑色-灰色-亮黄色”三个典型体色褪黑过程中,各组织TYR基因表达量均在黑色期呈现最高值,显著高于灰色和亮黄色期,灰色到亮黄色时期鳞片和尾鳍的TYR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皮肤组织的TYR基因表达量在三个体色褪黑期均显著降低(P<0.05);亮黄色时期,TYR基因在心、肾、脑、鳔、性腺、尾鳍和眼等组织均有表达,其中眼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鳔和尾鳍,皮肤和性腺表达量最低.橘色双冠丽鱼TYR基因在三个典型体色褪黑期表达逐渐降低,可能与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逐渐增多以及黑色素细胞数量和分布比例发生变化相关.本研究通过了解体色变异的分子基础,为鱼类体色遗传和体色改良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获得大量高纯度乌骨鸡黑色素细胞不同方法的优劣,以及进一步研究乌骨鸡黑色素细胞生物特性及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以1周龄乌骨鸡雏鸡腹侧皮肤作为黑色素细胞来源,采用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胶原酶Ⅰ消化进行细胞产量和贴壁效率评估,杂细胞用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选择性消除,最后细胞长期培养在添加胎牛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PA和实验室自制活性肽的DMEM基础培养基中。利用多巴染色法、透射电镜对获得细胞的性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胶原酶Ⅰ较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分离获得的黑色素细胞具有更高细胞产量和细胞活力,原代培养5d后,达到融合,未见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污染。因此,采用胶原酶Ⅰ消化并使用添加多种刺激因子的培养基,可建立乌骨鸡黑色素细胞的有限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hormone,α-MSH)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在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中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正常羊驼皮肤黑素细胞,检测不同浓度α-MSH(0、10-9、10^-8、10^-7moL/L)对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基因...  相似文献   
5.
PAX3转录因子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研究PAX3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PAX3转录因子在不同被毛颜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表明PAX3在毛球基底层细胞之间,毛乳头周围和毛根部都存在阳性表达,并在不同被毛颜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PAX3参与了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PAX3与色素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分析、转录组测序和蛋白印迹等手段,探究桑黄水提物(SH)对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的抑制作用及分子作用机制。MTT实验结果显示,SH能够抑制B16-F10细胞系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分析发现,SH能够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RNA-seq、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SH主要通过上调p53信号通路中p21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周期通路中CyclinD3、CDK2和CDK6的表达来影响细胞周期阻滞。研究结果证明SH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21-CyclinD3-CDKs信号通路介导的G0/G1期阻滞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对1~72日龄的圆斑星鲽鱼苗进行了连续的显微观察,并绘制了早期发育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圆斑星鲽从20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在水温12~19.5°C时完成变态发育需要50 d,黑色素细胞最早出现,数量最多,黄色素细胞次之,虹彩细胞最后发育,数量最少。变态前黑色素细胞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在9日龄密度最大为1390个/mm~2,色素细胞逐渐密集鱼体两侧对称分布;变态开始后鱼体两侧色素不对称,有眼侧体表黑色素细胞逐渐溶解消退,由成体黑色素细胞代替,体色变深,黑色素细胞密度稳定在150个/mm~2;无眼侧黑色素细胞逐渐消溶退化,体色逐渐变白。白化个体在变态开始后出现,有眼侧不能形成成体黑色素细胞,形成白化。  相似文献   
8.
沈志刚 《齐鲁渔业》2009,(10):55-57
鱼类在不同的生态及生理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在自然界中都会呈现自己特定的体色。鱼体真皮层中含有4种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及鸟粪素细胞。前3种色素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在神经及体液调节下,产生位移或数量的增减,及色素细胞数量的变化,加上鸟粪素细胞的特殊反光作用,使鱼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在鱼类早期体色褪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mitf基因cDNA序列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其在橘色双冠丽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体色褪黑不同时期和各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获得mitf基因2个亚型,其中,mitf1的cDNA全长为1816 bp,包括5′非编码区(UTR) 158 bp、3′UTR 428 bp、开放阅读框(ORF) 1230 bp,共编码409个氨基酸;mitf2的cDNA全长为1638 bp,包括5´UTR 160 bp、3´UTR 428 bp和ORF 1050 bp,共编码349个氨基酸。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itf1和mitf2聚在一小支,与慈鲷科(Cichlidae)鱼类同源性最高,与哺乳类动物同源性较低。qRT-PCR结果显示,在成鱼各个组织中,mitf1和mitf2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眼部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肌肉、脑和肾脏也有较高表达;mitf1和mitf2在胚胎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受精卵时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胚胎期;随着橘色双冠丽鱼体色由黑色过渡到橘黄色,mitf1和mitf2在鱼皮肤、鳞片、尾鳍中的表达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mitf基因表达与鱼体色由黑到黄转变的表型间存在关联性,推测与鱼体色发育阶段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分布比例的动态变化相关。本研究通过了解鱼类体色发育和变异的分子基础,可为鱼类色素细胞发育和体色人工改良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0.
金鱼的色彩是由鱼鳞中黑色素细胞、橙色素细胞和淡蓝色反光质等的多少而决定,这些物质的数量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控制。金鱼在饲养中,同一品种处在不同环境,其变色时间不同,色彩亮度也不同。为了培育出色彩艳丽的高品质金鱼,须对影响金鱼变色的4大环境因素进行控制。1、温度金鱼是变温动物,刚孵化出来的金鱼苗,生长最适宜的水温为22℃~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