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26篇
  49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飞  李大卫  刘小莉  张鹏  陈美艳  田华  钟彩虹 《园艺学报》2020,47(Z2):2909-2910
‘金美’是从云南野外美味猕猴桃资源中选育出的绿肉高糖新品种。果实为卵形,果面黄褐色硬毛,果形整齐;平均单果质量60 ~ 80 g。果肉绿色或黄绿色,质嫩多汁,风味浓甜。软熟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24.1%,可溶性总糖16.2%,总酸1.25%,维生素C 1 180 mg • kg-1,钾 342 mg • kg-1,钙84.2 mg • kg-1。在武汉地区8月果实成熟,此时果实采后7 d开始软熟,1 ~ 2 ℃低温和95%相对湿度下可存放100 ~ 120 d。盛果期产量22 t • hm-2。  相似文献   
2.
Summary Aseptically cultured shoots of Chinese gooseberry exhibited growth disorder and morphological aberrances, and some died after being exposed to sufficient gamma-ray irradiation. The death rate was dose dependant and the LD50 was 80–90 Gy and 50–60 Gy respectively for cv. Hayward and clone 4. All petiole explants irradiated with gamma-ray could form calli as the control, but the rate of differentiation of adventitious shoots of the petiole explants decreased and was dependant on dose. Sensitivity of the shoot or petiole explants to gamma-ray irradiation varied with species. Gamma-ray irradiation did not deter either the 2-node segments from producing axillary shoots M1, M2, and M3 or the advantitious shoots originating in the petiole explants and the M3 shoots from forming advantitious roots. Therefore, using aseptically cultured axillary or adventitious buds for mutation breeding of Chinese gooseberry is feasible. A bacterium surviving in the explants lessened the efficiency of these two in vitro techniques in mutation breeding of Chinese gooseberry.Abbreviations IAA 3-indole acetic acid - IBA -indole butyric acid - MS Murashige & Skoog (1962)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实生苗组织培养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饱满成熟的猕猴桃种子为起始材料,用 2. 5g·L-1赤霉素处理 5小时,再用次氯酸钠灭菌消毒后,将萌芽的种子接种到MS+蔗糖 20g·L-1 +肌醇 100mg·L-1和 0. 75%琼脂的培养基上,根、茎、叶生长表现良好,初步建立了猕猴桃实生苗组织培养体系。猕猴桃实生苗组织培养同利用茎段、茎尖组织培养一样,培养基中无须附加任何激素。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果实成熟前补钙对果实含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猕猴桃果实成熟前用喷叶法和喷果法补钙,可显著提高果实中的钙含量。喷叶较喷果效果好。用Ca(NO3)2喷叶,比用CaCl2处理效果好,差异显著。而果实对CaCl2和Ca(NO3)2的吸收选择性差异不显著。经补钙处理的果实采后进行贮藏效果观察发现:用Ca(NO3)2喷叶处理的果实贮藏性较好,用其喷果处理次之;用CaCl2喷果和喷叶处理的果实贮至28天软果率均达到90%。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低温对果实采后成熟软化与淀粉降解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贮藏期间,猕猴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乙烯、淀粉含量以及淀粉酶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能显著抑制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软化,延缓果实淀粉的降解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维持贮藏期间果实较高的硬度。低温贮藏抑制乙烯合成关键基因AcACO1和AcACS1的表达,抑制乙烯合成。同时,低温贮藏显著抑制淀粉降解相关基因AcAMY1、AcBAM1/3、AcISA3、AcLDA1和AcDPE1的表达。在低温贮藏后期,淀粉酶相关基因AcAMY1、AcBAM1/3、AcLDA1和AcDPE1的表达与乙烯释放速率有关。综上,低温贮藏延缓猕猴桃采后成熟软化进程与淀粉降解密切相关,可能主要通过抑制乙烯合成,从而影响贮藏后期淀粉降解速率,最终延缓果实软化进程。本研究结果为猕猴桃采后低温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猕猴桃鲜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比较5个不同施肥水平对坡地猕猴桃果园鲜果产量及其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猕猴桃鲜果的产量也明显提高,配方施肥的增产幅度更为明显.在低施肥水平的条件下,增加施肥对提高猕猴桃鲜果品质有正面的作用;高施肥水平对鲜果品质在总体上没有不良的影响.同时,对施用有机肥和配方施肥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该病发展迅速,防治难度大,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找到一种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针对化学防治易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等特点,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共获得25株芽孢杆菌,采用点菌法筛选出4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圈直径达到5 mm以上),其中B2拮抗作用最强。根据菌落(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B2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将B2的发酵原液稀释成1×109cfu/m L的发酵液,并在此基础上依次配制50、100、500、1000、2000倍的稀释液,用于盆栽试验。盆栽试验采用喷雾法,30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0.45%、86.52%、80.90%、67.98%、47.19%、15.73%,60天后尽管病斑有少量增加,旧病斑有所增大,但与对照相比,病斑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大田试验结果证明,该菌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喷雾法选择B2发酵液的50倍稀释液,涂抹法选择B2发酵液的100倍稀释液,可有效降低猕猴桃溃疡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以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病原菌对其危害状况,对采集的10份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法获得病原菌,采用形态和分子法鉴定病原种类,以期明确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病原。结果表明: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发生严重,病株率高达69.6%,5个采样点共分离得到15个菌株,其中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厚坦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和间座壳属中一种(Diaporthe bohemiae)共4类病原菌出现频率最高,是优势种,分离率分别为55.6%、52.4%、49.8%和50.1%。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优势菌株对猕猴桃茎杆的致病性,进一步明确了引起大理州猕猴桃茎杆的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9.
硬度是确定猕猴桃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贮藏周期与销售节点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现阶段缺乏使用简易、成本低且精度高的猕猴桃无损硬度检测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触觉与深度学习的猕猴桃硬度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柔性触觉传感层与猕猴桃接触时的形变,获取猕猴桃的动态触觉信息,并据此推断其硬度。以树莓派开发板为机电控制平台,制作了猕猴桃视触觉序列图像采集装置,并对装置按压猕猴桃间隔3h后接触面果肉与非接触面果肉的CIELAB颜色分量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随后采集了猕猴桃视触觉序列图像数据集600组,分别搭建了CNN网络、CNN-LSTM迁移学习网络、CNN-LSTM联合学习网络对视触觉序列图像进行分析及硬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面果肉与非接触面果肉颜色L*、a*、b*三通道分量下平均值无显著差异;深度学习模型LSTM引入长时和短时信息可以动态关联CNN提取的单帧图像特征,从而有效推断猕猴桃硬度,其中CNN-LSTM联合学习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其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分别为 1.611N、1.360N、0.856,优于现阶段光谱技术检测猕猴桃硬度的结果,随后将模型嵌入树莓派中制作了猕猴桃硬度自动检测装置,可实现短时间内猕猴桃硬度的较为准确检测。因此,结合视触觉传感方法与联合学习模型可以实现对单个猕猴桃硬度的准确无损测量。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溃疡病是毁灭性病害,目前化学防治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试验采用碧生20%(噻唑锌)悬浮剂、可杀得1 01、农用链霉素72%可溶性粉剂、1.8%辛茵胺和有机硅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进行药效研究。结果表明,蓰用链霉素72%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效果最好,碧生20%(噻唑锌)悬浮剂、可杀得1 01、1.8%辛菌胺防治效果其次,且这5种药剂之间药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