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2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869篇
林业   796篇
农学   689篇
基础科学   708篇
  2272篇
综合类   3861篇
农作物   493篇
水产渔业   219篇
畜牧兽医   488篇
园艺   209篇
植物保护   33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甘薯秧蔓机械化回收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研究缺乏准确参数值的问题,采用直接测量和虚拟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碎甘薯茎秆和叶片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试验法获得碎甘薯秧的本征参数、碰撞恢复系数等参数值及碎甘薯秧颗粒的静摩擦系数参数范围,并为离散元法仿真设计了不同的参数组合。通过堆积角优化仿真试验确定甘薯叶片本征参数及其他不易直接测量的离散元仿真参数。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45钢的静摩擦系数、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甘薯叶的滚动摩擦系数均显著影响堆积角。运用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优化试验标定了对碎甘薯秧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值,以得到的参数进行颗粒堆积仿真试验,测得堆积角平均值为40.51°,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0.972%,说明物理试验加优化仿真试验来标定离散元参数是可行的,标定所得的参数可作为甘薯秧茎叶离散元仿真参数。  相似文献   
4.
1987~1990年,对3515hm2残次毛竹林试验区进行4年2度的砍杂、全垦、全垦结合施肥3种不同的作业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均比试验前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其平均立竹量由1716支/hm2增加到3075支/hm2,平均胸径由6.67cm增加到8.91cm,平均度产新竹由3780kg/hm2增加到15090kg/hm2,平均度产竹笋由570kg/hm2增加到2430kg/km2,度产值由795元/hm2增加到3235.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7.08。3种作业方式的比较,以全垦结合施肥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杂交早稻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早稻吸氮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威优49亩产500千克左右,植株每亩总吸氮量平均为9.78千克,其中土壤供氮量占52.45%。杂交早稻一生中前期吸氮量占50.72%,中期占31.08%,后期占18.30%,以中期施氮对叶片含氮率影响最大。在高氮水平下,中期施氮导致茎鞘醣含量急剧下降。抽穗前植株吸氮量与每亩发育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结实率受每朵颖花占有抽穗前醣量的影响。最适 LAI 为6.5~7.5。  相似文献   
6.
对牛卵巢卵泡内卵母细胞在不同浓度的CO2培养箱内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及胚胎体外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含5%小牛血清(CS)的TCM-199内的卵母细胞在2%CO2条件下培养20h后,达到第二次减数分裂期(MⅡ期)的卵子数明显高于在5%CO2条件下培养的卵母细胞数(P<0.05)。两种浓度的CO2条件下培养的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无明显差异,2%CO2浓度下培养的卵母细胞的囊胚发育率高于5%CO2浓度下培养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特高多花黑麦草初级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N、P、K肥单施及其不同配比混施,研究了施肥对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单施和不同配比混施均能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的鲜草产量,但混施的增产效果比单施更好。施用尿素400kg/hm^2,过磷酸钙500kg/hm^2,硫酸钾200kg/hm^2,产量最高,播种后8周达到11723.3kg/hm^2。  相似文献   
8.
台江采育场竹木混交林丰产措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江林业采育场现有竹木混交林进行施肥和土壤垦复两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虽有一定增产效果,但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土壤垦复措施的增产效果,以深翻加施肥的新竹产量最高,锄草松土居第二,单纯深翻并不理想,效果不如劈山抚育。因而,新兴竹木混交林应以调整竹林结构和护笋养竹为主,每年锄草松土即可达到材用丰产林标准,不宜盲目深翻、施肥。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剑麻施肥区域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剑麻施肥区域土壤微生物类群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量各有差异,在总体数量上以细菌为主,真菌次之,再其次是放线茵,特殊生理类群是解磷茵居多,纤维素分解茵次之,固氮茵最少;但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来看,则表现为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是施肥点的土壤高于附近的土壤,而土壤中特殊生理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则无此变化趋势,即微生物总数高的土壤,其多样性指数不一定高。因此评价土壤生物多样性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对反硝化聚磷除磷脱氮污水处理新工艺运行初期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了跟踪检测,并对细菌总数,霉菌,放线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在不同日期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